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擇校,一直是很多家長討論的熱點話題。大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名校學習,意味著孩子獲得了更好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往后的人生可以走得順風順水。 其實不然,作為一個教育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在我接觸眾多學生后發(fā)現(xiàn),名校確實好,但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合適,甚至有的孩子進入名校后,出現(xiàn)水土不服。 關(guān)于名校,我在教學調(diào)研中收集了一些持反對態(tài)度的家長看法。 @雙木林 不能花錢給孩子買罪受! 當年孩子的分數(shù)不夠,我就花了幾萬元的擇校費讓孩子進了名校。但由于孩子的資質(zhì)差了一點,老師經(jīng)常對他冷嘲熱諷,搞得孩子非常郁悶,現(xiàn)在越來越?jīng)]有自信。說實話,我真的非常后悔掏錢把孩子送進名校。 @墨冰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掏錢送孩子進名校我于心不忍。掏錢不是問題,問題是靠掏錢'入'名校后,隨之而來的問題:孩子學習跟得上進度嗎?競爭得過學習拔尖的孩子嗎?時間、精力和課業(yè)的繁重負擔能夠承受得了嗎?。與其讓孩子這樣在名校中扎掙、受'苦',自信心遭受打擊,還不如選擇一條適合孩子自己興趣的路。 @小燕子 會給孩子增加'負罪感' 如果孩子勉強擠進了名校,成績卻居于中游甚至下游,會對孩子產(chǎn)生雙重心理壓力。一是分數(shù)和排名的壓力;另外,來自擇校的內(nèi)疚。家長花了大價錢把自己送進名校,孩子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無法考出家長'滿意'的分數(shù),孩子會有'負罪感'。 @和聲色 與其水土不服 不如順其自然 孩子進什么層次的高中讀書,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具體能力。適合就是最好的選擇,與其花三四萬塊錢給孩子買來個'水土不服'的累,倒不如順其自然,找一所相對匹配的學校。勉強擠進名校的學子,起初是小差距,后來是大差距。這對自信心的打擊是很大的。與其當一類校的'鳳尾',不如當二類校的'雞頭' 其實名校,它的確有家長們值得追逐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名校環(huán)境。關(guān)于擇校,我希望家長們能慎重考慮,根據(jù)孩子學習狀態(tài)和具體家庭情況而定。在這里,老師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擇校建議,希望家長們可以好好參考! 擇校提醒 1.據(jù)學生的成績而擇校 家長在擇校時首要考慮的是孩子的學習狀況是否能跟上名校進度,成績平平不要高攀名校的門。因為孩子進入一所平均分高出自己很多的學校,自信心會受挫,況且長期不能得到老師的重視,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挫敗感。 2.量體裁衣?lián)裥2爬诎l(fā)揮潛能 名校的教育水平、師資力量確實好。但是,選擇一所跟孩子類型相近、水平相當?shù)沫h(huán)境更重要。一般來說,進入一所學校孩子的成績處于中上的狀況就是最好。因為成績太好,那么孩子跑在前面沒人競爭,而成績太差,落到最后就會缺少自信。 3.據(jù)孩子的承受能力而定 不少學校是寄宿學校,但有些孩子自我約束力、自理能力、習慣較差,如果盲目的送到寄宿學校,他可能根本管不住自己。而老師的精力又有限,這種情況下很明顯這所學校是不適合孩子的。 最后,老師想說:“關(guān)于擇校,適合的永遠是最好的!” PS:本文純屬原創(chuàng),禁止任何形式的商用和轉(zhuǎn)載! |
|
|
來自: 昵稱32335542 > 《成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