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毛天哲:商卣商尊銘文釋讀及相關史實探幽

 毛天哲 2017-12-06

商卣商尊銘文釋讀及相關史實探幽

金文研究中,何事最難?歷日也。研究歷史,須臾離不開時間標尺。時不明則事不清。顧炎武《日知錄》云:“自《春秋》以下記載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此史家之常法也。”但凡帶有歷日敘事性質(zhì)之銘文,實與“文以系時”編年體史家記事方式同,“時不二指”乃清晰表述歷史事件最起碼要求。那些認為銅銘歷日“月相”非定點的謬說可休矣,尤其王國維先生的“月相四分說”在學術界荼毒太深,必須揚棄。

其次為詁字。詁,《說文》:“訓故言也。從言,古聲?!倍巫ⅲ骸坝柟恃哉?,說釋故言以人,是之謂詁?!焙喲灾?,就是認字。認字易乎,易也。認字難乎,亦難也。君不見“司母戊鼎”“司后”之爭乎?或以為司,或以為后,歧說紛紜,至今乃不可定奪。中國國家博物館受某些專家所惑改名稱“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國內(nèi)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它的釋名仍為“司母戊鼎”。

次之則為句讀也。三字經(jīng)云,“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贝巳巳肆曊b,然古今句讀有誤處仍舉不勝枚。知名者莫過于誤認“受德”為商紂王名,蓋源自《逸周書·克殷解》中尹逸所言被后人錯誤句讀故也,至哲,方指誤“德迷先成湯之明”應連讀,而不是將“殷末孫受,德”連讀。句讀之誤,古今皆有,尤其今人對古文隔膜更深,極易犯下此類錯誤。

商卣商尊出自莊白一號窖藏,又稱微氏家族銅器窖藏。該窖藏出土于陜西省扶風縣法門鄉(xiāng)莊白村,1976年由當時村民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扶風縣博物館發(fā)掘清理得到青銅器103件。窖藏銅器種類較多,有編鐘、編鈴、鬲、簋、盤、方彝、爵、鼎、簠、豆、觥、斝、尊、罍、觚、觶等。其中有銘文的有74件,銘文最多的一件達284字的牆盤最為人矚目。經(jīng)過相關學者的研究,認為這批有銘銅器當中有50多件屬于微史家族用器,記錄了微氏四代人的事跡,其中又以牆盤敘述最詳。

雖如此,但此批青銅器銘文中蘊含的歷史信息遠遠未被發(fā)掘,就連一些有定論的成果也還值得商榷。西安謝子展女士曾撰文稱,“出土40年了,但對這批東西的研究真的很差勁,不說其中關鍵文字未譯出,就連東西是商是周都在爭論,讓鄙人看了不禁扼腕嘆息!”哲對此亦深以為然。不過,仔細看了謝女士對商卣商尊的釋讀,哲認為其亦未得其精旨也,故撰文解詁求教于方家。

莊白一號窖藏出土有三個尊,其中二尊和二卣文字相同,文物考古專家命名為商尊商卣,哲以為非是。以彝從器主的原則,應該命名為庚姬尊、庚姬卣才對。不過為了行文方便,哲還是從舊以商尊商卣為說。哲將彝銘句讀釋文如下:

隹(唯)五月辰在丁亥,帝司,賞{上商下貝}庚姬貝卅朋,延絲廿孚。商{上商下口}用乍()文辟日丁寶尊彝。北(邶)子捋(錄)。

句解:

隹(唯)五月辰在丁亥

左傳曰,日月之會是為辰。日月之會亦稱日月合朔。日月合朔必在陰歷月初一的某個瞬間,故知金文中凡“辰在某干支”,概指朔日。銅銘凡言歷日,尊天道也。五月,周正五月也。何能知是周月?周尚文,殷尚質(zhì)。凡殷周銅器,銘長者多為周器,銘短者多為商器?;蛴腥艘浴斑浧淙铡迸f說是帝辛器、銘文亦長而駁,哲以為“邲其三卣”或為武王克商后商人器。此三卣若為帝辛器,奈何前于此,后于此者,皆無見有長銘商器乎?商人長銘器觀念遽變必在商周鼎革之際,受周人尚文之影響。

