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納不是由著對方做事情,而是在做事情之前我們要有一個溝通,在這個溝通當(dāng)中他有任何關(guān)于未來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有他的道理的。 ——平等教育·唐曾磊 怎么才叫接納? 家長課學(xué)員在作業(yè)中寫到這么一件事: “有一天早上,兒子在學(xué)校上學(xué),我在單位上班。兒子在QQ上向我要他班主任何老師的手機號,我問他:‘要何老師的手機號有什么用嗎?’(兒子和何老師的關(guān)系很不好)兒子回復(fù)說:‘你給我就行了。’我想著不是要做接納嗎?于是就把何老師的手機號發(fā)給他了。” 當(dāng)然這是一件小事,只是要個手機號。 我們基地永遠(yuǎn)會教大家接納的。各位家長,現(xiàn)在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孩子對你說“我很討厭誰,你給我錢,我要買一把刀捅了他”。你怎么辦? 我一直教大家接納,孩子說他要拿刀去捅了誰,向你要錢去買刀,不買、不給錢似乎就不是接納了,而我說要無條件接納。該怎么辦呢? 來,大家回答一下。 小浩媽媽:不能給。 小強媽媽:制止。這是個嚴(yán)重的事情。 小臻媽媽:堅決制止。 小龍媽媽:我去幫你捅,你去坐牢。 小豪媽媽:你想捅了他,媽媽理解,因為他太壞了!但是捅了他之后呢? 小珊媽媽:先說給,再幫孩子分析做完的后果是什么。 小琦媽媽:說買。 小洋媽媽:先給錢,再溝通。 小一媽媽:好啊,孩子我?guī)湍闳コ鰵猓?/font> 小文媽媽:給,同時告訴他,我替你去坐牢。 …… 大家說的,有一些在想辦法了,但基本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提示大家,溝通的第一步是接納。 各位家長,什么叫溝通? 另外,剛才那個事情還可以換成另一種情況,比如孩子對你說:“我活夠了,你給我一把刀,我把自己捅死算了?!蹦憬o他嗎? 接納是哪一步? 其實,這位寫作業(yè)的家長對接納明顯是理解錯了,而大家回答的這些也基本上都是錯的。給不給錢已經(jīng)不是接納不接納的事了,接納是在溝通上。 孩子要做什么,我們?nèi)チ倪@個事的時候,他的任何想法都有他的道理,而不是他任何的做法都合乎道理,合乎法律規(guī)定。 大家要弄明白這一點。 比如孩子說:“你給我一把刀,我要把誰捅死。” 給不給刀和溝通是沒有關(guān)系的。 這個時候的溝通是哪一部分? 溝通就是:“噢,你要捅死他。哎,你說說看,為什么要捅死他呢?”大家明白嗎?這一段叫溝通。 給不給刀是后面的事,不是你把刀給他這叫溝通、這叫接納。 溝通是嘴說,咱們互相之間心里達成一個協(xié)議,就是我們互相聊一聊,彼此知道對方的心意。是在這個層面上,而不是去動手做什么。 所以大家要關(guān)注這個地方——對方說:“你給我一把刀,我要把誰捅死?!蔽覀兊臏贤ㄊ悄囊徊糠??就是:“噢,你為什么要這樣呢?”去問。 另外,這個時候沒有什么好奇怪的,他要去捅死誰有他的道理,這叫接納。 我舉的這個例子很極端,因為我要把接納講清楚。 大家去理解,他有那個要捅死誰的想法,這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他一定是恨死那個人了,才有這種極端的想法。 這個極端的想法是可以被接納的,而不是你給他一把刀讓他把那個人捅死叫接納。 大家理解了嗎? ![]() 我們把這個案例從中間切開來給大家分析,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接納不是由著對方做事情,而是在做事情之前我們要有一個溝通,在這個溝通當(dāng)中他有任何關(guān)于未來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有他的道理的。 大家要搞清楚,在這個世上,除了我們之間要溝通之外,還有動手的事。 