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很多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他們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精忠報國。然而,令人想不明白的是,這些忠君愛國的將領(lǐng)竟然少有功臣身退的。尤其是,明朝末年的將領(lǐng),像是,盧象升、袁崇煥、毛文龍等人都下場凄涼。其中袁崇煥更是被處以極刑,凌遲而死,然而,他所保護的百姓竟然中了反間計,紛紛向劊子手要袁崇煥的肉來吃!
由此可見,古代社會忠君愛國的將領(lǐng)處境異常艱難。能否活下去,得到皇帝的信賴,并且,完成自己的抱負,對于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做人的藝術(shù),更加是求生的本能。只不過,袁崇煥本人在這一點上做的并不好!

袁崇煥此人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卻沾染了武將的壞毛病。身為朝廷倚重的大將,袁崇煥行為處事的確有些桀驁不馴。而他的死也和這個桀驁不馴,愛說大話的毛病有很大的關(guān)系。所謂,伴君如伴虎,古代的臣子在皇帝身邊大都是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基本不會做什么出格的舉動,也從來不說大話。
甚至,很多性格謹慎的臣子還會保留一些實力,很多事情,能說三分他們絕對不會說七分,能做五成絕對不會吹噓。但是,袁崇煥則不同,他這個的性格就是桀驁不馴,所以,從來不在皇帝面前掩飾自己的個性。
當(dāng)然,很多時候皇帝很崇信這樣的臣子,但這些都建立在大話實現(xiàn)的基礎(chǔ)上。

明熹宗駕崩以后,繼位的崇禎想著重振朝綱,所以,他決定啟用袁崇煥這位大將。為了了解袁崇煥的真實本領(lǐng),崇禎很快就召見袁崇煥入宮奏對。就是這一次奏對,為袁崇煥將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崇禎皇帝繼位的時候還是個雄心勃勃的青年,他立志力挽狂瀾。
當(dāng)時大明已經(jīng)內(nèi)外交迫,內(nèi)部各地起義此起彼伏,外部則有努爾哈赤虎視眈眈。
此時,崇禎皇帝問袁崇煥評定遼東的方針政策,袁崇煥竟然酷酷地說了一句:“如果皇上能夠允許臣下順勢而動,便宜行事,那么,遼東的邊患只需五年時間就可以完全平定?!边@句話的潛臺詞便是向崇禎要權(quán),而且,還是要兵權(quán)!當(dāng)然他也崇禎畫了一個大餅——五年平遼!

崇禎皇帝雖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他還是被袁崇煥表示出來的自信感染了。于是,崇禎相信了袁崇煥的話,真的將尚方寶劍賜給了袁崇煥,允許他前往遼東平遼。
袁崇煥奏對以后,有大臣詢問他在皇帝面前為何那么自信,誰料袁崇煥一改之前的自信,回復(fù)道:“聊慰上意而已?!边@也就是說,袁崇煥給皇帝許的愿竟然是信口胡說的!
他的答復(fù)嚇壞了大臣們,但是,袁崇煥卻不慌不忙,絲毫沒有欺騙皇帝的惶恐,他按部就班地從京城趕往遼東防線。等到袁崇煥走了以后,朝中的大臣們這才想起來作戰(zhàn)的具體事項并沒有商定,作戰(zhàn)需要的錢糧還沒有著落。于是,他們紛紛對袁崇煥的大言將信將疑起來。

并且,鑒于此前熊廷弼、孫承宗都因為受到排擠陷害,使自己的意愿難以舒展,袁崇煥于是又上書說:“恢復(fù)遼地的計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yǎng)遼人,防守是正規(guī)的策略,攻戰(zhàn)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執(zhí)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p>
當(dāng)然,以袁崇煥這樣的桀驁性格,他對同僚所說的話恐怕也未必就是真話。說不定他是看不慣那些所謂的王公大臣,所以,才隨便敷衍而已。畢竟將來要帶兵打仗的是他自己,可不是這些龜縮在京城之中的王侯。所以,他不屑回答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無論如何,袁崇煥畢竟沒有達成“五年平遼”的諾言。他前往遼東防線以后,很快就將從前和自己有齟齬的將領(lǐng)毛文龍殺了。關(guān)鍵是,毛文龍也是一員大將,雖然的確有很多問題,但是,也不是袁崇煥能夠擅自一殺了之的?;实鄣拇_給他了便宜行事的權(quán)力,可是對生活在古代的他來說,皇帝即使真的給了他生殺大權(quán),他也不能當(dāng)真。
所以,他在做事之前還是要向皇帝請示的!
殺死毛文龍以后,袁崇煥依舊一副口氣很大的樣子。他還是沒有重視努爾哈赤等人,甚至,私下和努爾哈赤通了書信。當(dāng)然,努爾哈赤對其還是非常懼怕的,努爾哈赤甚至對其評價道:“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雖然,在信中他表達了不屑,可是,這封信的來龍去脈畢竟沒有告訴皇上。

并且,當(dāng)初后金軍進入的關(guān)口是屬于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而袁崇煥得知后金軍入關(guān),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趕來救援,自認為有功無罪,但是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guān),于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后金軍有勾結(jié),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
當(dāng)然,袁崇煥的確有很大的本事,有他坐鎮(zhèn)遼東,努爾哈赤始終無法得到任何好處。于是,努爾哈赤散布流言,說袁崇煥已經(jīng)投靠了他們。疑心病本來就很重的崇禎很快上鉤,將袁崇煥召回京城,并且,將其凌遲處死了!

但是,在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以后,有一支戰(zhàn)斗力強勁的軍隊卻突然消失了,這支軍隊就是袁崇煥的關(guān)寧鐵騎。

關(guān)寧鐵騎據(jù)說是一支由孫承宗和袁崇煥組織并訓(xùn)練的一支可以與后金軍八旗騎兵抗衡的隊伍。但是,史料里卻沒有袁崇煥關(guān)于關(guān)寧鐵騎的記載,即便是梁啟超的《袁崇煥傳》和金庸作的《袁崇煥評傳》也對關(guān)寧鐵騎只字未提。
《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皇帝)相信了謠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lǐng)袁崇煥?!?/p>
參考資料:
『《明史·袁崇煥傳》、《袁崇煥評傳》、《劍橋中國明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