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譯如下: 卷二砂論 南湖曰:砂不貴多,貴在得力處,抵風抵水,有一可當千。砂不貴尊,貴主能任也,主賤砂尊,反為兇器。有砂抵風,則穴不患氣寒;有砂抵水,則穴不患沖泄,而一可當千也。使于得力處而砂不設,雖另有重重包裹,亦奚以為。 南湖曰:山谷之穴,橫結者砂多全上缺下,水風上來故也,仲章曰:水風在上,上砂得力;突瀉在下,下砂得力。古人云:下砂固妙,還有上砂更妙,然上砂收氣,多主貴顯,下砂得力,多主富蓄。 周存曰:龍結穴無砂,猶木之結果無葉,木果無葉,其中非元氣之不足,亦必有惡氣之相侵也,龍穴無砂者亦然。 南湖曰:相砂者相似也,似何物類也,似人則謂人,似圭似笏,則謂之圭笏。山端秀而謂出人端秀,山歪斜則謂出人歪斜。圭笏端拱則謂有登朝之貴,舉此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可也。 邱高曰:金精廖子曰:貴格之砂,清奇端秀;富格之砂,厚重豐??;貧賤之砂,頭斜腳竄;兇惡之砂,嘴尖額巖。又曰:八祿之砂,要看生旺之地;八煞之砂,要居敗地之方。又曰:頭清足濁,貴而多淫;下明上混,富而多淫。伯溫劉子曰:貴砂尖秀圭笏筆,富砂圓正庫廚倉,石壁棱棱為劫盜,槍旗簇簇出強梁,一砂走竄一砂飛,蕩劫家財鬻主居,更有外山背而走,路死他鄉(xiāng)不見歸,砂若直來如箭射,家遭兇禍年年見,左長右三中次房,次第分來無不驗,妒主擎拳人惡逆,拭淚捶胸損少丁,莫教齊到兼尖射,同胞兄弟也相爭,探頭側面人為盜,開腳掀裙女犯奸,龍虎里面小明堂,須介潔凈平寬曠,若有石墩并土塊,瞎眼產難見刑傷,惡在吉方多不吉,美居兇位福安康。 南湖曰:富貴貧賤多具龍穴,今人無心學,只于枝葉里,驗龍穴之貴賤。猶人之不識那(哪)個為何如人,見其差衙執(zhí)事,曰:此是做官者。只如此驗地,至若一種神靈大地,幽晦山林,似俗似愚,行止不彰,若此者又將何處耐尋乎? 山有相者焉,有輔者焉,有拱與朝者焉,有衛(wèi)者焉。五者之中,有情與意焉,有遠與近焉,遠近之中,有大小高低,星體方位,物類形象之辨焉,又有撞著以名砂焉,有假借以為砂焉,俱不可不審焉。 何謂之相?本身流出手足,以顧此穴場也。 何謂之輔?龍身帶左右以抱此穴場也。 何謂之衛(wèi)?或從龍身副出,或自外山來抱,盤旋左右,以內顧穴場,外御風雨者也。 何謂之拱?或砂后博變而回顧,或遠山奔而偕來,頭角俱現,排列吾前,儼然疏附后先者也。 何謂之朝?或穆然端坐,或肅然聳立,近則氣相孚而情相悅,遠則形相接而聲相聞,儼然屏藩貢獻,觀光上國者也。 至如方位以論生旺奴瀉,星體以論父子財官,物類形象,以驗次第之可否,遠近大小高低,以驗禍福之遲速。治官(宮)布氣,上應天星下究分野,以斷其某生(月)某年之吉兇,若此者效如影響,載有成書,不敢輕瀉也。所慮者往往聽信庸師,以撞著之砂而立穴,以假借之砂而惑人,有禍而不避,有福而不知迎。且不問砂之有情有意,以定其向,是可悼(惜)也。夫砂何言而撞?形雖具而形(神)不注也;何以言假借?體雖設而意不專也;情何以見?顏面交歡也。然猶有執(zhí)砂以論頭足身腰四者,古人以三七乘之,又不可不詳也。 總之,穴星者主也,砂者賓也。主動者必得靜砂以有成,主靜者必得動砂而后通,特愿有砂而不誤用其砂,無砂能有其砂,而其感應之砂(妙),斯為得矣,附論之。 卷二大勢辨 一辨龍,要登在高處,對面上看,凡剛柔奇特星峰尖聳,又有五星正形,剝變縱橫,能脫化潛蹤,有而無,無而有,令人莫知其然之狀者上也。 一片龍,四處皆土,石山為上,四處皆石,土山為上,四山皆剛,柔者為上,四山皆柔,剛者為上,眾山皆小,大者為上,眾山皆肥,瘦者為上,眾山皆亂,定者為上,眾山壘峰,渾平為上,舉此可以類推也。 一凡龍正者,穴必偏,龍偏者穴必正,龍顯者穴必隱,龍隱者穴必顯,龍剛者穴必柔,龍柔者穴必剛,龍混者穴必明,龍明者穴必混。