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jié).流行性感冒的辨證規(guī)律 祖國醫(yī)學古典著作之一的《傷寒論》,是對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在內(nèi)的一類有關急性傳染病的臨床經(jīng)驗和理論的總結。后世各家有關類似流感的論述頗多,不但辨別了流感證候,而且對流感的傳染性及其防治方法也有豐富的認識。
雖在流感流行期間,診斷較簡單,但在非流行期間,診斷頗屬困難,因為有多種疾病的臨床癥狀極似流感。所以,明確流感的發(fā)病因素、流行季節(jié)、發(fā)病過程及其分類等問題,亦即掌握流感的辨證規(guī)律問題,是防治流感的關鍵。
流感的病原體是濾過性病毒。但是,因病毒有不同類型以及病毒的變異等問題,增強了流感流行規(guī)律的復雜性。祖國醫(yī)學雖尚沒有直接觀察到病原體,但已注意其自然環(huán)境、氣候的外在因素,和這些因素對流感流行規(guī)律的影響。舉例如下。
(1)“此證因春夏秋三時,感冒非時暴寒所致,多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骨節(jié)疼,無汗,或嘔逆惡心等癥,其脈人迎多浮緊,亦有弦數(shù)者。”(《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感冒條)
(2)“此證多由天時涼暖不一,風邪由口鼻吸入,郁于肺經(jīng),而見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咳嗽自汗等癥;甚者頭痛身熱,痰壅氣喘,聲啞咽干,脈浮而數(shù),易于傳染?!?/span>(《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傷風條)
(3)“凡人偶受風寒,頭痛發(fā)熱,咳嗽涕出,俗語謂之傷風……乃時行之雜感也?!?/span>(徐靈胎)夫時行氣病者,“若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jié),人感其乖戾之氣而發(fā),病者,此則多相染易,故須預服藥及為方法以防之?!?/span>(巢元方)
由上述三點可見,古人所謂“暴寒”“風邪”“時行乖戾之氣”,雖非明指病毒,但可以說明這些因素是引起流感流行的誘因。同時,還可認識到流感的傳染途徑及其容易引起流行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
祖國醫(yī)學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冷,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故一歲之中,病無少長,率相似者,此則時行不正之氣也。”說明四時非時之氣均能引起疾病的流行。但亦有不因非時之氣而發(fā)病者,即所謂六氣外感為病。所以對流感的辨證,在因時制宜的情況下,既要分析非時之氣,又要分析當令之邪。 例如:
以上根據(jù)時令不同,寒溫各異,則四時流感亦因時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證候類型,在臨床上,“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自能收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療效果。
流感的發(fā)病過程很短,病勢發(fā)展很快,一般1~2日癥狀達最高峰,各種癥狀可漸次消失,遺留極度虛弱和勞動力的降低。單純型的流感很少遷延5~7日及以上。有時在第3~4日,體溫下降,病即好轉。有時,1~2日后體溫又復升高,病情加重,呈現(xiàn)雙峰型的體溫曲線。極輕的病例,整個病程持續(xù)1~2日,患者并不臥床。極重的病例,有時病情呈現(xiàn)各種全身中毒征象,甚至虛脫,亦有的很快死亡。
流感的臨床表現(xiàn)是多樣性的,因而就有許多分類方法。基本上可分為單純型、混合型及繼發(fā)性感染三種類型。
按照中醫(yī)特點,需要結合流行因素及發(fā)病季節(jié),加以歸納分析,若其時僅為當令之邪,或因感寒,或因受風,而不兼其他因素者,則發(fā)病多為單純型感冒;若其時氣候不正常而雜感不正之氣者,則發(fā)病多變化復雜,多為混合型感冒。同時,體質有強弱,感受有輕重,年齡有大小,地區(qū)有燥濕,以及病毒侵犯的部位各有不同,如有太陽證者,頭痛發(fā)熱,脈浮惡寒;有陽明證者,鼻干目痛,發(fā)熱,項背強,口渴汗出;有少陽證者,口苦咽干,往來寒熱,胸脅滿,喜嘔;亦有三陽并見,但以某經(jīng)證多者,則加某經(jīng)之藥;間有直中三陰,又以所犯何經(jīng),循經(jīng)治之者。此外,尚有感冒夾食、感冒夾痰等,均須仔細辨別(夾食者加消食之品,夾痰者加化痰之品),則疾病自無遁形。至于流感的繼發(fā)癥,則以肺炎為常見,又須視其繼發(fā)感染情況,或屬治療不能及時,或屬調(diào)理失于謹慎,隨證治之,適宜為度。 第二節(jié).流行性感冒的治療原則 我們知道,流感總屬外感的疾患,治療流感的原則也就總不外乎以解表為主,而解表法又應分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兩大法則。根據(jù)流感的發(fā)病因素和季節(jié),區(qū)別宜溫宜涼,再辨其有無兼夾,自能執(zhí)簡馭繁,得其要領。
冬日流感可分感受寒邪(同傷寒治法)和應寒反溫感受非時之氣(同冬溫治法)兩類。
1.感受寒邪
以上雖同是辛溫解表的方法,但見癥不同,體質有異,故處方用藥,應區(qū)別對待。
2.感受非時之氣
以上是微辛涼解表的方劑,因冬日雖應寒反溫,但仍主寒水司令之時,選方不宜純用辛涼苦寒,宜辛涼宣透。 冬日流感方劑
注:藥量應根據(jù)患者年齡、病情和體質強弱而確定。(以下同)
可分感溫風之氣(同風溫治法)和非時之寒(同寒疫治法)兩種。
1.感受風邪 發(fā)熱不惡寒或微惡寒、口不渴或微渴、頭痛、有汗或汗不徹、微咳、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或用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或用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按風為陽邪,春則溫暖,本《內(nèi)經(jīng)》“風淫于內(nèi),治以辛涼”之義,故用“辛涼解表”之正法。
2.感受寒疫 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胸悶不饑、無汗、舌白脈浮,用香蘇飲或復以蔥豉湯。惡寒發(fā)熱或寒戰(zhàn)、頭痛、全身酸疼、咳嗽、無汗、口不渴、舌白而穢、不思食、脈浮緊或浮弦,可予十神湯或蘇羌飲。 春日流感方劑
夏令多熱:
這一季節(jié),兼暑、濕、風三氣,尤多暑濕并勝。 如傷暑感冒,表實無汗、發(fā)熱、頭痛、舌苔白、面赤口渴、右脈洪大,宜新加香薷飲;若舌尖紅,可加黃連少許;小便短,亦可加六一散。
按四時感冒,在夏季,特別是長夏,風、暑、濕、火兼而有之,因此,所感受的流感各有不同,必須掌握病機,靈活運用辛涼透邪、芳香清化、通陽利濕等方法。
夏日、長夏流感方劑
秋日流感方劑
以上是四時流感的一般治療原則,可以前后互參,分別運用,不必拘泥。所列方法與方劑,必須因人、因地、因時增減化裁。另外,如元素九味羌活湯、海藏神術散、蘇沈九寶湯等,均是流感可以選用的方劑。祖國醫(yī)學博大精深,非一方一法或幾方幾法所能盡其治療流感應有的作用。 相關鏈接:
I 版權聲明: |
|
|
來自: AB向往神鷹 > 《5.中醫(yī)治療肺系(感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