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墳如果葬在這些地方,建議一定改遷,否則生新兇而消己福!
土色光潤,草木茂盛,為地之美。而 童山粗頑,土脈枯槁,無發(fā)生沖和之氣,故不可葬。然有一等石山,文理溫潤,光如卵殼,草木不可立根,自然不生,開井卻有五色土者,卻不可做童山而棄之也。 2.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 土是氣之體,有土方有氣。山若鑿斷,則生氣隔斷,不相接繼,故不可葬!經(jīng)云:一息不來身是殼。說的便是這個(gè)道理。然而,自然形成的跌斷之形則不同了! 3.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所謂山勢原骨,骨即石也。石山行度,有何不可?但融結(jié)之處不宜有石。石之當(dāng)忌者:焦硬而頑,麻燥而蘇,或不受鋤掘,火焰飛揚(yáng),肅煞之氣,含煙帶黑,乃為兇也。體質(zhì)脆嫩,紋理濕潤,顏色鮮明,則為吉也。然又有奇形怪穴隱于石間,四圍皆石,于其中有土穴,取盡其土,方可方棺。另有頑石鑿開而下有土穴者,都不可以有石而嫌棄也! 4.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 龍脈橫行,奔涌向前,無法挽留,在兩側(cè)稍有下垂,那不過是船槳篙竿的作用而已。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jié),過山無情,其勢未止,其形未住,故不可葬。
5.氣以龍會(huì),而獨(dú)山不可葬也。 支龍形度,兄弟同完,雌雄并出,乃其止也,城郭完密,眾山翕集,方成吉穴。單山獨(dú)戈,孤露無情,故不可葬。然有一等支龍,不生手足,一起一伏,金水行度,跌落平洋,兩邊借外衛(wèi)送為養(yǎng)蔭。乃其止也,雌雄交渡,大江拱朝或橫攔,外陽遠(yuǎn)接,在乎縹緲之間,縱有陰砂,僅高一步,此卻不可以孤露而棄之。為何?得水為上,藏風(fēng)次之,所以為貴也! 故而,童斷石過獨(dú),生新兇而消已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