此一定之理也,尋地者宜知之。 一行龍亦有無五星之正者,或三五相聯為一星,或七八合就為一體,或渾淪而長行,只要豐健俊異,到頭變化正形可也。 一到水中舉目直見,了然而知之,所必無真結,凡美穴必隱約曲彎處。一到大鄉(xiāng),舉目一覽,岡阜奇橫,星多虛實,沉涵,使人難測度之象者,此是美居也。 一真結之所,山自充實光潤,草木暢茂,若枯碎崩陷,必無結也。一穴星喜尊奇出眾,到穴場喜窩平闊,故有虛實變化,偏正相成之勢者上也。 一水口之山,喜奇秀豐厚,奇秀者多貴,豐厚者多富,若雄峰怪石,內要秀砂貼掩方有真結,世人多好水口橫交密織,不知太交織者,多是山谷。某嘗歷大城市,水口多一二山專特者,略關而已。 一平居,宜學古訓,存義理,人求外出,致辨形穴,涂行閉耳,下目為主者,勿指東畫西,以亂心目。既到,掩目靜坐思理,勿師俗,勿按古,勿意心,然后正身舉視,而山之動靜自分,剛柔自明,貴賤別,大小定,吉兇禍福,無違乎我身心之理也。 一定穴,宜身地凌疾,心無憂怒,神光和合之日,然后能定其本來形象。 凡遇鋪陽穴微茫者,則人當從左右橫看,復鞠身從低下處看,但氣斂之者,必有微形,穴下亦必有微低微全以別之。若并無高下,而其龍既到,四勢神注,兼之離脈未遠,亦可作也。 或遇大形穴,可上可下,可左可右者,欲與扦之,預觀四勢,察來去,詳邊角,審動靜,他日再合觀不達,回,擇靜室,屏聲遠色,誠意正心,以復是所。至靜坐,調息定神,然后將山水形象,素審查者,一體入吾身心性命之內,與我渾合為一,其星體即吾之身也,星頂吾之手也,砂吾手足也,水吾血氣也,穴吾心也,會其形理也,而后代其發(fā)揮。使吾身之調舒寬暢,知其體之安也,使吾首之清明達顯,知其星頂之自如也,使吾手足親通任用,知其砂之得宜也,使吾血氣固編調達,知其水之和濟也,使吾心之虛靈活妙,知其穴之中也。體用一宜,周局濟美,是天地造化,備之于人,山川必有能違我如是乎。 卷二五星穴木星 木柔軟者,雖是三停有穴,亦要若正若偏,虛實相成,有節(jié)泡者,便可扦。直立者雖起節(jié)突,開界轉弦,亦當防其偽。若中有界突,必須旁入脈,一片反弦,巒后折虛便真。左入脈者,弦當反右;右入脈者,弦當反左之類。 木星之穴以水泡金節(jié)為上,木火胎下也。木則雖本性矣,金水為上。要金似非金,水似非水,十用其三而可也。若火而成,則木本去。水大盛,則木不濟,宜認之。 木亦有無而成穴者,必挨分支,開腳轉皮,反肘曲身處,乘其橫直交接處可也。 老木中必無穴,不傍芽,必倚腳,不前拋,必揚枝,四者皆要余氣為先。 木有開窩者,看窩弦有水泡乃真;木有反面者,看正反處生出轉芽乃真,木有側弦者,看高弦有折節(jié)乃真。 木有兼金者,看金面有轉水乃真,木有兼水兼火者,乃兼土者,看其相兼處,有微穴,兩腳顧轉乃真。 木有眠崗臥地者,看有節(jié)芽,前后虛折乃真;木有垂頭拖乳者,能擺側,節(jié)下開微口乃真;木有面柔而吐剛乳者,看乳頭浮舒圓秀乃真;木有面柔而出柔乳者,看其有節(jié)突可葬;木有面剛而出柔乳者,看側泡可葬,木有面剛而出剛乳者,看能脫去剛勢,而另成泡突,下有余氣乃真;木有拖長鉗者,上合處圓秀,下鉗中平凈乃真。 木面正而闊者無穴;面正而欺者無穴;面正而弦瘦者無穴;面正而中太突者無穴;面?zhèn)榷鵁o轉接者無穴;面?zhèn)榷?,突而枯硬者亦不可葬;面柔平而突,突而柔緩者亦偽?/span> 凡星體能分為兩節(jié),或上剛下柔,或上柔下剛,或上正下偏,或上偏下正,或上直下橫,或上橫下直者,多真結。 大凡結穴,穴必當其星體里轉折,曲節(jié)處方真。若一體順同,縱有穴亦偽氣,節(jié)泡之穴,開口為上;平橫之穴,吐乳便佳;抱穴來龍,要陽盛;并穴入脈,要平和。 卷二原二五 太極者,性之原也;動靜者,氣之始也;剛柔者,形之著也;陰陽者,氣之分為二也;兩儀者,形之判為兩也;虛實者,氣與形分也;升降者,二氣之所以分兩行也;高下者,兩行之所以判而立也;四象者,形之與真形分也;五行者,氣之與其氣分也。 