四祀邲其卣有“王曰:尊文珷帝乙,宜在邵大庭?!钡垡覟槲耐踉栏福茉坠遣忿o表明,文王時就有祭祀帝丁、帝乙的傳統(tǒng)。且武王、成王時亦常見有在成周洛邑殷祭的文獻銅銘記載。因季歷、文王先后與殷人聯(lián)姻,文王既是文丁外孫,又為帝乙女婿,他與殷先王有直接的血緣關系,當然可以祭祀殷先王。周人受天命指的是受殷上帝先王之命革紂,就是《召誥》所說的“皇天上帝改厥元子”,這實際上反映了周人革命的特殊性質(zhì)。

故哲以為,“邲其三卣”銘中“王”指的是武王,二祀、四祀、六祀分別指武王二年、四年、六年。若此說成立,則武王在位年當有五年(以克商年為元祀算),與哲研究成果合。

商周文化雖一直互為影響,然遽變卻在鼎革之際顯然。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篇說“武王《戶》《席》,題必誡之訓?!贝四宋渫蹩松糖白悦阒]??松毯?,在柬(管)地武王即付與右史利金,有利簋銘存世。嵩山祭天后,則有天亡簋(毛公聃季簋)記功。周武王元年則有周公“師旦鼎”長銘記事??梢娭苋松形闹靡浦捕︺懯撬角芍?,以長文銘刻鼎彝以通神靈蓋自武王始,而武王母弟周公、聃季(毛叔鄭)等皆能深味其旨。聃季(毛叔鄭)為周司空后,更是將此作為周人的先進制度而發(fā)揚。

班簋銘中,叔鄭之子毛懿公告誡毛班云:東夷人“唯民亡造才(在)彝,昧天令,故亡?!痹欤咧嬉?,通教。廣雅:造、詣也。毛懿公認為是東夷人“無教在彝”,致使子孫不明天命天道,所以導致了亡國。這也間接表明周之前的商人并沒有銘刻長文在彝器的習俗。由此亦可見毛氏先祖早就意識到鼎彝銘刻記功記事傳訓記誡之大功用,以通神靈,以傳訓子孫。

通觀本銘,雖是商人作器,定其為武王時期蓋無瑕也,何況銘后又有“邶子錄”族徽以佐證矣。武王滅商后,封紂王子武庚為諸侯,統(tǒng)治原殷都(安陽)和附近地區(qū)(原殷畿分為三個部分:邶,河南安陽湯陰縣;鄘,河南衛(wèi)輝;衛(wèi),河南淇縣)。武王對武庚并不放心,派弟管叔監(jiān)衛(wèi),弟蔡叔監(jiān)鄘,弟霍叔監(jiān)邶,史稱為三監(jiān)。邶子錄即武庚之表字也,與微子啟稱名同。以《毛氏西周斷代年表》定武王克商于西元前1050210日,及查對張培瑜《史歷朔日表》,則西元前1049428日,即武王元年(克商后次年)周正五月朔日丁亥正是該銅銘歷日。

帝司

謝子展女士認為“帝是指帝辛,也就是商紂王?!贝苏f非也。此帝乃周武王也,蓋商人當時習稱時王為帝,故以銘稱。出土銅銘應公鼎銘:“應公作尊彝,醰{簟鼎}珷帝日丁,子子孫孫永寶?!睉鳛槲渫踔?,稱祖先神武王為珷帝,且揭示了武王日名為日丁這一史實,表明周人(至少是周初)也有稱先王為帝,且亦有用日名的習俗。間接可佐證本銘之帝為周武王無疑,“日丁”蓋指武王日名耳。

司,祀也。帝司,蓋指周武王大祀。今文《武成》、古文《武成》、《逸周書世俘》皆言武王克商后的四月歸于豐,在周廟中舉辦過大祀禮。據(jù)哲考證在西元前1050年周正四月丁未日,距本銘歷日恰一周年矣。以商周時人觀念看,此為周武王登大位后二祀矣,如必其二祀鼎所記。以后世史學家的觀念看,則是周武王克商后元年事。故西周時“年、祀”紀年的概念稍有差別。《今本竹書紀年》是以周文王去世后次年為周武王元年,則直稱武王在位十七年。而《逸周書》明堂篇則有武王在位六年的說法,蓋以武王克商年始算。

