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句俗語出自明代醫(yī)書《萬密齋》,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有不少人反對這句話,認為那是古人因生產(chǎn)條件低下,生活貧困而產(chǎn)生的自我安慰。而事實上,育兒專家是贊成這句話的! 小寶寶陽氣足,新陳代謝旺,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相對較多,但胃腸道的負擔也較大,日常進食量吃得過飽,就會傷食。傷食則積熱,熱則傷陰,導致體內(nèi)陰陽失調(diào),容易生病。而同樣,如果穿得過多,內(nèi)熱從生,出汗變多,毛孔時時處于開放的狀態(tài),就容易著涼感冒。 老婆玩了一晚,買了幾個包!
廣告
![]() 不僅僅是小寶寶,我們大人也很容易進食過多。我們現(xiàn)在條件好了,隨手就可以點一個外賣上門,隨便出門就可以吃到美食,很多人也會不自覺地吃多了。包括小編自己,也時常因為抵制不住美食的誘惑,肥肉蹭蹭蹭地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積食對于小寶寶的危害。
危害一、造成寶寶腹瀉 很多新手媽媽,總有這樣的壞習慣——寶寶一哭就喂奶。雖然,有時候食物確實能讓小寶寶得到滿足,停止哭泣。但更多時候,是造成寶寶由于消化系統(tǒng)的不完善而產(chǎn)生過食性腹瀉。寶寶哭,是有很多原因的,并不總是餓??墒鞘鞘艿襟@嚇,也可能是沒有睡好,爸爸媽媽要稍微估算一下寶寶每日的食量,不要讓寶寶進食過多,適得其反。 危害二、造成寶寶積食 寶寶吃了過多的東西,除了通過腹瀉的方式排出體外,剩下的就只能囤積在寶寶肚子里了。如果寶媽發(fā)現(xiàn)寶寶的肚子圓滾滾的,而且連續(xù)幾天都胃口不好,吃不下飯,那寶寶很可能就是積食了。而積食的危害,真的很可怕。 積食導致咳嗽。中醫(yī)上講,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積食導致發(fā)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于內(nèi),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積食導致便秘。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 積食導致盜汗。食滯腸胃→郁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 積食導致貧血。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 積食導致驚啼?!拔覆缓蛣t臥不安”。所以有:食滯于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nèi)擾心脾→驚啼不止
小編說 生活條件不好,我們吃不飽穿不暖。而生活條件好了,我們又容易吃太飽穿太暖。凡事過猶不及,家長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不要給自己吃得太多,也不要給寶寶吃得太多。如下七個癥狀,可以幫助大家判斷是否積食: 第一、從食欲看 孩子食欲很差,一點東西都不想吃; 孩子食欲很旺盛,經(jīng)常吵著餓,可是吃一點就飽了而且胃脹不消化; 孩子食欲超強,特別能吃,可是還是很瘦。 第二、看舌苔 很多家長都知道,積食的寶寶舌苔中間會變的很厚(尤其是舌頭的中間和后邊)——有的甚至會全部變厚,有的寶寶只在舌頭中間出現(xiàn)一個硬幣樣的黃苔而周圍沒有舌苔,這種情況雖然也有積食但往往不是單純的積食通常還伴有脾胃陰傷。此外,孩子的舌頭如果不紅潤,呈白色,也是積食的癥狀。 第三、從孩子嘴里的氣味來看 積食的寶寶通??谇粫挟愇叮@是因為胃氣不降導致的,敏感的家長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堆積在體內(nèi)的食物會造成腸胃失控,食物不能較好地消化,就會發(fā)酸,產(chǎn)生難聞的酸腐味兒。 第四、看手掌心溫度 積食的寶寶,往往容易手心發(fā)熱,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熱。 第五、總喊肚子疼 有的孩子經(jīng)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并且還沒喂食時,一摸他的肚子就是脹脹的,這樣多半是積食了。 第六、從睡眠看 積食的寶寶,睡覺的時候往往喜歡趴著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覺不踏實的情況。此外,積食寶寶往往睡得很不安穩(wěn),孩子可能會手腳亂舞、牙關緊咬、不斷翻身等等。 第七、看眼袋 平時喜歡吃肉食的孩子,食肉過量導致肉積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紅色。這種情況下,小孩往往積滯日久已經(jīng)傷了脾胃陰液。 |
|
|
來自: 昵稱34609101 > 《保健文件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