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頓公學—世界精英之巢---讀書筆記2011-12-25 15:06閱讀:1,358 伊頓公學—世界精英之巢 友友著 卷首語:我為什么要介紹伊頓公學 ◆伊頓公學是一所中學。進入伊頓公學的學生,都是年齡在13-18歲的青少年,與性格基本形成、學業(yè)方向大致選定的學生不同,中學生們經(jīng)歷的正式他們最敏感、最動蕩的性格形成期。生理發(fā)育的騷動、心理上莫名的煩惱、與成人,特別是自己的父母間的疏離和抵觸。對步入未來世界之前的好奇、向往與恐懼,混雜在一顆顆尚未成熟的心靈里。既令他們的父母、也令他們自己捉摸不定,各種各樣的麻煩就由此而來。 ◆中學時期就是提問和困惑的時期,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一個人一生中真正奠定基礎的階段”。在中學的五年里,如果把“軌道”鋪好了,路走正了,孩子獲得了充足的自信、健全的心理和爭取汲取知識的能力,他們就扎扎實實地準備好了,去迎接人生中不論從哪個方向襲來的暴風雨。如果把學到的知識稱之為“有價之寶”,那么中學時期對一個人的根基的培養(yǎng),就是“無價之寶”。正式這“無價之寶”真正能讓孩子在他(她)漫長曲折的一生中受用無窮!立于不敗之地! ◆伊頓公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學。如果把已經(jīng)成功地覆蓋了整個世界的英語文化比作一克參天大樹的話,位于古老英格蘭溫莎城堡旁的伊頓公學,就是它的樹根;而在數(shù)百年間逐步摸索出來的一整套教育方式,就是直接澆灌到樹根上的清水,一代代“伊頓人”不但自己是成功者,更把好的教育本身變成了一項更高的成功之道,從而回答了“如何讓成功者的后代繼續(xù)成功”這個困擾過無數(shù)古老文化的問題。伊頓公學的教育制度,完全建立在對孩子心智的體會和啟發(fā)上: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不同個性和才能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循循善誘的疏導和幫助;了解孩子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孩子可能的潛力;幫助孩子確定未來的學科以及發(fā)展的方向。 第一章 伊頓公學:精英之巢 ◆伊頓公學校歌: 高聳的尖塔,古老的城堡, 閃光的皇冠鑲嵌在綠毯之上。 如此執(zhí)著科學的靈光, 亨利的英魂哺育眾芳。 呵,她是祖國菁華的薈萃, 他是溫莎的崇高和寬廣。 叢林、綠草環(huán)繞我們身旁, 鮮花、嫩葉對我們歡唱, 佇立在高高的托馬斯像前。 ◆1440年10月11日,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頒布詔令,創(chuàng)建伊頓公學。一個“公”字,就揭示出三層含義: 1.公平:強調(diào)它面對所有人; 2.公正:在錄取標準上秉公論斷,沒有人能僅憑門第、財富或者后門,經(jīng)過考試而“超近道”入學; 3.公益:這里隱隱暗示出學生未來的走向—在未來的議會里、政府里、大公司和銀行里,甚至高級的文學俱樂部,只要憑著一種“伊頓”口音、一表“伊頓”風度、一幅“伊頓”談吐,“伊頓人”立刻可以認出自己的校友,不論年紀相差多遠,他們都在一個大家庭里。那種在青少年性格形成期建立起來的特殊情誼,猶如一個共同記憶,把他們緊緊連接起來。于是“伊頓人”都知道,他一生的重要性,已經(jīng)在這個后天獲得的“血緣”中被注定了。他已“生”而成為一個具有參與公共事物能力的人,而他的責任也正是參與的本身。 ◆“伊頓人”守規(guī)矩、講傳統(tǒng),但絕不養(yǎng)尊處優(yōu);平和、禮貌,卻絕不怯懦軟弱。伊頓公學就是培養(yǎng)“伊頓人”的地方,在這種環(huán)境下,它既培養(yǎng)了一種尊貴,同時又培養(yǎng)了一種含蓄的教養(yǎng)?!耙令D人”從這所學校走出去,就必須能夠在世界所有地方自立、奮斗、成功。這是一種驕傲,但絕不是傲慢。它來自嚴格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能力。有人說:“如果說教育是一種投資,你投資到伊頓,就投資到了整個英國-以至整個英語世界的核心?!?br style="line-height: 2.44em;">◆以往著名的伊頓人: 1.詩人雪萊(1792-1822):12歲進入伊頓公學。在伊頓公學的幾年里,與表兄托馬斯合作了詩《流浪的猶太人》,并出版了諷刺小說《扎斯特羅奇》。18歲進入牛津大學。是浪漫主義的代表性人物,英國乃至世界人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2.經(jīng)濟學家梅納德·凱恩斯、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打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英國王儲查爾斯、威廉王子、卡梅倫…… 按照英國廣播公司的說法,伊頓可能不是英國學費最貴的中學,學生考試成績肯定不是最佳,但它如一根線,將諸多個性鮮明的首相串在一起,從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位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到發(fā)動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的羅伯特·安東尼·艾登,再到力主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哈羅德·麥克米倫。