{上商下貝}庚姬貝卅朋

銘文中{上商下貝}合文被謝子展女士直接隸讀為商,認為“商就是帝辛的兒子武庚,武可能是他謚號,就象商紂王,死后謚號是紂。帝辛給兒子錢,不能算賜,所以用了個司字,司,就是作主,帝辛作主給庚姬貝。姬貝是什么?黃帝起于姬水,是姬姓祖宗,所以姬貝就是黃帝創(chuàng)立的貝幣,沿用到商代?!边@個說法有些民科了。

商文字雖說是承襲夏代文字,但其顯然承襲的是夏代的俗文,而非雅文。以夏代文“萊山銘”觀之,商湯滅夏后的三百年間,戰(zhàn)亂不曾歇息,商王廷無心或無力文化傳承,夏文化應該是有間歇中斷的。至于武丁以后,商王廷卜龜求貞盛行,甲刻文字乃漸行。然甲刻文字是民間卜家承襲的文字,與夏代雅文有所差別。幸運的是夏人傳下來的造字法不曾泯滅,故商代甲刻文字能自我發(fā)展。貞人以形聲造字是主流,如銘中{上商下貝}合文,顯然是以商為聲符,貝為形符,會意為“賞”字。

庚姬者,乃大有來頭。單以文字表征看,此應是武庚妃。武庚乃商紂王之子,初封當在商王畿內(nèi)之庚(鄘)地。武王克商后,以庚父之丘封弟康叔封以侯殷遺民,而轉封武庚于邶。故武庚原本封國在庚,以子為氏稱,以庚為族稱、邦國稱號,武王克商后雖轉封于邶,但稱謂仍沿襲舊稱。類似康叔封轉封于衛(wèi),微子啟轉封于宋。

以先秦女性以夫家國名加娘家姓命名方式看,哲以為庚姬或為周武王之次女。世人周知,武王長女大姬嫁于陳胡公。以武王五十四歲去世,嫡長子成王方十三歲推斷,姬誦前有兩個及笄的姐姐可能性還是蠻大的。又本銘后有“作文辟日丁寶尊彝”,顯然此銘是武庚為武王之女庚姬特制尊卣,表達了愿意臣服于周的忠心。存世同名器中有庚姬鬲,銘文:“庚姬乍弔(叔)娊尊鬲。其永寶用?!笨赏聘判袨橹伲纹湔呱杏忻米邮鍔?。

存世銅銘中另有庚嬴鼎、庚嬴卣。哲反復對兩器的歷日作過推演,最終得出庚嬴鼎作于成王二十二祀,庚嬴卣作于周成王繼位次年周正十月既望乙丑(西元前10431101日)。(詳見哲所撰“庚贏鼎歷日揭示了周成王紀元的一個重大史實”一文)故哲推測,周武王克商后與武庚有過聯(lián)姻行為,將次女嫁給了武庚,而為成王誦娶了武庚之女,庚嬴或為康王之母。庚是武庚邦國名,嬴是子氏之姓。類齊姜、邑姜之類的女性命名。

朋是西周貝幣單位。王國維《說玨朋》云:“古制貝玉皆五枚為一系,二系一朋。”金文常記用貝作為賞賜,最高數(shù)額為百朋,只出現(xiàn)四次。周公東征方鼎中,周公旦賜聃季(毛叔鄭)就有百朋之多。荊子鼎中,成王賜予荊子麗僅二朋,就被楚人視作榮耀而銘鼎??勺鞅容^,武王賜次女庚姬三十朋,自也不少。

延絲廿孚

這個延字謝子展女士釋讀的很是正確,哲從之。舊說中,有學者將“延絲”釋讀為“徙茲”,這不對。甲骨金文中,“絲茲”二字雖屬同源,但寫法略有區(qū)別?!墩h文解字》:“絲,蠶所吐也。從二糸?!痹S慎釋茲:艸木多益。此說顯然不對。古有弇茲氏搓絲為繩,結絲成縷,尋絲頭是常有之事,故造“絲”字上或下面有線頭為“茲”字,引申義為此。本銘顯然是絲字。孚字,謝子展女士釋讀為寽,認為是古代重量單位。哲以為不妥,銘文從爪從子。爪者,象人覆手之形。覆手也。子者,象小兒。謂覆手提起小兒也,會意。故孚者,提也。延,長也。此言庚姬受賜二十提長絲。