黑氣低凝,水始生也;赤氣浮天,火始生也;青氣上升,木始生也;白氣重空,金始生也;黃氣平積,土始生也。 木曰曲直,生北居東,性曲而氣直也;金曰從革,生南居西;氣從而體從革也;火曰炎上,生東居南;氣炎而性上也;水曰潤下,生西居北;氣潤而性下也;土曰鎮(zhèn)中,生升居降,升降而中上下也。 故天地間,水濕火燥,所以水火爭其上下也;形實氣虛,所以形氣爭其虛也;木升金降,所以金木爭其升降也;土平而中者,所以位乎金木火之間而不爭也。木始升而火極,陽氣之始終也。土實而位中,升降上下者虛也。虛所以上陽而下陰,中兼乎上下者也。木多金敗,金多毀木,升降之勝負也。統(tǒng)而言之,天地不過虛實而已,二氣不過寒暑而已,山川不過峙流而已,人物不過興廢而已。 陽氣為升而橫,為平為虛,為動為燥,為浮為溫,為火為明,為生為長,為變?yōu)榛j帤鉃榻禐橹?,為陷為實,為靜為濕,為沉為寒,為水為暗,為收為藏,為殺為止。 卷二五星穴水星 水性動蕩,見金則聚,遇木則濟,火土不突,水亦不與。有水星上下俱動,中有一不動者多成穴。 水星穴巒最宜圓健,散中聚者為佳。水星入穴,要浮而剛,穴下縮而就正者上格。正體水星,喜片高低,就高邊起突,而開小口者為美,變體水星,曲折為蛇行者,喜壘突參差,能束咽者為上。 凡水開口,中有金木乳者多真,不然口上必要有突,方無偽。正水,左右弦角,必要顧轉者便成穴,水穴要精而細。水星行龍,穴不必太拘何處,或上或下,或挨邊唇,遇來突便結。 水星多落坪陽,在山谷防偽;水星出穴多分明,混同者多偽。水亦有粘崗弦橫結者,入穴要來頓縮退,下能開鉗口者便真。 水星節(jié)節(jié)曲折,節(jié)節(jié)頓突,節(jié)節(jié)能結者,必過峽脫化后之龍,形和氣融之候有也。 凡星體束咽大而穴混者,宜吐木火乳,凡后樂纏山,專特而迎者,不宜太厚而高,龍穴之成也無他,兩氣交而已矣。是故實者先虛,剛者先柔,正者先偏,大者先小,直者先橫,常者先變,是皆體用相生而相依也。星相之美,其體也重,其色也溫,其著穴也,形而未形,分之無痕,其止穴也,靜而欲活,合之無跡,陰與陽和,剛與柔著,是誠美德之實乎其中,而形乎外也,上地為之。 卷二五星穴火星 火喜中虛,要角變出木芽,軟木枝,或轉土為上,仍火角次之,生金突又次之。 火結穴處,最喜余氣潤鋪,火星亦有中結者,其星體必須仰而和,入穴必須折而側,后龍必須平而橫方可。有上壘石剛強,穴脫落平鋪,另突而就正者最妙。 火性剛強,腳下少有鋪陽者,有鋪陽多結好穴,所以火星多作龍祖,難有結穴者。 平陽火星,越高越貴,穴喜藏也。火亦有吐乳者,要傍角變橫處出乳方真?;鸾菣M處,穴土喜秀而異,不喜厚而高,喜有樂纏者為佳?;鹩薪鹜凰轂槊勒?,必角出落平鋪,脫去本體可也。火角落平鋪,喜空。穴后多憑虛,借外來之山為樂纏者多,平面之火,兩角舒厚為真,中突次之,脫體浮突為上?;鹦琼斦?,而兩角不舒者,無穴;頂覆而下無余氣者,無穴;身正而腳正者,無穴。 卷二五星穴金星 金星堅軟,而開窩起水泡者為最。注頂突有拗面者益妙,星體喜厚入,不喜高強,落穴不需脈,有泡者為佳。 土乳木乳下來成穴,多偽。凡金頂豐軟者,多結天穴;面和舒活,多結人穴;腳精浮者,多結地穴;金窩深者,多結弦角;窩中多乳者,多結蓋;有似窩非窩,突之則露,沉之則陷者,不結。 蓋亦就角,蓋穴束咽,要細而低,角穴要正面虛而老,蓋穴開湖坪多真,角穴開小口有余者多真。 有穴模糊,而專以入首定穴者,當觀束咽秀軟,而近則可,若咽來長遠,必不能定,又要另具形穴方真。 開窩之穴,頂背豐軟,而舒睜角者為真。凡金兼水及水乳者為上。兼金及吐金乳者為次,吐火乳者上身要豐軟,當穴要兜平者便真。吐木乳者兩頰要能開舒,當穴有坪乘者亦真。吐土乳者,穴能脫住,乳從傍出,而兜轉片,睜能突開,而下有斂者為真。 三腳者能分析兩節(jié),上平軟而下粗老者為真。 