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  光澤縣,屬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閩江富屯溪上游,武夷山脈北段,與閩贛兩省的武夷山、邵武、建陽、黎川、資溪、貴溪、鉛山七縣市交界,被江西三面包圍。 光澤是福建省 19 個邊界縣(市)之一,是鷹廈鐵路進入福建的第一個縣,316 國道橫貫縣境,縣城距武夷山機場大約 100 千米。 境內(nèi)群山連綿,山高谷深,千米以上山峰有 570 座,有 “一灘高一丈,光澤在天山” 之說。光澤地處中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區(qū),盛產(chǎn)糧食、煙葉、藥材、瓜類、甘蔗、荸薺等,水產(chǎn)養(yǎng)殖、畜牧業(yè)發(fā)展迅速。 光澤縣名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以景好而命名:光澤,含山光水色之意。清康熙版《光澤縣志》就以 “青山聳翠,碧波潴秀” 八個字來描繪縣境的地理特征。指境內(nèi)群山聳立,林海茫茫,形如綠寶石,熠熠生光。又是溪河縱橫,澗泉稠密,百溪之水;全然集聚之地。把光澤二字注釋得淋漓盡致。 以產(chǎn)銀而成名:光澤,其字義是指物體表面反射的亮光。唐武德七年(624),割邵武縣之北的光澤、鸞風(fēng)二鄉(xiāng)置洋寧鎮(zhèn)時,就有光澤鄉(xiāng)之名了。傳說,唐初時,光澤鄉(xiāng)在北路,因太銀的銀礦質(zhì)量很好,縣令到光澤巡按時稱贊 “此銀甚佳,光澤很好”,唐高祖李淵看到后 也贊嘆 “此銀妙哉,光澤佳矣”。地名因此而來。 以傳說而得名:一是相傳很久以前,光澤縣叫烏紗縣,白天黑夜都黑洞洞的,像是烏紗蓋頂。原因是一條修練了千年的黑龍精,把整個縣城弄得天昏地暗、雞犬不寧。后被下凡視察的二郎神除去。百姓為感激二郎神除滅龍精,重見光明,福澤人間,便把 “烏君縣” 改叫 “光澤縣”。 光澤縣一度曾劃歸江西管轄。1913年,裁府并縣,光澤屬建安道。1928年撤建安道,屬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qū)(建甌)。1934年8月,屬江西省南城督察區(qū)。1947年8月,屬福建省建陽專員公署。 從語言上來看,光澤方言屬于和撫州話類似的撫州贛語,福建的贛語區(qū)主要是邵武、光澤、建寧、泰寧、將樂、順昌等閩北縣市。這一帶講的方言和贛東地區(qū)極為相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