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一直很講究一個“度”,常說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說萬事須講“度”,率性而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難擇路,欲速則不達,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nèi)之事,雖無利而為之,是為“度”。 這個“度”其實就是分寸,也是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 人生百態(tài),無非一個做人、一個做事,這兩件把握好了,你就不會虛度年華,就能夠在茫茫的人海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然而,天不遂人愿,做人難,做事也不易,這也許正是世上庸碌之人鋪天蓋地、成大事之人寥若晨星的根源之所在吧! 成功的理由很簡單,無非就是“做人有分寸,做事重細節(jié)”。只要掌握這兩個原則,即使一個人才能有限,成不了騰云駕霧的“人中龍”,也能左右逢源,事事順心,做個任何人都不敢小瞧的“人精”。 做人不能沒有尺度,要掌握好分寸,做事不能粗枝大葉,要多注意細節(jié)。 有分寸的人自我表現(xiàn)時,懂得既表現(xiàn)了自己,又不讓人感到張揚;在說話時,懂得說話的輕與重、虛與實,即使批評別人,也能夠潤物細無聲;在與人交往時,既善于與人相處又不失自我,總是能夠把握與人相交的恰當距離…… 有分寸的人總是能夠在人性的叢林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天下難事,必始于易;天下大事,必始于細。做事大而化之,不注重細節(jié)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yè)都沒有成功可言。 與人交往、說話要講分寸。開玩笑要有度,過猶不及,反會傷人,直爽并不等于言語毫無顧忌。朱熹曾說:“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默為懿行,過默者,宜防其奸。” 才能不必傲盡,留一些內(nèi)涵給自己;功勞不必邀盡,留一些謙讓給自己;道理不必搶盡,留一些寬容給自己;富貴不必享盡,留一些福澤給自己;恩寵不必恃盡,留一些后路給自己;責人不必苛盡,留一些度量給自己。 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對待得失要有“度”,人不能萬事做到十全十美。做事要進退有度,既懂得乘勢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 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學問;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積月累,才能在分寸間求得人生的高度。分寸,是人生的關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