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各個行為是不孤立的,多個行為連結(jié)起來達成一個較遠的目標。也就是說,每個行為是近期目標的全部,同時也是遠大行為中的一個部分?!俺删蛡ゴ蟊ж摰奈┮环椒ǎ菑幕A上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做起?!?/p> ■ 孫寶強 二十世紀最出色的經(jīng)濟學家之一米塞斯推出的世紀巨著《人的行為》影響深遠。米塞斯使用的“人的行為”(也譯為“人的行動”)一詞借用了波蘭哲學家科塔賓斯基的《行動學》。米塞斯詳細闡述了人的行為的特點,這是理解其學說的重要內(nèi)容。 第一,什么是行為呢?米塞斯說:“行為是一件實在的東西”,或者說是“一個人的意志之表現(xiàn)”,“行為是有目的的行為”。這就意味著行為不是心中的想法或者愿望,而是能夠付諸實施而轉(zhuǎn)化成某種效能的意志,是具體可見的,行動必然有目標。行為可以是花費勞動力,也可以是簡單地說一句話,還可以是保持嚴肅。同時,行為意味著有所取舍,因為一個行為人選擇了一個行為,必然不能同時進行另一個行為。行為是有意識的,受到觀念的指引,告訴他手段是否合適,一個行為必然地體現(xiàn)了行為人的價值判斷和意志。有意識的行為與無意識的行為明顯不同,后者是身體的細胞和神經(jīng)對外界刺激的反射和不自覺的反應,比如人聽見巨響而打顫。在行為學上,不區(qū)分“積極的”或奮發(fā)的人,與“消極的”或懶散的人。 顯然,行為意味著“變動”,不存在“安定”。為了改善生活狀況而不斷行動是人的天性,人的本身時時刻刻都在變,他的評值、意志和行為,也隨著他在變。恰如米塞斯所言:“在行為的范圍內(nèi),沒有什么永遠不變的事情?!?/p> 第二,什么是行為人呢?行為人不同于生物學、法學意義上的人。要想使得一個人行為需要有三個條件:首先是感到不安逸,其次是想象一個較為滿意的情況,再次是預料其行為足以消除或至少足以減輕所感覺的不安逸。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先天缺陷而不適于任何行為的人不是行為人,但他屬于法律或生物意義上的人。 第三,行為人總要行為。米塞斯說:“人,受制于有限的智力和體力,也受制于環(huán)境的變遷和他幸福所依賴的外在因素的稀少,所以人不得不有行為。”只有在極少數(shù)的情況下,一個簡單的、不可分割的行為就足以達成目的,在通常的情況下,需要許多個步驟??梢哉f“人生是由一個一個單獨的行為不斷地連接起來?!比松母鱾€行為是不孤立的,多個行為連結(jié)起來達成一個較遠的目標。也就是說,每個行為是近期目標的全部,同時也是遠大行為中的一個部分?!俺删蛡ゴ蟊ж摰奈┮环椒?,是從基礎上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做起?!比说娜粘P袨?,大部分是簡單的習慣重復,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所說的,我們每天40%的時間不是選擇,而是習慣。 第四,行為的目的是消除某種不適。米塞斯認為:“行為的原動力,不是別的,是想消除不適之感?!薄耙粋€人所做的事,總歸是為的增進他自己的滿足?!币话銇碚f,人們樂生惡死;樂于健康,厭惡疾??;樂于營養(yǎng)溫飽,厭惡饑餓;樂于富有,厭惡貧窮。行為是為了追求快樂,這里的快樂是指人們渴望、需要和努力追求的一切??鞓贰⑿腋?、效用、滿足等概念“包括了人類的全部目的,不管人類的行為動機是有德還是缺德,高貴還是卑下,利他還是利己”。在他看來,人的天性是努力改善提出新的想法,按照新的想法來安排他的生活。 第五,人的行為是為了將來。從行為的目的來看,行為總是趨向?qū)淼?,它本質(zhì)上必然是為一個較好的將來而計劃、而行為。行為的目的,總是為了消除將來的憂慮,即使這個將來只是立刻到來的時刻。米塞斯說:“行為不是關(guān)于一般的將來,而是關(guān)于一個確定的、有限的一段將來?!睆臅r間自身來看,行為不是瞬時完成的,行為的開始和目的達成之間是有時間間隔的,肯定是為了“將來”。 第六,知識是行為的工具,其功能是告訴人們?nèi)绾蜗话病臍v史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一個知識不斷增長和更新的過程。早期人類對于大自然普遍無知,對于風雨雷電感到惶恐不安,認為是神秘的力量在左右自然。因此,從古至今的人們都試圖消除這種不安,早期依靠的是宗教、巫術(shù)、哲學,后來更多地依賴自然科學和技術(shù)為人類提供武器,至今人們?nèi)栽谔剿髦小H欢?,需要注意的是,知識不能幫助人們解決所有的問題,人類社會始終會存在問題,“人永遠也不可能全知全能”,并沒有一個人間天堂。 第七,行為人不完全受環(huán)境的制約。人生活在一定的時空之中,肯定會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米塞斯承認:“人的生命依賴于他無力改變的自然條件?!钡?,人不只是一個完全受環(huán)境支配的動物,人與動物不同?!叭四軌蛞种扑谋灸堋⑶楦泻蜎_動;他能夠使他的行為合理化?!比擞凶灾屏?,為了滿足別的更為重要的愿望,能夠主動地放棄一個熱切的沖動,包括情欲、食欲、情感。人能夠把自己的期望和欲望安排得比較有度,有所節(jié)制,在這一點上人與動物不同。恰如米塞斯所說言:“人之異于禽獸者,正在于他能深思熟慮地調(diào)整他的行為?!碑斎?,也有人沒有節(jié)制。 第八,行為受到時間偏好的影響。米塞斯注意到,人的行為有一種顯著的時間偏好,簡單地說就是更喜歡為獲得眼前的東西而努力。(作者系經(jīng)濟學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