這些首相個性迥異,卻同出自伊頓,原因在于這所泰晤士河畔、溫莎堡對面的中學獨具一套教育體制。 探因:談及校友政界成就,戴夫?qū)⒉糠謿w功于學校給予學生的自由度:“你受鼓勵追求任何你可能擁有的夢想?!卑凑沾鞣蛘f法,伊頓不像外人眼中那樣刻板、陳腐,它允許學生“持些異議,某種程度上鼓勵這樣做。那對任何一個想得到領導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兑令D人的價值》一書作者尼克·弗雷澤說,伊頓相當多社團、運動俱樂部和其他活動由學生自己管理,從而讓學生為今后投身政治作好充分準備。“男孩子們通過競選得到要職。因此,從很小開始,你變得精于施展魅力、拉選票、處事圓滑,”弗雷澤說。英國《談天說地》雜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見過不少“伊頓人”,認為伊頓具有獨特能力,讓學生自信由內(nèi)而發(fā),不會看起來傲慢或自負?!澳隳鼙嬲J出伊頓人,因為他們會去某個場合,帶著某個目標,然后徑直追求,不管他人看法,”赫德利—登特說,優(yōu)秀的伊頓畢業(yè)生“風度翩翩、才智過人”。 【材料】 據(jù)統(tǒng)計,英國君主立憲后的四十多位首相中,有20多位就畢業(yè)于伊頓;而國家未來的統(tǒng)治者,查爾斯王子父子三人同樣也畢業(yè)于伊頓。當然其校友還有北愛爾蘭總理、泰國國王以及尼泊爾國王等等。在伊頓哦誒樣的軍事家政治家中,有36位獲得過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其中在滑鐵盧大破拿破侖的威靈頓將軍曾說過:“滑鐵盧之役只是伊頓公學在運動場上打贏的而已?!背私y(tǒng)治集團外,拜倫、雪萊等詩人作家、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以及化學元素理論的先驅(qū)波義耳等等涉及研究人類各種學科的杰出代表同樣也是伊頓的校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關系網(wǎng),以校友的名義互幫互助、共同發(fā)展,同時也奠定了伊頓精英學校的美譽。 第二章 伊頓歷史:六百余年的貴族子弟中學 ◆伊頓公學位于英格蘭伯克郡伊頓鎮(zhèn)這個只有4000居民的小鎮(zhèn)的西南部,隔泰晤士河與王室行宮溫莎堡遙遙相望。公學整體有20多棟錯落有致的建筑,分為9個風格相同院落,都是由兩層樓房圍成的方形天井院,其內(nèi)側(cè)還有石砌的長廊。主樓所在的前院中央聳立著公學的創(chuàng)始人亨利六世的銅像,它的身后就是建于17世紀的高級書院,里面陳列著伊頓畢業(yè)的名人的半身塑像。庭院南面是建于1441年的哥特式教堂,它的對面是“初級書院”。穿過主院,便是修道院。這里有1450年建成的學生食堂和18世紀建立的學校圖書館。公學幾乎所有建筑都以磚木結(jié)構(gòu)為主,在主樓可見的木頭上都刻著伊頓考入牛津與劍橋的畢業(yè)生的名字。 這些高低錯落的建筑見證著伊頓近六百年的光輝歷史。提到伊頓的歷史,那必然要從雙軌制說起。在12-13世紀的英國實行著公立和私立兩種學校體系。公立學校既國家以稅收支持,向16歲以下的學生提供義務教育。而私立學校則是由家長支付學費,當然這類學校的師資、教學和設施都要比公立學校更勝一籌。這樣,私立學校的學生因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而成為國家的精英,但是公立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僅是普通的公務員或者勞動者。伊頓公學是英國目前最優(yōu)秀的私立學校,它的?;帐怯捎疑辖谴碛⒏裉m王室的獅子紋章和左上角代表法蘭西王室的百合花徽章以及下方三枚襯著黑底的銀色百合組成。使用兩個王室的標志只因當時建校者亨利六世同為英法兩國的國王;而黑底代表永恒,銀百合代表圣母瑪利亞,于是可以彰顯伊頓是一所追求人類具有永恒價值知識的教會學校。伊頓公學始建于1440年到1441年間,是當時的英王亨利六世為從國王贈款所建立的基金中得到獎學金的70名貧困高材生所創(chuàng)辦的,這70名學生畢業(yè)后可以直接升入劍橋的國王學院(現(xiàn)在伊頓公學每年仍會有70名學生可以獲得國王獎學金,但是直接升入劍橋的名額縮減為24人)。因為創(chuàng)立的初期伊頓是由國家完全提供經(jīng)費的公立學校,所以稱為“公學”。 然而從18世紀開始,學校招收的貴族學生日漸增多,相反平民學生也愈加減少,于是學費的日漸昂貴最終使公學成為貧窮學生可望而不可即的名詞。到了18世紀后期,伊頓公學取代威斯敏斯特公學成為英國排名第一的私立學校,并且開始源源不斷的向上流社會輸送著議員、內(nèi)閣成員等領袖人物。19世紀上半期,許多新建立的公學明確規(guī)定生源限制在“紳士之子”,窮人子弟完全被排除在公學之外。公學完全為中上層特別是上層社會把持,成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機構(gòu)。