金面正面腳開者,有穴必在頂,面正而弦正對者,有穴多在中;面正而闊大者,有穴必在角。 金星穴宜小宜淺,大而深者無穴,或窩大突小不葬,窩深突顯者不葬,高深胎長者不葬,高深胎尖,或橫或方或枯,俱不可葬。 卷二五星穴土星 土方求圓,金胎為最,火穴次之,木胎無穴也。 平腦者中藏金胎,身側弦轉,左右略相反者最真;若身弦俱正,界水宜高低為生。 土星入穴,喜水面縱橫亂突,似有似無而忽成金泡者最妙。脈絡長露不脫入穴者多偽,脈從兩角偷落者,巒后不妨坳低。 凡土流金就角者,要開小口,中結者喜吐乳,或牛或角,皆脈喜渾出。巒喜圓健,方土善枯,皆無穴,亦少有倚,凡有穴多結中,巒下吐出金乳者,多結凹腦。 腰折而突,而下垂金水乳者為上,喜頭高身低短界不平,而兩角轉者為佳。 雙腦土中合處,看有泡突乃真,雙腦多中結,吐金水乳者為上,角雖結亦輕。雙腦凹雙有纏為上,無纏者,縱有穴亦小結。 方土有太正者,無穴;正立太肥而面平者,無穴;開深大窩者,無穴;星面忌闊平橫鋪,平者縱有穴亦假。 卷二碎米節(jié)——砂 砂者收穴之元氣與水氣者,先看穴之輕重大小以任之。砂雖美聚彎秀,而穴氣輕弱,不能充實其局者,必有貧寒。穴氣旺大,不能舒通其氣者,亦有禍害。砂必與穴相須,乃為吉利。比諸人在臥床,遇寒而被放寬,則自身元氣不能充實而虛,而體必生寒疾。遇暑而被貼緊,則自身之元氣不能放通其盛,而氣必遭熱。 凡穴氣升上者,宜后蓋有力,四圍高護,而下者略之。穴氣降下,下要收斂,而上者略之。穴氣聚中,中宜夾固,而上下略之。穴氣偏左,左宜關抱,而右者略之,氣右者亦然。 砂彎而遇崎深,其穴不鋪陽者,主丁稀,砂灣而遇瘦薄,其穴輕浮者,主貧寒。 砂亦要坦陽光潤者乃真,若濁陰奇異者,只可外重。 凡砂織太多者,陽不足,陰有余也,主丁不盛,凡砂局虛闊大而多者,陰不足,陽有余也,亦貧逃散。 滿局秀美,當求異處方靈,四面兇橫,必尋動處乃見,至于亂動,動則無靈,或遇眾異,異則不驗。 砂不拘上下,只要用得有力,古人謂上砂收氣,下砂收水,大貴之地多有上砂,富積之地,多有下砂,其余詳砂斷篇。 卷二原土氣 其一:凡欲知地之氣,先觀土之形,諸陽為燥,諸陰為濕,土患燥者陰少,土患濕者陽少,內所有外自形也。 上燥下濕,陰陽不交也;內燥外燥,純陽土;上濕下濕,純陰也;三者造葬值之,皆主絕滅。 上潤下干,陽下蒸陰上濟,形諸吉也。低而堅干,陽之盛,造葬者福利無疑;堅干而粗,陽不純也,何敢言福,細軟而濕,陽不定也,本為蓄禍。 陽常升者法天,所以親乎上也;陰常降者效地,所以親乎下也;升多而端秀者,清靈之氣賢貴之器也。降多而重濁者,頑蠢之質,愚賤之物也。 陽盛為火,陰盛為水,火升上,水降下,各從其類也。水不上升,火不下降,燥濕不通,二氣不交也,陰陽和,干濕均,吉之基也。水陰氣也,土地陽質也,陰多陽滅,水盛土衰,土陰面,水不化也,下陽弱也,土面陰,水易枯也,下土虛也,水多氣少,氣不能息水以配行,每衰竭之患,凡元陽虛弱,土濕而局濕者,只可升浮,疏界以補陽,不可策堤溺水,以補局,水盛則陽絕,不惟無益于財,且難久保于丁。元陽與陰水兩不相患,其土雨來則陷,雨過則枯燥,造葬者必敗絕。 其二:夫土者陰也,靜則藏神,動則消氣,隱厚而動者,神在里;浮華而動者,神在外;在里者福澤厚久,在表者神力輕也,外粗內精,精潛里也,葬里者福待后日;外光內虛,邪浮表也,乘表者福背初年。 穴者,精神之舍也,精神內守,則榮衛(wèi)自生,風邪不能患,災禍無由作。元陽虛弱者,感虛則有風寒之?。痪蛯崉t受閉郁之邪;就水則有冷溫(濕)之患。虛多實少,則外虛搖動,而神難內守,則元氣亦散于虛空;實多虛少,則內實蔽壅,而氣不能外通;則元氣亦隨實而死。虛者多為貧夭,實者多為衰絕。 陽多則陰(明),陰多則暗。陽為主陰為輔,則正;陰為主陽為輔,則邪。故曰: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也。凡兩間之物,得陽則生,陽盛則長;受陰則收,陰盛則殺。