{上商下口}用乍(作)文辟日丁寶尊彝

謝子展女士認為“商就是商庚,這個商和前面的商寫法不一樣,書法講究同一篇文章如遇相同字,則用二種不同寫法以避免重復,這里是不是還有其它用意不清楚?!贝苏f更是信口開河了。銘文{上商下口}顯然又是個合文。同時期周代金文中常見“成周”,其中周的寫法與此類似,亦是{上周下口}之合文。口,圍也,邑也。此蓋為成周邑、商邑之類的指稱。

乍,作也。辟,制也,開也。許慎《說文》釋:法也。此為引申義。文辟就是以文字規(guī)制。日丁,日名也。商人用日名的初衷是為尊者諱,原沒有后世學者研究出來的那么復雜。后被商人用作先王廟號,也引進祭統(tǒng)。近世王國維考證后認為:“殷之祭先,率以其所名之日祭之,祭名甲者用甲日,祭名乙者用乙日,此卜辭之通例也?!闭芤詾榇四巳彰?,是商人因祭祀先公先王對象日益漸多而儉省的歸類統(tǒng)祭,而非日名原始。

考察商之先公先王之日名,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從上甲微開始,歷報乙、報丙、報丁;再從主壬到主癸,很明顯是表示商先公的順序。商湯滅夏以后,夫人的身份得以提高,成為了王后,所以王后(太子妃)也加入了日名排序,如主癸妻妣甲,太子太乙(成湯);天乙妻妣丙,太子大?。ㄎ蠢^位);大丁妻妣戊,太子大甲。顯然,商人日名是由人為排序的。

從縱向來說,商先公的日名是按照繼承者的順序排下來的。而商湯稱王之后,商先王的父母子日名也是按順序排下來的。至武丁時代多婦的情形下,則子日名接母日名之下。如武丁妃婦妌日名為妣戊,大子日名祖巳。武丁妃婦好日名為妣幸,大子日名祖庚(哲注:婦好或無子,以婦妌子祖庚為繼子。亦或是婦好生子祖庚時,婦妌還在世。為王后始定日名則反而排在子后。)武丁另一妃日名為妣葵,大子日名祖甲。

從橫向看,同母所生子,大子承緒母之日名后,弟等則承緒大子日名后。多子多婦后,則商人的日名在后人看起來就顯得毫無規(guī)律可循,故漢人認為“殷家質(zhì),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后世學者則又有廟號說、祭名說、死日說、卜選說、次序說、廟主分類說等等不同論斷。哲以為靠譜點的就是次序說,天干本表次序也。

商人以日干制名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十天干循環(huán)往復,重名者是必然的。于是商人補救為在商先公先王前加修飾定語以區(qū)分。然日名并不限定于商王室專用,其他臣民也行日名,故商人在鼎彝中往往加刻族徽以別。

老子說,名可名,非恒名。是很有哲理的說法,故而周人摒棄日名而以謚號稱先王先公,或以氏名以區(qū)分同姓各宗。將武王日名規(guī)制為“日丁”,大概是武王克商后歸順了周的商人(如微子啟及其家族、武庚家族等商王室后裔)的一廂情愿,以周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順序排定來的,遵循的是商先公日名的命名規(guī)則。

北(邶)子捋()

哲最佩服的就是謝子展女士不從大流,將此銘族徽直接釋讀為“北錄”,她認為商人的族徽就是表字,商代的表字不完全是字,半字半圖,所以稱表。這個說法很是新穎,給哲很大啟發(fā)。事實上,這個族徽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很久了,前輩先賢都進行過解讀。宋代呂大臨在《考古圖》一書中,首釋此圖形文字為“析子孫”,被后輩學者沿用至今。近代王國維說:“余謂此乃一字,像大人抱子置諸幾間之形?!惫魟t首次提出“析子孫”是一個族徽。

自王國維和郭沫若二位巨擘提出上述定論,于后學者大體在二先生論斷圈圈內(nèi)打轉。于省吾先生也認為“析子孫”是作為氏族子于床上,不外乎撫育幼稚之義是顯而易見。此前丁山、郭沫若先生曾釋此圖形文字為“冀”。白川靜先生說:“余意此即與子相同?!鼻亟?、張懋镕先生釋“析子孫”為“子”,認為是商代子姓族徽。周永珍先生收集有“子孫”銘記的商周青銅器200余件,提出“析子孫”是一種吉祥語,即“子孫寶”的符號形式。也有學者認定是個“舉”字。

