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民盟成員。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語出陳寅恪為王國維寫的紀念碑銘。 獨立、自由,是人作為人最可寶貴的價值。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正如詞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币磺卸际切∈?,惟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這句話是胡適的名言,“大膽假設”是要人們打破舊有觀念的束縛,掙破舊有思想的牢籠,大膽創(chuàng)新,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假設或解決的可能,“小心求證”即是要求人們不能停在假設或可能的路上,而要進行證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這里的“志”是“志氣”。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對諸多挑戰(zhàn),沒有一點“志氣”充盈胸中,是萬不能支撐過去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堅時期,面對質(zhì)疑、 退縮、觀望等消極情緒,領導干部胸中要有一點“志氣”,排除萬難,勇往直前,否則如何擔當?shù)闷饸v史的 重責?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詞句出自范仲淹《答梅圣俞靈烏賦》字面意思:寧可鳴叫著死去,不沉默著活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就是絕不會茍延殘喘的意思。寧可轟轟烈烈的死去,而不愿默默無聞的活著。就是說人要干一番大事,而不要做一個碌碌一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