物主始終也,故造葬之土,陰不可勝于陽,陽六分,陰四分,則生之(多)而殺少;陽四分陰六分,則殺多而生少。故曰:陽主殺也。 其三:土山取石,宜平宜散,有縫有絡,金絲血線,精土間通者,真氣在也。純塊堅閉,或腐或濕,青黑精厲者,不可葬;石山取土,宜干宜堅,或黃或紅潤,而精神者,其氣寓也。干而枯,堅而粗,潤而濕,青黑虛頑者不可葬,黃為土本,紅相之為吉;白之為泄,不宜居;多青黑者,克之反之,所以為兇。 卷二碎米節(jié)—穴 凡穴以溫潤光秀,精圓涵蓄者為正,若丑怪異險,必求真龍,龍真必是大貴。亦有一條石山崗,曲折下來,小而粗糙,或穴者上必渾厚,橫緩之龍則可,不然淫厲之氣也。凡穴多石峻急而下,無余氣者,龍入首一二節(jié),必要平橫軟穎乃真,凡穴下余氣多者,龍要峻急高大為上,凡龍上平夷而穴下多余氣者,陰弱而陽蕩也,葬之多貧,凡龍上峻急而穴下無余者,陰盛而陽絕也,葬之乏丁。凡巒頭不起斂頂,而星辰又不生峰者,陽弱主衰而絕。凡穴顯露,而星辰又獨聳枯削者,陽怒主兇暴而絕。凡穴飽多石,不起頂,其龍一路高峻,亦不起頂,而手足又能開者,此系陰怒,葬多暗速之禍,久亦主絕。 凡穴正,龍亦正,穴本星,純一不變,有正無偏,有大無小,有顯無隱,龍穴雖好,亦必無大富貴。凡星辰大者,星面最忌太突,太突中必氣死,比諸大樹中實,而氣與水不能通,中則枯槁至于朽腐,死之久矣,觀此便悟。凡龍身傍,突出有二三星體,顯墜咽粗,不曲折,直來成穴者,此神弱而氣不靈,主丁不盛。凡大龍身旁,掛出一條如長蛇曲折擺扭而下,并不起頭,并無星體,而成穴者,此系淫氣,葬之陰歹。 凡巒頭忽起而露,忽止而不截者,氣怒,葬多水濕而兇。凡巒頭圓大,當中平而無頂者,氣無主斂,葬多腐骨而衰。凡巒頭潤鋪,而界水淺狹者,陰微而不能收陽也。巒頭軟小而界窩闊大者,陽盛而不肯就陰也,俱難久葬。凡巒頭上來似好,而兩頰缺陷,腳下少余者,皆神氣不足,只好漸(暫)葬而已。凡巒頭橫土闊放,直土缺陷者,皆因龍脈散雍,而氣直通故也,葬多衰弱。凡巒頭升而下缺陷者,陽虛不能運下,下純陰也,凡巒頭升而兩頰缺陷,陽弱而不能主張,陰氣主事也,二者俱可漸(暫)葬,久主衰絕。 凡巒頭頂仰而下鋪坪者,陽無主領也,主貧蕩。凡巒頭顯露者,陰質多而陽氣少也,主福盛。頂垂面飽而腳倚陷者,陽絕也,主絕滅。直行而難伸者,陰極,主衰弱而絕。橫開而散蕩者,陽極,主逃亡而絕。 陽和升,而山頂必透隆,陽氣舒于山足,足多氈褥。陽精住于山腰,開睜兜垂,此皆富貴之具,山穴多氈褥者,陽有余也,福澤必厚。坪地無崗突者,陽不足也,貧逃無疑。有束咽平大,其巒頭起而不斂頂者,結不真實,葬無福驗,有束咽低小,其巒穴起,而平坦不斂頂者,若不大闊,葬不福利,咽小而不起者,陽衰;咽平而頭不起者,陽散,俱難久葬。若真龍升辟而來又當別論。有龍體靜墜,而脈絡皮膚,寸寸呼吸活動而來,至結穴顯巧者,此浮邪也,不能久葬。有皮膚略動,其根骨里面暗扭而轉,全結穴而脫化者,其精氣蘊蓄,力量最重,福必久大。 凡平中多突,橫直亂雜,頭搖腳擺,硬飽無面者陰邪,不宜尋地。凡高山多湖,東缺西余,左直右扭,一湖未成又開一湖,弦疲而低,上來柔夷,而下去散亂者,此系陽邪,不必尋穴。就溪河之宅,水牽扯者,不論前后左右,多易發(fā)而易敗也。凡斬關蓋穴,上來左右去處一片,必要有界橫止,來處亦要略折虛,多真,不然隨左右去矣。凡五星必以圓為穴巒者,法金也。龍行至穴,亦若物之春生夏長,秋收成實,以成其功也。凡木實秋成,皆圓者其類也。凡山谷陰盛之來與鋪陽,水后之繞,上得一點浮土邪陽者,為宅居之,多致速福,但發(fā)無幾而易衰耳。 卷二水論 邱高曰:至者伯溫劉子,其得水之道乎?吾無加焉,吾將行其言可也。曰:水有遠近、順逆、大小、橫斜。人謂以遠水為得水者非,不知近水為得水者亦非;以順為得水者非,不知逆水為得水者尤非;以近大水為得水者非,不知近小水者更非。然將何者乃為得水乎?