哲以為,謝子展女士的釋讀方向是對的。只是她認為此族徽表象為采果子,進而推定表字為錄的說法尚存不足。哲以為,此族徽是“邶子捋(錄)”的合文。末一字象形為大人高舉雙手,哲認為是捋字,后世轉寫為錄字。許慎《說文》釋錄為“刻木彔彔也”,挺難理解的。哲以為,捋果為錄。選樹上成熟果子摘取,則錄有選意。說文:“庚位西方,象秋實萬物庚庚有實也?!惫饰涓∞郏ㄤ洠楸碜帧?/span>

商周文化是互為影響的,先周時代,周人蓋尚無表字的說法,如周大王之子太伯、仲虞,是以名加排行為稱。即如武王,后人也視“仲發(fā)”為其字稱。又如“仲旄父”為聃季次子,因功派氏為毛,蓋也是以名變氏稱之例。

清華簡《系年》載:“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jiān)而立錄子耿?!闭芤郧霸恼J為,錄子耿非紂王子武庚,乃武庚之子也。武庚反叛被殺后,成王又立武庚之大子耿繼殷祀,至成王十六年左右,成王“查厥反”,又派召伯平叛之,事見《大保簋》銘。命微子啟于宋代殷后,蓋為成王二十年定鼎洛邑之后事。武庚之后裔則以王父字錄為氏,轉封于六,后世稱錄伯。這種以音轉為氏的做法,可參見周文王嫡子聃季之次子中旄父的得氏。

一個有趣的記載是,穆王時期的錄伯冬簋銘中,周王甚至稱錄伯冬的先祖有大龔(功)于周室。不知是指商人將商紂王的天命移交給周,還是確實錄伯冬的某位先祖為周室立過大功。以本銘并結合史實來看,文武周王與商王室確實有割舍不斷的血緣關系。文王母太妊、妻子太姒皆來自商王族,周武王和商紂王實為甥舅關系。

若本文考證得實,則表明武王克商后,這種姻親關系還有更進一步的加強。周武王仲女嫁給了武庚,而成王的妻子則娶自武庚家族。故而周武王克商后竟然對微子啟(這個商王室的叛徒,此為毛的評價)食言,而立武庚為殷后。武庚反叛被殺后,依然立武庚子王子耿為殷后,直到王子耿又叛,始立微子啟于宋。這期間必定是間雜了復雜的姻親關系。對于商人來說,去一獨夫民賊商紂王,而換成商王室的外甥武王為帝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于成王、康王,更是武庚族的女婿和外甥,也并非外族。

先周時代女性地位崇高是近現(xiàn)代人不可想象的。古代中國氏族里的男性,因一己之德業(yè),可列土受氏,遂而尊母宗,后因禹傳子,遂而尊妻宗。子因母賢,母因子貴。周室三母,赫赫有名。武丁三婦,卜辭也顯見。商人的日名制是以母宗而分族的,以十日天干作別,子女之宗屬隨母而有日名。

哲以為,姓之分蓋非上古即有,上古包括商代只有氏族(宗)的觀念,至于周,始引入姓的說法。后世認為商人子姓,實非也。商人實子氏,與東夷各氏族同屬嬴姓。班昭《古今人表》就稱文王是周氏,是周人自歸姓于姬。

商人不分姓氏,實際是氏宗制度,周人區(qū)分姓氏,實際是分氏制度。在周人眼中,商人的分氏,只是分宗。而周人分封派氏,是氏宗一并分。“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也?!鄙倘说淖邮隙嘧诼?lián)盟是個單一氏稱的政治聯(lián)盟,而周人用分氏不分姓的制度作為姬姓族擴張的手段。相較之下,周人的分封制度更優(yōu)秀。

北子捋()。北,邶也,是武庚封國。子,本商王族氏稱,后演化為商族中男人的美稱。如微子、箕子、孔子、孟子等,類似周人美稱男子為某父。捋(),為武庚表字也。本銘邶子捋()的族徽命名顯示了歸順后的商人有向周文化靠攏的趨勢。

 

毛家小子天哲草于浙江金華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五日

謹以此文獻祭文武周王、太祖澤東及歷代毛氏族先祖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