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11月,廣東佛山發(fā)現(xiàn)首例非典,2003年5月間,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為嚴重。2003年夏季,染病人數(shù)日減,病情得以完全控制。到2003年7月5日臺灣地區(qū)最后一個宣布解除非典警報,全球首次非典流行宣告結束。而此次疫情中,中醫(yī)藥的應對起到了重要作用,從五運六氣的推導中可見一斑: 發(fā)生“非典”的癸未年,年運是水運不及,則火必旺,司天之氣是太陰濕土,在泉之氣是太陽寒水,三月至五月(二之氣)的主客氣都是少陰君火,正是濕氣為主兼有寒熱二氣。中醫(yī)認為天人相應,濕、寒、熱三氣并存,正為疫病的發(fā)生提供了最根本的條件。中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則公布了抗SARS中藥方“非典型肺炎中醫(y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 處方一: 鮮蘆根20g 銀花15g 連翹15g 蟬衣10g 僵蠶10g 薄荷6g 生甘草5g 水煎代茶飲,連續(xù)服用7至10天 處方二: 蒼術12g 白術15g 黃蓍15g 防風10g 藿香12g 沙參15g 銀花20g 貫眾12g 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xù)服7至10天 處方三: 貫眾10g 銀花10g 連翹10g 大青葉10g 蘇葉10g 葛根10g 藿香10g 蒼術10g 太子參15g 佩蘭10g 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xù)服用7至10天 而上述方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他們都來自經(jīng)典名方的加減,分別是: 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霍樸夏苓湯、三仁湯合升降散。 依據(jù)國家衛(wèi)計委發(fā)布發(fā)布的信息,近期我國南北方均已進入流感冬季流行病高發(fā)期,門診、急診流感病例高于過去3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已達往年高峰水平,并且仍在呈上升趨勢。而我們看到此次流感的特點是:前驅(qū)癥狀以發(fā)熱、惡寒、咽痛為主,就診癥狀為發(fā)熱、咽干、惡寒、咳嗽明顯以及消化道癥狀等,如便秘比例較2015年、2016年同期明顯增加,呼吸道其他癥狀不明顯。而且多數(shù)患者起病后發(fā)熱迅速,且難以退熱,發(fā)熱反復,在疾病的后期咳嗽遷延日久。 那么上述的方劑是否仍然適用呢? 先看銀翹散:《成方便讀》認為,銀翹散,治風溫溫熱,一切四時溫邪。病從外來,初起身熱而渴,不惡寒,邪全在表者。故以辛涼之劑,輕解上焦。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皆辛涼之品,輕揚解散,清利上焦者也。豆豉宣胸化腐,牛蒡利膈清咽,竹葉、蘆根清肺胃之熱而下達,桔梗、甘草解胸膈之結而上行。與發(fā)熱、咽干、惡寒、咳嗽明顯的主要癥狀顯然不同,不適用。 再看升降散:《傷寒瘟疫條辨》:是方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姜黃為佐,大黃為使,米酒為引,蜂蜜為導,六法俱備,而方乃成。僵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于口,散逆濁結滯之痰也;蟬蛻氣寒無毒,味咸且甘,為清虛之品,能祛風而勝濕,滌熱而解毒;姜黃氣味辛苦,大寒無毒,祛邪伐惡,行氣散郁,能入心脾二經(jīng),建功辟疫;大黃味苦,大寒無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陽,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熱,味辛苦而甘,令飲冷酒,欲其行遲,傳化以漸,上行頭面,下達足膝,外周毛孔,內(nèi)通臟腑經(jīng)絡,驅(qū)逐邪氣,無處不到;蜂蜜甘平無毒,其性大涼,主治丹毒斑疹,腹內(nèi)留熱,嘔吐便秘,欲其清熱潤燥,而自散溫毒也。蓋取僵蠶、蟬蛻,升陽中之清陽;姜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一升一降,內(nèi)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矣——這樣看,對于此次以消化道癥狀多見的流感,這首方劑大有用武之地。 山東省衛(wèi)計委還出臺了對應此次流感的代茶飲方,可供參考: 1、平素體健者:金銀花12g、桔梗9g、薄荷3g、生甘草6g。 功效:清瀉肺熱 解毒利咽。 適用人群:健康成年人 2、平素體弱者: 平時即有疲乏、氣短、怕風等,感冒之后往往經(jīng)久不愈,或反復感冒、對刺激性氣味敏感者??捎茫狐S芪9g、白術9g、防風9g、麥冬9g、炙甘草3g。 功效:補肺益氣 二代茶飲方 1、成人用方:黃芪6g、麥冬6g、金銀花3g。 2、老年人用方:西洋參3g、麥冬6g、菊花3g。 3、兒童用方(6-12歲):太子參3g、麥冬3g、菊花3g。 參考內(nèi)容出處: 1.http://www.ahfyzs.com/content/13/0408/23/4920176_277027629.shtml 2.http://www./xwzx/zwgg/201712/t20171229_76841.html |
|
|
來自: 卓尼中醫(yī)院華華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