蓋天地之氣,無事太過,無事不及,惟貴中和,所以遠水者,明堂要近,否則曠散矣;近水者局氣要余,否則太促矣;逆水者貴有近案,否則直沖矣;順水者貴有下臂,否則傾瀉矣;近大水者局宜坐進,否則蕩胸矣;近小水者穴宜點出,否則不順矣。前水特朝,欲其特朝以來,射如箭者非也;橫水過堂,欲其環(huán)抱而住,直為弦者非也。來水雖大,不聚會者非也;去水雖小,水不纏繞者非也。故曰:地寬厚而水不顧者,有他顧之憂;水大盛而砂不足者,有覆宗之禍。小水宜緊,大水宜寬,大水邊前莫尋穴,下后人丁絕。小水亂彎細察蹤,扦著貴財豐。山與水稱,水與穴和,斯為得矣。又云:須辨水神出入,黃泉八煞最忌向射,若屬山家生旺,禍敗難憑;三吉六秀,最宜朝凝;或犯龍身死絕,災殃易準;重在來于生旺,去于囚謝耳。 嘗觀諸書,水斷多而且玄,不可盡從,亦不可擱置,今擇其要而正者,以備世用。雖水之聚散沖割,似瀉悲鳴,不能盡悉,究不外:水聚民富,水散民貧,水沖割人丁絕,傾走人離,養(yǎng)生擊破夭折胎亡,官旺攻傷訟刑傾敗,得此可以類推也。 卷二碎米節(jié)___龍 凡龍祖,山要高厚而頂平大者為上,下來分尊卑、能變化、潛湖穿田蹤跡難覓者,便是好龍,若無變化、無潛蹤,龍雖好,不過富而已,縱貴亦不大。 龍行有化,必高大之后而化始可。高大而不化,未免狂燥者也。大易有化,大而化未見有也,在陰陽厚靈而致也。入穴化不如入首化,入首化不如過峽化,穿田化不如潛湖化,柔順化不如剛健化?;?,難矣哉! 至貴之龍,隱多顯少。嘗觀卑弱之山,氣盡將絕而行前不去者類此耳,造葬者主有先衰后絕之患。凡龍在平空中,突起大山,高厚剛異,兩片皆田,陽者有化耳,最為上格。片山片陽者次之。凡問結穴,必在陽一邊,兩邊俱陽,兩邊俱結,兩邊俱出,不結盡處必結山頂。 龍大者,將穴喜變小,龍小者,將穴喜變大。 龍越行越高者,陽盛大,富貴亦長久,龍愈行愈低者陰多,富貴亦短少。 山之五形也,凡升者本諸天,陽也,陽極則反下矣;凡降者本乎地,陰也,陰極則復上矣;升之多者陽之多,降之過者陰之過,此陰陽多寡于其中也。陽盛之龍結穴多隱,就陰而藏也;陰盛之龍結穴多顯,貪陽而出也。 山之行止也,神足則形自足也。陽不足,常與眾爭陽,故有邪陽;陰不及,常與眾爭陰,故有邪陰。二五媾精,兩其足而已矣。是故邪陽出自陰山之余,邪陰生于陽山之腳。陽而鋪陽,陽微難攝而蕩也;陰而見陰,陰盡無施而絕也。陰陽相變,剛柔相推者,利山川之流行也。兩能合,四能貫,通為一物者,其中神之不二也。山大而能升,而前去正星必可,有正星而前去變換可期,有變換而前去脫化可知,有脫化而前去結穴必大。 龍分祖處,山起高大,分祖之后,又要復起祖山,復脫化方有真結。世常云:龍要開帳中出,余常閱大龍格都不從中出者十有八九,只是落脈之山,起頂剛厚,下來脈亦難有對星辰中者,多是偏左偏右,挨虛挨實,曲折橫斜,或隱或顯而已,前去多結大富貴。 龍必要土石巍峨威嚴有煞,令人一望而驚畏者,便是大龍。 龍橫大而直小者最佳。 凡龍高大,不渾厚,不蓄氣者,富貴亦輕。 凡龍星體頂肩腰背,處處能頓住蓄氣,有節(jié)突,暗舒渾扭者,前去必多結。止結一穴,必是大地,若一體光順端秀,知其內無蘊蓄,浮華發(fā)外,所結必無厚福。今觀草木,便知陽呼陰吸之交,氣有余積,必頓住節(jié)目,開枝莖,節(jié)目多者,必枝葉茂,結果多,若一干光順,無節(jié)目頓蓄者,必枝葉少,結果稀。 凡龍出身華麗齊整,升降周密者,多是偽氣,前去多結花假。偽龍星體,多裝頭飾面,體態(tài)嬌巧,轉彎處亦較擺弄輕僻,無尊穆光大氣象。大龍,大段斂束,小處違略,所以遠看尊整,近觀疏怠。小龍,小處周旋,大處違略,所以近觀巧麗,遠看輕卑。 偽龍,質輕氣上浮,精華發(fā)外;真龍,渾穆正大,精神藏內。真龍,升降多從容自在,一剛一柔,自中規(guī)矩;偽龍,升降多忙卒緊迫,一剛一(則)暴,一柔則惰。偽龍行度多倉忙顯露,頂尖背薄難積,形少蓄氣,動多靜少,所以斂神不固。真龍遇險亦有倉忙處,一過即定度,遇高亦有尖薄處,將穴又平厚。 