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 2 天,司馬和你在一起司馬很早以前就聽說過有位老爸,每個星期都會和女兒來一場“約會”,幫女兒挑衣服,等女兒梳妝打扮好,帶她去餐廳吃蛋糕和冰淇淋,逛游樂場。
為啥要這樣?那老爸的回答引人淚奔:“小時候爸爸這么對她,她就知道自己該被如何對待。長大后,也就只會接受那些溫柔對待自己的男孩。”
而司馬今兒要說的這位上海奶爸方聰 ,則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對女兒的寵愛。
“走,去我家玩我爸給我建了個游樂場!”
這是一個把家改成游樂場的故事,主人公方聰一家五口住在魔都上海,本來住的就是精裝修的房子,質量什么的當然沒話說,只是平庸得不能再平庸,
就像方聰說的那樣,稍微一不留神,走進誰家都會以為是自己家。

我也時常迷路在小區(qū)的a.b.c單元里,像這樣.....
就這樣,每天下班后只能夠規(guī)規(guī)矩矩的守著沙發(fā)和茶幾,最大尺度的舒適可能就是翹著二郎腿看報紙了吧。
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從一開始的蹣跚學步,現在整天像個體操運動員似上躥下跳,真不忍心看著她只能繞著這些笨重的大家具磕磕碰碰。

大大的沙發(fā),占據了客廳空間的一半位置,不過話說回來客廳還能怎么玩兒呢?
必須要有一個新面貌!
大人小孩都可以玩耍!
自打方聰敲定了要進行重新裝修之后,一家人就開始各種奇思妙想…
媽媽說要有一個大大的廚房和寶寶一起包餃子,爸爸說要有個讀書喝咖啡的地方,寶寶說要帶朋友來一起玩耍像在游樂園一樣…
他們激動地給新家起了個名字“蜂倉”。一大家子期待著這里即將像小蜜蜂的家一樣,忙碌又美好。

圍裙媽媽和寶寶一起包餃子的畫面,方聰隨手畫的,這是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畢竟是生活了6年的家立個旗幟簡單,操作起來相當折騰.....但是看看女兒,想想一家人激動了好久的蜂倉,說干就干??!
首先就是把287公斤、5.14個立方的三人沙發(fā)外加一個1米1寬、2米3長的美人靠打包物流送回老家,出師告捷!
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東西能送就送,能扔就扔。(這個步驟真的相當不適糾結癥患者)

一家人打包整理
一個寬敞的,能讓女兒跑來跑去的地方
是他們最初想要的
所以對于120㎡左右的小三房來說
內部空間的打開是必須的
除了承重墻和必要的隔斷
其余的墻,全!都!拆!掉!
電視背景墻,拆!

廚房的墻,拆!

臥室的墻,拆!

雖然才剛剛開始,但痛快地拆掉了墻之后,
看著敞亮的空間,
感覺夢想中的家已經開始萌芽啦~
方聰本來就經營著一家設計公司,
干過景觀設計、建筑設計.....
.這次能設計自己的房子了,
當然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發(fā)揮出來。

紅色突出部分,是特別為女兒設計的房間
方聰讀過一本書《打造夢想的面包房》,
書中記錄了一位設計師就地取材,
為面包師的小兒子打造樹屋,
那種樸實、自然的幸福感打動了他,
他也要為愛玩愛鬧的女兒在城市里打造一個專屬樹屋。

就在客廳的后方,這樣既可以隨時關注女兒的動向,有能夠保證她有休息的空間
整個空間可以滿足兩個孩子和一個成人的床位,
滿足迎接二老的計劃,
也為外婆隨時的到來而做準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用木頭改造空間,由于設計結構復雜。眼看著基礎裝修就要接近尾聲了,方聰拿著圖紙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實木定制廠家。
來來回回好幾個月,從上海到杭州,竟然幸運地遇到了“野木1978”,老板馬叔拍著圖紙說沒問題,“蜂倉”又絕處逢生,再次燃起了希望。

終于硬裝要順利完成了,
女兒開心地在家里跑來跑去,
感覺夢想中的家一步一步在成型,
大家都被這地板抬升的大平臺弄得欣喜不已,
整個地臺包括了原來的客廳、兒童房和陽臺區(qū)域,
以電視墻為中心,形成環(huán)路,
無限延長了孩子的奔跑路徑。

“終于可以愉快的玩一起追的游戲了~~”
木工師傅們繼續(xù)在家里敲敲打打三天,
“蜂倉”總算是順利出爐了,
再次打開門,
看到的不再是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墻和采光不足的通道。

一進門右手邊是大人聚集的地方,
水吧、卡座、餐桌,喝茶聊天。

水吧對面是餐廳,長條椅子的設計,
即使多來幾個客人也能舒舒服服坐下,
吃飯時是餐桌,
扯掉餐盤又成了書香味最濃的地方。

左手邊的抬高地坪
是客廳和兒童房打通后的整體空間,
你可以把他當做是日式榻榻米,
也可以看成是一張“無邊無際”的大床,
總之,上面絕對不會再有“沙發(fā)”、“茶幾”之類的家具。

上面所有的物件和陳設都是以小孩的視線高度設計
女兒下意識地就把這里當做了她的場子,
會常常站在臺邊上招呼大家去她的地盤玩,
年三十的時候,爺爺奶奶坐在軟墊上,
女兒就爬上高柜,一會兒安靜地看春晚,
一會兒站起來表演唱歌。

小型滑滑梯
電視柜本來也想取消的,
但是拗不過老人家,
那好吧,就做個漂亮的電視柜。

因為女兒喜歡爬上爬下的,
于是就設計了兩個爬梯,
一個是原先的隔墻,
另一個是上高鋪的爬梯。

事實證明女兒更加喜歡,
通往樹屋的爬梯~
翻過去,就是我的秘密基地嘍~

方聰管他設計的這個空間,
叫做變形大木屋,
所有的大人來都會說“哇,這什么gui”,
小朋友來,二話不說開始各種折騰。

爬上二樓,
這張圖往朋友圈一傳,
周圍的朋友的小孩,
都羨慕的不行~

二樓可以是房間,
也可以書房,
更可以是游戲的地方。

最幸運的是窗外是果嶺公園,
女兒才三歲就可以每天看遠處的彩霞,
看門前的小河和大大的草地,
看到小朋友在草地上玩,
馬上就可以翻爬下來去加入他們。

樹屋下面做了一個小木屋,
全橡木的內里可以放下一張1.1米的小床,
爺爺時常在這里打盹,
太陽照進來,暖烘烘的。

另外一邊還有一個高鋪,
超大的空間,
方聰叫他空中閣樓,
可以放下一張1.5米的床墊。

拉上簾子,
靠著橡木看看書,
現在是方聰最喜歡的事情。

之所以稱之為變形樹屋,
變形就隱藏在木屋的書桌和衣柜里面。

1.2米長的書桌,
帶一個小朋友回來一起寫作業(yè)也不怕~

如果不想互相打擾,
就推進去一點,
一個坐在里面,一個坐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