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 | 說明 | 示例 | 賞析 | 
| 沖淡 | 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語言力求樸素,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之中蘊含著深意。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 這幾句詩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卻蘊含著作者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 
| 工麗 | 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理解時可以借助對仗。 | “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 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 
| 絢麗 | 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 詩歌語言有鮮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對比強烈,寫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艷如畫。 | 
| 真率 | 語言毫不隱晦,毫不修飾,依照情感的原樣直接寫出。 |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碩鼠》) | 這兩句詩直抒胸臆,反映了農夫對沉重的剝削的怨恨和控訴。 | 
| 委婉 | 不是直接敘述或抒情,而是通過寫與本意看似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內心的情感。 |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 
詩人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并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 清新 | 比喻新穎,用語通俗。山水田園詩人所作詩歌大多清新脫俗。 |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 這首詩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 
| 明快 |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的。 |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即”“穿”“便”“向”四個字表現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躍的節(jié)奏,詩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躍然紙上。 | 
| 自然 | 語言不留雕琢的痕跡,率真樸素,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 寫出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不加雕飾,生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