到了1864年英國皇家委員會承認伊頓公學、溫徹斯特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查特豪斯公學、哈羅公學、拉格比公學、舒茲伯利公學、圣保羅公學和麥欽泰勒公學等9所公學為最具有代表性的精英教育機構(gòu)。歷史向前發(fā)展,時至今日,公學已經(jīng)成為英國社會中名譽、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詞。 ◆伊頓公學每日安排: 早上五點,起床,穿衣、祈禱、洗漱后,按次序進入教室集合坐好; 六點,由初級教師率領進行正式祈禱,然后檢查學生們的功課以及臉和手的潔凈; 七點,校長來到,聽學生背誦文章; 八點,校長親自對高年級學生用拉丁文講授一節(jié)文章,并要求四年級的學員把它翻譯出來,五年級學員把它“改寫”成自己的敘述,六年級和七年級學員把它譯成“詩體”;與此同時,低年級學員也有他們的新課程,從拉丁文本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文本每天不同。 九點,課間休息,早餐; 十點,再一次祈禱; 十一點,到大堂午餐;四年級的學員在中午還要隨低級教師復習功課。 下午一點到三點,進一步教學,繼之以測驗低、高級學員的學習狀況;略為休息到四點; 四點到五點,上課,最高的兩個年級多半會學習希臘文; 五點,晚餐,此時的教學由兼管學生功課和書寫的老師負責; 七點,又一次重振精力,在學習和再祈禱(根據(jù)季節(jié)而定); 八點,上床(之前或許會再祈禱一次)。每周五比較特殊,發(fā)還學生們上周被批改的作業(yè),他們得根據(jù)教師的意見改錯和重做,那天的午餐前沒有新課。 周六是交上本周作業(yè)的時間,高年級學生要參加各種辯論會。 周日,不上課——但那不意味著休息,依據(jù)經(jīng)書所言,這一天學員們必須參加各種祈禱,教士們用拉丁文給學員以啟迪,并用英文給伊頓鎮(zhèn)上的貧民舉行宗教儀式,數(shù)不清的布道演講無疑會進行。 ◆早在1850年,當時的伊頓校長Edward Coleridge就說過:“應當給每個孩子一種希望,無論他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他都能獲得一種同情,而這種同情會激發(fā)好的影響,你因此擁有一種描繪出孩子性格內(nèi)項諸多因素的能力,并且不僅是你在盡力挖掘他們,更應當把一種力植入孩子內(nèi)部,使他仿佛在教導自己。” ◆作為一個紳士,“伊頓人”在對別人和對別的文化方面,強調(diào)忠誠、保守和寬容;同時,在面對當權者的時候,又首先保持質(zhì)疑態(tài)度。 第三章 途中(倫敦━溫莎━伊頓):一次風光文化之旅 ◆溫莎大道 ◆騎兵銅像和Frogmore宮殿 ◆溫莎大公園 ◆溫莎市政廳 ◆溫莎小鎮(zhèn)街 ◆溫莎城堡和溫莎王朝 ◆國家套房 ◆瑪麗女王的玩偶館 ◆女皇劇院 ◆克里斯多佛男爵故居 ◆溫莎小橋 ◆伊頓船屋 ◆伊頓大道 ◆伊頓公學 第四章 校園和伊頓城:在溫莎堡飛揚的王旗下 1、校園核心 2、校區(qū)建筑 3、伊頓城區(qū) 第五章 伊頓等級:優(yōu)越者的形式 任何古老成熟的文化,都不會忌諱等級的存在。因為那本身就是結(jié)構(gòu)的標志。伊頓公學作為英國文化傳統(tǒng)的基地、精英的搖籃,希望強調(diào)的正是這種競爭中優(yōu)勝者的地位,他們不應當被混淆,恰恰相反,應該理所當然的鶴立雞群!也許就是為了鼓勵每個人去爭當勝利者,伊頓公學為不同職位、不同登記、不同榮譽的獲得者設計了不同的著裝,以便讓他們從外表上就一目了然。 ◆校長: ◆教學長:對教學質(zhì)量的真正管理者 ◆舍監(jiān):管理一座宿舍樓,上課-作業(yè)-休息-體育-作息-生病就醫(yī)—洗衣 ◆助理“師傅”:學科老師 ◆學生獎學金獲得者:國王獎學金,歐彼德獎學金著裝與其他學生不同 ◆學生 ◆伊頓公學教學、管理系統(tǒng)圖 校長(Provost) 師傅頭兒(Head Master)教學長 舍監(jiān)(House Master) 助理師傅(Assistant Master) 藝術(Art)5人 古典(Classics)14人 設計(Design)6人 神學(Divinity)7人 經(jīng)濟和政治(Econcmics and Politics)8人 英文(English)17人 地理(Geography)8人 歷史與藝術史(History and History of Art)14人 數(shù)學(Matheatics)23人 現(xiàn)代語言(Modern Languages)26人(各門外教) 音樂(Music)7人 體育(Physical Education)5人 科學(Science)25人,其中生物學(Biology)9人;化學(Chemistry)8人;物理(Physics)8人。 其他教職員: 住校天主教牧師(Roman Catholic Chaplain)1人; 安南伯格學者(Annenberg Fellow)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s)3人 非全職教師(Part-Time Teachers)17人 教學中心職員(Learning Centre Staff)3人 猶太語教師(Jewish Tutor)2人 訪問音樂家(Visiting Music Staff)57人。 此表根據(jù)伊頓公學2004年人員設置手冊繪出 【材料】 伊頓公學的教育管理由董事會主持,而董事長則是由英國女王直接任命。