凡龍見村陽而止者,真陽弱也;見山谷而盛者,邪陽多也,見村陽而低伏者,陰質畏寒也;凡龍見村陽舒揚者,性陽也;見村陽而收縮者,性陰也。 有龍見江湖而就者,其得金水之性多,前去若起伏卷舒,浮墩開局,必有富貴。 有龍喜就深徑隘澗而走者,是陰偏也。其中多有起伏擺動者,邪陽也。葬者二代衰而后絕。 有龍見虛而邊唇分些閃走者,不可作為傍氣,皆因正干太實,靈氣從虛出也。其福澤亦不可限量,當看起伏長短以定之。若此者,正干前去多結花假。 凡龍獨行雄強,枝腳亂開而擺扭,星體雜亂而縱橫,一星未成又開一星,或崎峻而來,或枯削而至,并不脫化者,此躁怒之氣也,多主兇禍軍賊。 凡龍出身貫頂直下者,是濁怒之氣也,前去若能脫換變化,亦有真結。 凡龍過峽渡脈,兩旁最喜余氈潤鋪,脈顯者喜曲折喜細潤,隱者施受之山喜剛健,喜大而帶石。脈雙過者勝單,若三條五條,中類多池者,必大富貴。 凡峽能鋪陽穿田,前后迎送之枝,有速脫者,亦有好穴,只要去處逆轉者最精,凡過峽闊散,而來去之山,面蕩不舒絡者,前去斷無富貴。 卷二拾遺散章 南湖一日于大野之中,舉指而言米傳曰:山峙川流,剛柔交錯,無非敬也,天地呈造化如此也。古人得其教,系其辭,而明其吉兇。有一定而不可易者,故曰:古訓是式。 南湖曰:夫山本于太乙,而分為陰陽,流而為虛實,著而為剛柔,轉而為偏正。分虛實,所以明形氣之二也;分陰陽,所以明體勢之變也;故實違虛,氣機塞也;陰違陽,變化窮也;剛違柔,形不流也;正違偏,勢不行也。 周存曰:氣動則變,神通則化,氣即二氣也,動者氣之行,變者形之更,神者即二氣之靈也,通無為之始,化伏有之機。上句當在形中看出,下句又在氣中看出。 米傳曰:眾方取圓,靜一動也;眾圓取方,動一靜也。 米傳曰:九星者本五星,因金傳而重之,先天乾金,正南,父道也,木火水土各聽其命也。金加木為孤曜,故其體金頭木腳也;金加火為天罡,故其體金頭火腳也;金加土為太陰,故其體金頭土腳也;金加水為金水,故其體金頭水腳也。一金之頂,加乎四者之首,變于四,其五者而存之,以五合四為九,故曰九星。相生者吉,相克者兇。易曰:物相雜,雜而不當,而吉兇生也。 南湖曰:主星者,一局之長也,最喜秀聳奇,特神光四表,登場視之,天遠弗屆,以其能繞乎龍穴砂水者也。 或問曰:平原萬里無山何以富貴? 米傳曰:生彼水土,即彼水土能致富貴。 或問曰:何也? 米傳曰:地道,即水土高下兩端而已,高者亦非龍也,只是土之較高者。 問者疑之。 米傳曰:向也南人來曰:鹽乃殺魚,咸水之中魚何多而至大也?我對曰:吾昨往東海之濱,海人亦曰:汝淡水何能生魚而長魚乎?應曰:能生存能長也。今子之問無異彼以魚問也。 傳幾曰:高者言高垅之水土也,下者平原之水土也,不可分貼高者為土,下者為水也。 竹村東南,有執(zhí)書而求地者。一旦遇之,東者曰:吾得一龍,一紀有奪榜首者,得乎《玉髓》之言也。 南者曰:吾先墳與催官玉尺符者也,雖無榜首,較子者尤速。 至期皆不應。他日又遇焉,曰:書其誤我與你乎? 適有推星者來,聽其言曰:吾為二子往觀決焉,可乎? 許之,至墳,其人曰:美哉,惜二子不得其書也。 曰:何者?吾覽古賢諸書,莫昔推星分土者度者之為驗。若待吾而改之,俾某星聳達,某度無混無害,再六年無違二子所言者。 二子聽而從之,舉大二四月乃成,成師亦還。二子者懷師之言,以旦夕往來,洋洋儼如有得。至六年,東家益困,而南家亦如故。 東者執(zhí)書往南家相視曰:此書又誤我與你乎? 論之忿作,欲書于火之。鄰人有善醫(yī)者,聞而救焉,曰:毋存乎?或亦我之事乎?:吾少于醫(yī),直記某藥于某病,或始服一人可,復二之人而不可,再復,或又有不可者,或始竟不見有一人驗,復用又有一二驗者,亦曰:書不可憑也。師曰:非書也,人也。吾聞古之君子,施藥之道,先觀人體之厚薄,辨水土之異同,因享受之濕燥,察病源之淺深,五氣主客以審,地運旺謝以明,藥性高下以別,吾以此而權衡其中,略得其道。今子以書無驗,恐似吾少記某藥于某病也,無二也。 或以告周存,周存曰:至哉,醫(yī)者之言乎。 