比如說咱們兩個一見面,我“啪”一個耳光打到你臉上,你被打掉了好幾顆牙,然后你說:“溝通的第一步是接納,無條件接納。”于是咧嘴一笑:“太好了!”因為我們講接納時說“凡事說好”嘛!“太好了,你打我打得真好!”這不是接納,這不是溝通。大家理解嗎? 剛才的回答中,大家盡管想了很多辦法,但是接納這一步是不清晰的。我要特別提醒大家。 我們再極端地說一下,比如說現(xiàn)在,我的手伸過去,要朝你的臉上打。我們看這個過程,我馬上要打到你的臉了,你一是可以躲開,二是不可以躲開,你選哪個?當(dāng)然是躲開呀!但是你說:“你打我有沒有道理?。俊薄坝邪??!?/span> 有道理怎么著? 你要不要接納? 要不要無條件接納? 哎,這根本和接納是兩回事! 有人要打你,先躲開。 這個時候不是說“我要無條件接納”,還要“凡事說好”,然后“啪”挨了一個耳光,滿嘴流血,齜著牙說:“打得好?!焙呛牵@就叫愚蠢了。 我們說接納說的是溝通,大家理解了嗎? 今天結(jié)合這位家長的作業(yè)講這一段,是對溝通和接納做一個更詳盡的說明,希望大家能夠在不斷的學(xué)習(xí)過程中去弄透它。 很多家長來學(xué)了平等思維以后,回去溝通時想著唐老師的話,覺得好像沒辦法了:“不是都要接納嗎?孩子打我,那我要接納啊,要怎么樣啊……” 這不對的。 孩子如果要打媽媽,媽媽應(yīng)該躲開,不要被孩子打到。 孩子打了媽媽,他自己不開心,也會造著他自己的業(yè)。由著孩子這樣做是愚蠢的。 孩子打媽媽,不是接納不接納的問題。 但是,孩子起了打媽媽的念頭,這個念頭是可以接納的。 他一定看到媽媽很討厭,讓他無法容忍,他才想打媽媽。大家理解嗎? 從理論上講,一個人有任何不好的想法都是正常的,只要他不實施,那么,他就不犯罪。 大家應(yīng)該知道,我們的法律只對人的做法、人的行為去懲罰,而不對人的念頭做懲罰。 就像一個人,他可能起了很多的歹念,但是他沒有去做,那法律是管不到他的。 起歹念是什么問題呢?是道德問題,是修養(yǎng)、修行問題。 我相信這一次大家對接納會有點理解了。 接納是什么? 接納就是,有一個人想去拿刀把別人捅死,在他拿刀捅人之前我們聊一聊:“你為什么要去捅死他?”這句話,接納的意思就是,你想捅死他一定有你的道理。他一定是得罪你了,得罪死你了。他一定不是個好東西,所以你才要捅死他,對不對?這叫接納。 我這次舉的例子是非常極端的,這個極端的例子可以很鮮明地分清楚接納的界限。 大家記住這句話:我們不支持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捅死,或者我們應(yīng)該阻止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捅死,但是我們特別理解一個人想把另一個人捅死的念頭。 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常會說:“像這樣的人應(yīng)該怎么辦?一棒子打死!”大家應(yīng)該理解我說這句話的念頭,而不要真的支持我——給我一個棒子,讓我一棒子把那個人打死。大家理解這個意思嗎?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發(fā)現(xiàn),這位家長其實在“栽贓”,說什么“唐老師不是說要接納嗎?平等思維不是教育我們要接納嗎?”,于是就把手機號給孩子了。這種做法的典型情況就可能是:孩子問我要一把刀去捅人,唐老師不是說要接納嗎?那我就給他。因為要無條件接納呀,凡事說好嘛!孩子要拿著刀去捅人,那我剛學(xué)平等思維,我要盲從唐老師??! 你得明白,要你盲從的是什么。是溝通,是接納! 是讓你盲從對的地方,而不是你自己想錯的這些。 你這個做法是不對的,這已經(jīng)不是溝通了。 如果孩子要到汽油油罐那兒去點火,你應(yīng)該一巴掌把他打開,趕緊把他手里的打火機奪下來,不讓他點。然后,接下來才是溝通。奪打火機和溝通是兩回事。 大家清楚了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