學校的校長由該董事會選舉產(chǎn)生。一般情況下,校長的管理會非常的嚴格,如果學生違反校規(guī),甚至有可能會遭受鞭打。其最受爭議的校長莫過于在1809年到1834年任職的凱特博士。在他任職期間,不少只會打架斗毆、酗酒鬧事的紈绔子弟涌入學校,敗壞校風。凱特博士沒有像拉格比公學校長那樣使用基督教來感化學生,而是選擇用嚴厲的鞭笞措施去震懾飛揚跋扈的學生,效果顯著。而學校管理委員會稱之為“教務委員(The Provost and Fellows)”,它由一名教務長(由the Crown任命)一名副教務長和十名委員組成。 伊頓公學建校500多年來只招收13-18歲的男生。而學費極其昂貴,每年達到近萬英鎊。到2003年,一個伊頓學生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已增長到3.5萬美元。據(jù)說,英國每400名男孩中,有1名能進人一般的公立學校讀書,而要進入伊頓公學,每1500名男孩中才有1人。在1960年以前,貴族出生后即在伊頓進行登記,其后通過一般入學考試或者年齡達到13歲即可入學。到后來為了保證公平,10-11歲的男孩通過學校選拔考試就可入學,雖然依然考慮其出身,但政策漸漸放寬。近年來,家長們可在孩子10歲半前到伊頓進行登記,并在學校指定日子帶著孩子去學校進行近1小時的能力傾向測試,如果通過即可入學。關于伊頓招不招女生的問題,近年來工黨一直在向校方施壓。但是作為名譽校友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依舊是建校以來伊頓唯一的女生。伊頓人對此的解釋是“這就是伊頓的歷史被稱為‘history’而不是“herstory‘的原因”。 伊頓公學目前有在校生1200多人,每個人有獨立的臥室和自修室,里面擺放著電視、電唱機、沙發(fā)、寫字臺等家具,并且可以在舍監(jiān)的允許范圍內(nèi)自由地進行布置。臥室和自修室均屬于私人領域,學生們常在這里招待朋友或獨自安靜思考。學校里每50人共享一棟宿舍樓,其中實行著嚴格的生活管理制度。每棟樓設舍監(jiān)一名,對犯錯的學生予以處罰;其次是女爵士,她們負責保健和內(nèi)務;第三號管理者是社長,他的任務是在不犯錯的前提下讓學生過得愉快;而游戲指揮則是鼓勵大家參加游戲和宿舍活動的組織者;最后一級的管理者是仆人,他們和同學們一起參與游戲,有時也起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在嚴格的管理下,學生們有著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表如下: 7:30 起床(周日課延遲到8點) 8:20 整理 預習拜會舍監(jiān)和女爵士 9:00 三節(jié)課 11:20 午前茶點預習 11:45 上課 13:25 吃正餐 下午自由活動 19:40 晚餐 祈禱 整理預習 洗澡 21:30 熄燈 同時,伊頓公學還保持著必須穿校服的規(guī)矩,學生一律是黑色燕尾服,白色高領襯衫與領結(jié)、黑色的條紋西褲配以定制的皮鞋。據(jù)傳,這一身校服平均價值700英鎊。而對于必須時刻保持著裝完美以及姿態(tài)優(yōu)雅的未來紳士們來說,他們唯一的自由僅是解開馬甲最下面的紐扣而已。 如此來說,伊頓公學是以培養(yǎng)社會領袖為目標,以斯巴達式的管理制度來強調(diào)學生的忠誠可靠、絕對服從和社會一致性。他們排斥一直個人,崇尚有組織的運動,極端重視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要求學生有極強的自我約束力和社會責任感。 第六章 教學系統(tǒng):挖掘孩子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 教: 一、獨特的教材:英國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教材,卻有全國統(tǒng)一的考試。有“考試委員會”選定教材,并由各系主任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出自己本科的年度“教學計劃” ,并下發(fā)給師生。制定計劃的標準以教給學生真正的知識和能力為目的。經(jīng)常要增添其他內(nèi)容。 ◆教材公司(的競爭)---伊頓“考試委員會”(的選擇)---系主任(制定“教學日程”)---老師和學生。 在系主任之下,老師和學生并列,而非簡單地把學生置于序列之末,是因為當教學日程發(fā)至每個師生手中,學生也就擁有了相當大的主動性,他們不必只是盲從地跟從老師的時間表,僅僅“等待”上面布置下來的學習日程,而是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自己調(diào)節(jié)學習計劃,自己有機地安排時間。所以在“教學日程”的總結(jié)構(gòu)下,“教”與“學”其實又象兩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再根據(jù)名目的條件互相配合,聰明的學生,甚至可以超出教學日程選擇更為有效的課外讀物,使自己更為“超前”。這種“超前”,又能返回到教學日程的結(jié)構(gòu)之內(nèi),以及通過“考試”本身。 為確?!耙令D質(zhì)量”他們高薪聘請校外的專業(yè)老師來教授專門的課程。