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皇巨著《永樂大典》如今僅剩2% 3
對于正本的去向,后世有多種猜測并爭論至今。顧炎武認為大典已經(jīng)全部亡佚,而民間則相信已經(jīng)用來給嘉靖皇帝陪葬。朱厚熜駕崩時,抄寫工作還在進行,便沒有立馬下葬。但這場葬禮也不能拖延太久,因此很多人相信,嘉靖年間抄本之所以只有8000卷,是急于下葬而沒能抄完。然而經(jīng)現(xiàn)代遙感探測技術(shù)證實,嘉靖皇帝的永陵內(nèi)部嚴重積水,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意味《永樂大典》原稿已無法讓后世看到。
至于這8000冊的抄本,命運也好不到哪兒。早在明代后期,大典就開始流失,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2年)編修《四庫全書》時﹐發(fā)現(xiàn)該書缺失2422卷,大約有1000冊。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翰林院藏書被洗劫一空,大典又因此遺失上千冊。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清廷組織修繕翰林院時,赫然發(fā)現(xiàn)《永樂大典》已不足5000冊。更令人氣憤的是,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還是相關(guān)人員監(jiān)守自盜,按照《清史稿》的說法,光是文廷式一人就曾盜走百余冊。等到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翁同龢組織清查時,大典僅存800冊,不到原書的8%。六年后,翰林院又被義和團民焚毀,大典燒毀300余冊。
次年六月,英國交還330冊《永樂大典》,沒到一個月就被各級官員私吞殆盡。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只有區(qū)區(qū)64冊。如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61冊,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有62冊,美國藏有40冊,英國藏有51冊,德國共5冊,日本各地圖書館和韓國亦有搜集,共計20余冊??蓢@皇皇巨著,卻落得如此境地,不得不令人痛惜扼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