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離湘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漢字本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經幾千年仍然熠熠生輝。 從這個角度來說,弘揚中國書法就是弘揚中華文化。這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擔當。針對當前中國書法面臨的實用性減弱、功利性張揚、浮躁風氣彌漫、現代科技沖擊等4個危機,我認為,應當在書法的“五化”上進行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是書法管理法治化。中國書法列入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政府有責任兌現自己的承諾,認真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于書法這一中國文化瑰寶,中國各級政府應從維護和發(fā)展人民群眾傳承、創(chuàng)作、欣賞書法的文化權益出發(fā),強化政府主導,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不僅如此,還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要求,特別是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傳承發(fā)展書法藝術,把書法的管理、教育、培訓、市場等納入法治化軌道。要堅持依法保護、依法治理,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市場的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書法企業(yè)、書法家個體等的責任,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因素,形成傳承發(fā)展書法藝術的合力。 二是書法藝術大眾化?!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比缃瘢袊鴷ㄒ褟奈娜四偷摹皩@卑l(fā)展成為最具群眾基礎的藝術類別之一。應該順應大勢,用好機遇,力推書法藝術大眾化,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書法藝術的濃厚氛圍。從孩子抓起,讓書法走進千家萬戶。 三是書法教育普及化。各級群藝館、文化館是群眾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場所。培養(yǎng)、普及書法藝術是重要職責,要通過輔導、培訓、展覽、比賽等形式,進行書法藝術的普及,即使產生不了多少優(yōu)秀書法家,總可以使書法藝術的土壤更加肥沃。只要有了肥沃的土壤,就會開出豐碩的花朵。 四是書法創(chuàng)作產業(yè)化。中國書法不是一種孤立的藝術,而是和中華文化緊密相聯、唇齒相依的??梢钥紤]探索書法藝術產業(yè)化,在一些書法底蘊較為深厚的地方培育一些產業(yè)形式,培植書法市場,其產品可以作為外交國禮,作為藝術收藏,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產業(yè)化帶動書法藝術不斷擴大影響力,逐步提升群眾書法的鑒賞力,反過來又推進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中逐步提高質量和水平。 五是書法營銷科技化。積極利用新興科技和網絡平臺,交流、弘揚中國書法藝術。例如微信,其實就是一個傳播平臺,是一個空中美術館,通過這個媒體可以及時快捷地傳播書法藝術作品。如果我們在美術館、展覽館辦展覽,受眾是有限的,而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展示卻是“舉手之勞天下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