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 ◆每年按照不同學期給全校印發(fā)小冊子:每個學生每天的學習、活動日程表,包括全校師生的名單、每個教師的職權和他管轄的范圍。還有學校任何一個部門的電話號碼。 二、具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分班制”及其好處 1.教學方法基本上是跟著教學計劃走的,當系主任決定了教材的選擇和教學進度,也就等于給教學防個劃出的“坐標系”。---扎實、持續(xù)、深入,這也是一切知識學習的最佳方式。在系主任的總體掌握下,伊頓公學的老師擁有相當?shù)淖灾餍?,他們可以根?jù)自己對所教科目的理解,自行解決授課的風格。 2.分班制:為了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之嫌?!胺职嘀啤本褪菑拿總€學生考入伊頓的第一個成績起,學校就在英語、數(shù)學、法文等等不同學科下,按照學生水平劃分出等級(班級),一般是14個等級,較小的學科可以相對減少,每個等級相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仔細研究學生在每個科目上的強弱,并依次決定學生在某個科目上應該入哪一班。通常,被選入1班的學生,已經(jīng)擁有了超強的天分和能力,老師可以放手不管,提倡“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些學生需要做的是“自我教育”的過程,要有自學的能力,通過自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被分入14班的學生,老師們就要加倍地細致、耐心地付出精力,不僅在課程,要慢要細,有時還要一對一的個別輔導,甚至針對每個學生設計教案,讓他們通過考試就成了第一要義。當他們有了哪怕一點點進步,作為教師都要及時地加以鼓勵,“成功的秘訣來自于自信”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這種“分班制”的最大好處是不僅可以一般地鑒別每個學生的素質(zhì),而且可以深入到每個學生的不同側(cè)面,盡快地去掌握其水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也因此,學生不會被劃入“低班”而自暴自棄。因為幾乎沒有誰在所在的學科上都是“低班”,如有的學生有的學科可能在1班而另一科可能在14班,這一科有壓力,那一科卻高居榜首。期間的差異,恰恰是反映了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產(chǎn)生的是“向自己看齊”,讓自己“全面優(yōu)勝”的動力!而非破罐子怕摔的放棄。“分班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考試中的前幾名都會升入更高班,隨著班級的提升,教育方式也漸次放松,直到學生完全訥訥感以自己的能力“自我教育”!五年的時間,“分班制”既讓老師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專門輔導“后進”的學生,又讓“先進”的學生更先進,打好進入高等學府的底子,適應于大學全面自學的環(huán)境。直到畢業(yè)時,充滿了成功感。伊頓老師說:“我們這從來沒有通不過考試的學生,只有讓已經(jīng)是天才的學生成為更真實的天才”。 “分班制”的好處: ◆全面分析每個學生的不同側(cè)面,掌握各個側(cè)面的長處與短處,并“有的防矢”的加以幫助和輔導; ◆不是減弱,而是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你在這個科目上也許表現(xiàn)較弱,但另一科目卻是強項,每次“提升”班級都是“更上一層樓”式的鼓勵; ◆把五年在校期作為一個完成的過程,不聽發(fā)展演變,直至決大部分學生都以全面高水平畢業(yè); ◆使同學之間從一開始就注意到每個人各有千秋,你或許是“數(shù)學天才”,我卻是“文學博士“,對從小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誼大有益處; ◆在前三年每個學生都要上基本課,到了后2年,學生即可以選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主攻文科的學生,免修理科;讓學生早早地意識到自己的專業(yè)走向,揚長避短,專心致志地朝自己的專業(yè)方向發(fā)展。 ◆對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大大減低,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和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人”的能力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發(fā)揮。它鼓勵的是良性競爭,而非惡性淘汰。 伊頓提倡“學生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伊頓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在建構(gòu)中不斷互相學習、自我學習、再次一級一級地攀登更高的級別,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選擇一項合適自己又能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而向未來進軍。 