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東煙臺福山區(qū)南部,有一座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約公元713-730年,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寺院——峆山盧寺。峆山盧寺始建的年份,大約在公元713-730年,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這座千年古剎,是膠東第一大寺,但很多人連他的名字都叫不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峆山盧寺”這個名字,其實一共三個字,因為左“山”字旁,加右邊一個“盧”字,輸入法打不出這個字,所以只能說叫“峆山盧寺”了。當然,峆山盧寺還有一個通俗一點的名字,叫“國露寺”。 據(jù)歷史記載,“峆山盧寺”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是當時有名的佛教圣地。北宋時期,住持僧惠學(xué)禪師曾率領(lǐng)僧眾對“峆山盧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增修,還修建了山門;元大德五年進行擴建,后又年久失修。 到明清期間,共進行了四次重建,重建后的“峆山盧寺”達到鼎盛,建筑規(guī)模宏大,殿堂雄偉壯觀,有山門、二殿、后殿、東西兩廂,共計百余間,碑碣21幢。近代年久失修,唯殿墻殘存;寺外聳立的千年銀杏一株,至今枝繁葉茂,默默見證了膠東第一古剎的滄桑歷史。 煙臺八景之一的“峆山盧煙云”,就是在這里的風(fēng)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景。如果是在雨后突然放晴,驅(qū)車至半山腰,看到山頂?shù)脑旗F順著山坡向下“流淌”,四周的山峰均被薄霧所籠罩,這就是傳說中的“峆山盧煙云”了??捎龆豢汕蟮拿谰?,顯襯著“峆山盧寺”更加雄偉。 2011年5月2日,“峆山盧寺”重建奠基儀式舉行,2013年5月28日,“峆山盧寺”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對外開放。 古建筑的修復(fù)和重建工作,難度要比普通建筑困難得多,除了機械以外,好多地方都要用手工來完成。里面的木工活非常多,以一個普通的斗拱為例,光工序就七八道,主要以手工活為主,一個人要干10多天才能完成。 重新開放的“峆山盧寺”,是一座由僧團自主管理、對十方信眾永久免費的寺院,并成為正規(guī)佛教叢林寺院。目前,福山區(qū)國露寺佛教文化旅游區(qū),也已經(jīng)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了,每年,尤其是過年期間,都會有很多人過去。 最后,問題來了:“峆山盧寺”這3個字,怎么讀?你會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