試譯如下: 一日,南湖在曠野之中,指著山川對米傳說:高山聳起,河水流通,陰陽相交,(此處留待明師譯)天地所呈現的造化就是這樣子的。古人從中有所領悟,留下文字,以明吉兇,其道理是不可改變的,所以說:古人的教訓就是示范。南湖說:山本于太極,分而為二為一陰一陽,隱性的一面為虛實,顯性的一面為剛柔,運動則有偏正。分虛實,所以明白有形與氣兩種形態(tài),分陰陽,所以有本體與變化的不同,所以有實無虛,氣機閉塞不通;有陰無陽,就沒有變化;有剛無柔,形體沒有運動;有正無偏,勢態(tài)沒有變化。周存說:氣機發(fā)動則變,神通則化,氣即陰陽二氣,動是氣的行走,變是形態(tài)的變更,神就是陰陽二氣的靈,與萬物的本原相通,使?jié)摲臍鈾C發(fā)動。上句當在形中看出,下句又在氣中看出。米傳說:(巒體)眾方取圓,靜處求動;眾圓取方,動處求靜。米傳說:米傳說:九星者,本來只有五星,因金專而重之。先天乾金,居正南,為天,是父道,木火水土各聽其命也。金加木為孤曜星,故其體金頭木腳也;金加火為天罡,故其體為金頭火腳,金加土為太陰,故其體為金頭火腳,金加水為金水,故其體為金頭水腳也。一金之頂星,加乎四者之首,變而為四,其五者而存之,以五加四為九,故曰九星,相生者吉,相克者兇。易曰:萬物相互錯雜,相雜而不適當,而吉兇由此生出。 南湖說:主星,是一個風水格局的首領,最喜秀聳奇特,精神光彩從四面八方發(fā)散出來,到場地觀看,很遠就能看到,因為龍穴砂水環(huán)繞著它。有人問:平原上,萬里無山,如何也出富貴之人?米傳說:那方水土養(yǎng)育著它,那方水土能使他富貴。那人問:為什么?米傳說:地理的道理,就是水與土兩個方面高低的道理,高者也并非是講龍,只是說較高的土。問話的人感到懷疑。米傳說:以前南方來人說,鹽可以殺死魚類,為什么咸水中魚又多又大?我回答說:我昨天去東海岸邊,海邊的人也問:你們那淡水怎么能生長魚類呢?我回答說:能生存就能長啊?,F在你提的問題無異于他們關于魚類的問題。傳幾說:高,說的是高山的水土,低,說的是平原的水土。不可分高一寸為土,低一寸為水。 竹村東南,有捧著書本看地的人,有一天遇到了。東邊那人說:我得到了一條龍脈,十二年可以出個狀元,是根據玉髓經上說的。南邊那人說:我爹的墳和催官玉尺經上所講的符合,雖不出榜首,比你那墳發(fā)的還快。時間到了,卻沒有得到應驗。有一天又遇到一起,說:是書害了我和你嗎?恰恰遇到會推星術的人來,聽了他們的話說:我給你們二人去看看墳地,再下判斷怎么樣?二人同意了。到了墳地,那人說:好地呀,可惜你們二人的書都有問題。又說:為什么這樣說呢?我遍觀古代諸賢的書本,莫過于推星術中分金坐度者最靈驗。若讓我改動一下,使某星聳達,某度數無混與害,再等六年,你們二人所說的話就會兌現了。二人聽從了他的話,在二至四月份做成,那個大師也走了。這二人想著大師說的話,每天都在期盼著,洋洋然好象已經得到了富貴。到第六年,東邊那家伙更加困頓,而南邊那家還是老樣子。東家拿著書到南家去探望說:這個書又害了我與你嗎?說到這里大發(fā)脾氣,想將書扔到火堆中。鄰居有個獸醫(yī),聽到了,趕快將書拿起來,說:你們不要這書了嗎?你們和我的經歷一樣吧,我小時學醫(yī),只記住某藥醫(yī)某病,開始給一人服下去好了,第二次又這樣就不對,再這樣,又有不對的,有時候竟不見有一人應驗。再用又有一二人應驗了。也說:書不可信。我老師說:并不是書不可信,是人不可信啊。我聽說古人下藥的道理,先看人家身體的狀弱情況,分辨水土的差別,生活環(huán)境的燥濕,察病源的深淺,審察五氣的主客關系,地運的衰旺,藥性高低的分別,我從這些方面綜合考慮,略微懂了些道理。今天你們認為書本不應驗,恐怕與我小時只記某藥醫(yī)某病相似,沒有差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