3.教學方法: ◆各科的“高班”除了上新課老師要講解之外,盡量是通過學生的“自教自學”對知識加以鞏固提高,有時,老師知識布置學生先去圖書館找書,課外閱讀,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討論。尤其文學類,上課討論發(fā)言占有很大的時間比例,訓練學生的思考、雄辯、表達能力。 ◆課外作業(yè):是教育系統(tǒng)中極為重要的一項。高班(1-4)作業(yè)最強調(diào)發(fā)揮,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中班(5-9)基礎知識的學習,外加混合創(chuàng)造性。低班(10-14)的作業(yè)則以掌握知識為主,力求讓學生跟上課程進度。 伊頓老師為提高質(zhì)量,互相聽課取經(jīng);認真批改作業(yè)。通過作業(yè),老師能夠最清楚地掌握學生學習的進度和了解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識。 4.對調(diào)皮和惡作劇的學生(不傷害他人,不影響自己的學習的學生) ◆“黃表”(Tardy Book),只要你的名字“榜上有名”,就得連續(xù)3-5個早上7:30起床,到校長辦公室簽名報到。對懶學生或者上課不聽話,影響其他學生的上課的學生特別有效。 ◆“黑名單”(Bill),舍監(jiān)有權把學生的名字記錄到單子上,一旦上了“黑名單”,你第二天就得乖乖的去見校長,報上你的“尊姓大名”,然后檢討自己的過失,當然也少不了一頓善意的批評。 ◆“白票”(White Tickets),誰得了“白票”就必須連續(xù)5天每節(jié)課后請老師簽名,并且必須每天向舍監(jiān)匯報當天作業(yè)完成的情況。 英國的教育是真正的以“鼓勵為主”,除非萬不得已,這“黃”、“黑”、“白”是不會輕易出手的。一旦出手,就要你畢生記住。 三、多層次的考試制度 1、入學考試:英文、數(shù)學、智力測試(語言形式的測試和圖片測試,主要考查學生的智商和邏輯思維)。加面試就是分班的依據(jù)。 2、學分考核(GCSE):GCSE全稱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即學分。每個科目都要考GCSE,考過就意味著已經(jīng)取得了這個科目的升學資格。越多的GCSE,以為著學生擁有越強的基礎能力,和越廣泛的發(fā)展可能性。 GCSE的考試,共分2次: 第一次是入學第二年,考試科目是法文、拉丁文、科學(化學、物理、生物); 第二次是入學第三年,要考所有其他還未拿到GCSE的科目。 當學生滿滿抱回所有該獲得的“學分”時,已經(jīng)不必再安排任何必修課,他就該準備升入更高一級了。 3、A─LEVEL(高中畢業(yè)考) ---相當于中國的畢業(yè)會考,分As、A2 ◆As:當學生拿到全部的GCSE之后,就要思考哪個方向是自己最感興趣、也最有能力通過考試的,并最終作出至少四個科目的選擇。這四個或者四個以上的科目的選擇,就是他的As,到入學后的第四年底,將進行As的考試。每個學生要獲得四個As學分,才能繼續(xù)晉升A─LEVEL的第二個層次A2; ◆A2:在四個As學分基礎上,學生再選出3門自己特別感興趣、有把握的科目,繼續(xù)深造,而且必須在畢業(yè)之前通過考試,拿到全部或至少三個A2學分。 學生在A─LEVEL階段,已經(jīng)完全是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上什么課、做什么作業(yè)、怎樣設計自己的業(yè)余活動等等,完全自主。原則只有一個,你必須獲得至少要求的As和A2學分。 如劍橋大學:至少4個A2,其中至少三個A。 在今天,一個學生擁有全部或者更多的GCSE和5、6個As和4個以上的A2畢業(yè)的學生相當普遍。 4、伊頓考核 (TRIALS) :相對于比較容易的全國統(tǒng)考(GCSE-LEVEL),伊頓公學作為名牌中的名牌,更看中自己系統(tǒng)之內(nèi)對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把握。為了這個目的,他們一直堅持由自己設計、自己出題、自己評分的TRIALS---伊頓公學的考核。 學生看重學TRIALS,它決定下一個學期的“分班制”的基礎。 TRIALS的重要性,還在于它的壓力是一不一不向前遞進的,而不是劈頭蓋臉的“轟炸”,這樣學生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雖然有壓力,,但總的來說是良性循環(huán)。伊頓學生在校5年,一共要通過7次伊頓考核 (TRIALS),這是在伊頓在“統(tǒng)考”之外的“秘密武器”。如果學生不幸?guī)状螞]有通過伊頓考核 (TRIALS)成績,只能通知父母轉(zhuǎn)學:“您的孩子不適合伊頓---” 還有一些日常教學的輔助檢測,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進行。 學: 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教”的對面就是“學”,“學”的主角是學生。學生必須面對入學后的三個階段:入學、學習過程、考核畢業(yè)。 1、注冊━考核━入學:伊頓每年錄取250名學生。來源于私立、公立、海外的學生。伊頓培養(yǎng)的是:有教養(yǎng)的紳士。提倡的是:獨立、謙和與忠誠。 ◆伊頓特有的入學訓練讓學生進行心理上的調(diào)整---拔尖群體適應;父母的寶貝,沒有集體生活經(jīng)歷;學校把娛樂、體育、業(yè)余生活、周邊旅游等項目活動超密度安排起來,豐富的文化生活及有趣的運動,長知識也長見識。 ◆言談舉止:伊頓男孩—溫文爾雅的“小紳士”,高年級影響低年級學生。 ◆學生們必須大大加強自己的獨立意識,開始自行安排自己的整個學生和生活。同時,又要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努力參與“集體生活”。從選擇朋友、建立友誼到理解和幫助別人,從結(jié)伴出游到在自己的房間里舉辦生日晚會,都是學習,自我學習的過程。不但要學習知識,還要學習做人。 2、學習過程和獎學金的獲得 ◆前三年,教師通過直接告訴你或者寫在本子上和作業(yè)眉批的方式,要求你做所有的功課,經(jīng)過三年的加強培養(yǎng),絕大部分學生此時已經(jīng)擁有了很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年起,老師基本放手讓學生自學?!白杂X”已經(jīng)和一個人自己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了。在你的前面,有大學、有社會、有必須度過的一生,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伊頓公學要告訴你的是:除了你自己的能力,你誰也不能依靠。 每年每一級都會選出3-4個最佳的學生,充當學生的代表。而到5年級,則會更進一步,精選出20位“明星”(sixth form select---Eton society第六年級精選)。真正最高最顯赫的榮譽,是被選入“伊頓學會”(Eton society),他們有權參與校長和校務長授予獎學金決定的討論。 ◆獎學金:國王獎學金KS和歐彼德獎學金OS。國王獎學金KS每年發(fā)給14個學生(學生小學中的表現(xiàn)),14*5=70名。免學費,特殊服飾、特殊居住和單獨餐廳飲食。歐彼德獎學金OS獲得條件: ①已經(jīng)考上了KS,但不喜歡只被關在一起的“金絲雀生活”的學生,可以申請自動轉(zhuǎn)成OS,該學生就可以繼續(xù)住在原來的宿舍里,交原來的朋友,過民主的更真實的生活; ②每年全校各項考試中成績最優(yōu)秀的13名學生,可以獲得一種稱為(Distintion)即“卓越者”的榮譽稱號,如果一個學生連續(xù)三次成為“卓越者”,或總積累達到四次成為“卓越者”,也可以成為OS。 ③由于某種特長,校長特別授予OS---只有這種OS,學生可以免交學費。 ◆宿舍長(House Captain):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協(xié)調(diào)舍監(jiān)安排和解決學生們?nèi)粘I钇鹁訂栴}。 3、畢業(yè)升學:伊頓公學的原則,是要學生在獨立思考、學習理解和處理事物上全面發(fā)展,追中離開學校時,應當已經(jīng)是一位相當成熟的“完人”了,具備了獨立應付任何處境、做出判斷的能力。 經(jīng)過1-3年級的加強教育,4-5年級的自主訓練,到學生18歲面臨畢業(yè)考試時,已經(jīng)是各個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處事不驚的“小大人”了。 最好??---當一位學生已經(jīng)不再把考試當作目標,把的視野已經(jīng)能遠遠超過“分數(shù)”的界線,而基于自己的個性、趣味、知識和志向,自行設計閱讀計劃,甚至根據(jù)這樣的計劃,有機地去實施。 英國式的住校生教育,它的意義在于讓那些富豪子弟,不要太多地享受父母的溺愛,受到良好的教育的同時又要有一個良好的品行,能夠使孩子們適應與他人相處,不可隨便任性,訓練孩子從小要用理性的態(tài)度處理事務,一般住校的孩子比較克制、禮貌、也成熟早、理智、獨立性強、有個人主見,當談進入社會的時候,不會太茫然。 第七章 體育:讓青春活力四射 伊頓公學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它的德、智、體,可以簡單譯成: 德:獨立思考與社會責任; 智:掌握知識,獨立判斷; 體:每個學生必須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健康,有副好體魄,才識學習的必要條件。 伊頓公學絕對提倡“藝多不壓人”。在伊頓,體育活動不止是一種課程,甚至不止是競爭的輸贏,它更始一種娛樂,一種讓青年人在大自然和同伴中享受歡樂和美感的機會。 1、球類運動:足球、橄欖球、“伊頓五人”項目,9-12月 2、戶內(nèi)外運動:田野游戲賽、乒乓球、擊劍、越野跑。圣誕節(jié)—3月 3、夏季運動:板球、田徑、網(wǎng)球、游泳 4、伊頓發(fā)明的體育項目:A、“伊頓五人”;B、“墻賽” ;C、田野游戲賽。 第八章 文藝及課外活動:充滿靈感的生活 為了學生的在校生活豐富多彩,校方和學生自己組織建設了各種類型的協(xié)會、學會、俱樂部或社團。如2004年夏季手冊上的學會名稱: 非洲學會;農(nóng)業(yè)學會;亞歷山大·科琴、藝術;業(yè)余電臺;考古學會;建筑學學會;天文學學會;汽車學會;書籍收藏者協(xié)會;經(jīng)典/古典協(xié)會;旅游者協(xié)會;辯論協(xié)會;設計協(xié)會等等,很多。 第十章 伊頓公學的十個關鍵詞 伊頓公學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統(tǒng),自己的風格,由這些因素中,可以歸納出“伊頓人”生活和思想中的十個“關鍵詞”,也可以稱為“伊頓精神”:它們依次為:獨立、個性、友愛、忠誠、尊嚴、勇敢、傳統(tǒng)、紳士、幽默和優(yōu)越。 “獨立”在伊頓精神中居于首位。進入伊頓的男孩,差不多個個都有值得稱道的家庭背景,但在伊頓,誰也不能再依靠它享有特權。伊頓有嚴格的校規(guī)和作息時間,雖然生活中的大麻煩可由舍監(jiān)或監(jiān)護人處理,但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進入伊頓的第一年,學習如何生活是主課。學會獨立地進入社會,這對13歲的孩子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意味著從生活到心理上不再依賴別人,事事由自己思考和解決。伊頓的舍監(jiān)、老師們決不充當保姆式角色,學生有理允許爭辯,但首先自己要經(jīng)過認真思考、理清思路,撒嬌或無理取鬧絕對沒有市場。這一年打下的基礎,不僅有利于在伊頓就學的5年,而且惠及一生。 “個性”即創(chuàng)造性,是建立在學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自信基礎上的,是自我意識的成熟。在學校生活中,從把自己房間布置得具有獨特品位,到如何選擇與自己性情相投的朋友,再到怎樣向別人展示個人長處等,都充滿個性。課堂上回答問題,小到造句,大到國際政治問題,都要有創(chuàng)見。伊頓公學里有無數(shù)的學會、協(xié)會、俱樂部和文化活動,更是每個學生表現(xiàn)特長、施展才華的機會。 “友愛”體現(xiàn)了伊頓人將互相幫助視為天經(jīng)地義。伊頓的每座宿舍樓就像一個大家庭,各個年級的孩子在一起學習、生活,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孩子們在親密無間的接觸中積淀誠摯感情,形成良好校風。在伊頓人之間,如果對有困難者不伸出援手,不僅無法畢業(yè),還會成為丑聞。 “忠誠”是伊頓人的座右銘。在伊頓,提倡對待朋友絕對忠誠友愛,如對別人的承諾、選定的事業(yè)或事關國家、民族的榮譽等等,必須保持一貫的忠誠。這是一種品質(zhì)。相反,背后打小報告、出賣朋友的人,遭人鄙視。 “尊嚴”是要進行不屈不撓的努力。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放棄就是喪失尊嚴,承認束手無策也是喪失尊嚴;而不屈不撓的努力,哪怕一次次失敗,只要堅持不懈就是保持尊嚴。 “勇敢”是伊頓強調(diào)的一種無所畏懼的挑戰(zhàn)精神。伊頓的學生每天有一半的時間從事體育活動,一方面是長身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養(yǎng)他們的勇敢精神。伊頓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墻戲”“五人游戲”和“田野游戲”,都是對抗強度大,甚至過于勇猛和粗魯?shù)挠螒颍粓霰荣愊聛?,?jīng)常是一身泥水、滿臉掛花。但男孩子在游戲中學會了勇敢和挑戰(zhàn)。 “傳統(tǒng)”一詞帶有英國文化追求穩(wěn)健、深厚、實際和循序漸進的特征。伊頓鼓勵個性、創(chuàng)新,卻反對嘩眾取寵。他們在精神上,尊重傳統(tǒng),持續(xù)發(fā)展;現(xiàn)實中,承認秩序,恪守法治;思想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以,伊頓學生的校服類似燕尾服,學生要學習騎馬、擊劍、劃船等許多優(yōu)雅的貴族運動,學校保持著許多上流社會的儀式和禮節(jié)。學生對老師都彬彬有禮,與老師說話時都保持著站姿。 “紳士”,即要求在任何情況下,特別是遇險境或難堪時,保持理智、平靜,不失態(tài)、不驚慌。這種克制、含蓄和內(nèi)斂的心理素質(zhì)訓練,是伊頓的教育目標之一。 此外,還有談吐的機智、幽默和“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優(yōu)越的使命感。10個關鍵詞綜合起來,就是伊頓人的基本素質(zhì)。 伊頓與所有名校一樣,是優(yōu)秀學生云集之處,在全國統(tǒng)考中保持著10所頂尖學校之一的地位。但伊頓從來不是一所知識店鋪,學生的學識和素質(zhì)都遠超過統(tǒng)考的含義。伊頓的老師說,伊頓的學生出身名門,卻絕不養(yǎng)尊處優(yōu);他們講傳統(tǒng)、守規(guī)矩、平和、禮貌,卻不怯懦軟弱;他們自信、獨立、風度翩翩卻不傲慢。伊頓的畢業(yè)生每年有70%進入世界名校。他們當中走出過20位首相和無數(shù)的部長和國會議員,也走出過陸軍元帥威靈頓公爵、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和大詩人雪萊。而伊頓公學永遠被伊頓人親切地稱為“可愛的老地方”。 | 
|  | 
來自: 簡單f7c5ka4o3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