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yè)評論(ID:ceibs-cbr),作者:汪洋,極客公園已獲轉載授權,轉載請聯(lián)系出處 。 研讀末世的事,在神學上被稱為「末世論」。一般而言,反復聲稱人類要滅亡的人,要不被視為精神異常,要么就是居心叵測的邪教徒。有趣的是,自稱無信仰的企業(yè)家埃隆·馬斯克是一個全球知名的末世論者,同時,他也曾被《紐約時報》揶揄為具有扭曲現(xiàn)實力場能力的人,暗指他有混淆公眾視聽的超能力。 當然,馬斯克并不具備宗教意義上的神通,甚至在少年時,還因過度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對周遭發(fā)生的事情沒有什么反應而被醫(yī)生認為有聽力問題,切掉了他的扁桃體。最近,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召開的第 68 屆國際宇航大會(IAC)上,馬斯克公布了他最新的火星航行計劃,并故調重彈——地球上將發(fā)生一場滅絕事件,將使人類無法在地球上生存,所以人類要成為星際文明。對后者他十分樂觀。 這位在喬布斯之后被議論最多的企業(yè)家,并不是一個真正的無信仰者。他的世界盡管沒有神祇供其膜拜,但如果他虔信「人類滅絕,需要通過星際移民得以拯救」,那么這種世界觀本身就成了信仰。而他常說的「第一性原理」則成為一種方法論,和革命家們認為某些無敵的信條相似。 作為一個每次都能成功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馬斯克創(chuàng)業(yè)過的公司包括:Zip2,X.com,Paypal,SpaceX,Tesla,SolarCity,Hyperloop。他 1999 年賣掉的 Zip2,是一家羅列企業(yè)信息的網(wǎng)站,猶如原始版的阿里巴巴。X.com 則是在線支付的先驅。X.com 后與 Paypal 合并,馬斯克和彼得·蒂爾兩位天才猶如一山二虎,在賣掉公司各奔前程后,二人又重新成為摯友,彼得·蒂爾同樣也是「第一性原理」的信奉者。 登月行動影響了幾代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始于 1961 年,止于 1972 年底的阿波羅計劃,在 11 年間,共計 6 次載人登月成功。與今年《戰(zhàn)狼 2》的浪漫劇情點燃中國民眾相似,登月行動真實震撼了當時的西方世界,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把宇航員視為偶像,當作地球人的英雄。 從最年長的比爾·蓋茨到喬布斯,再到貝索斯、馬斯克等「硅谷神童」,都在不同場合談過登月對他們的影響。也就是說,硅谷文化基因有部分來源于此處。除了對擺脫地球束縛、向往太空自由之外,他們常常以「地球與人類」的需求作為思考的起點,而不僅僅局限于某個國家或市場。
莊子曾用蝸牛角上兩個國家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來比喻不同視角下的世界呈現(xiàn)的景象。同樣,正如美國宇航員杰里 ·林恩格所言,回到地球后,他更加自信了,發(fā)現(xiàn)地球是人類居住的統(tǒng)一整體。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彼得·裘德費爾德先后對 125 名美國宇航員和 20 名俄羅斯宇航員進行訪談,他發(fā)現(xiàn),宇航員在太空飛行后,生活態(tài)度更積極,并會高度關注各地人們的集體利益、世界和平和超越具體宗教存在的「上帝」。 「我心即宇宙」。生于 70 年代初、未能目睹登月的馬斯克是硅谷精英中最激進的太空玩家。出于商人的天性,無論是發(fā)射火箭的 SpaceX 公司,還是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的技術都屬于改良性質的,前者大大節(jié)約了發(fā)射成本,后者大大增加了電動汽車的功效和穩(wěn)定性,使得它能夠商業(yè)推廣。盡管如此,這兩家?guī)缀跬瑫r開辦的公司在商業(yè)世界仍然賺足了眼球,特斯拉更成為近七年來社交網(wǎng)絡討論最頻繁的汽車品牌。 馬斯克是「天真爛漫之人」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稱王夫人是「天真爛漫之人」,乃是說這個角色拘于自以為的真理,難于變通,因而對他人疾苦漠然,甚至有種不自知的刻薄,盡管她真誠地念佛,相信自己惜老憐貧。 同樣,馬斯克也有一種天真爛漫,不但從小沉迷科幻作品,甚至早期創(chuàng)業(yè)時還要求每個員工去閱讀他喜歡的這類書。出身南非上流社會的馬斯克與王夫人相似,一方面,他在科技、商業(yè)、時尚社交圈中是一個玲瓏體貼的紳士;另一方面,在員工面前形象「猙獰」,以即興開除員工作為個人標簽。有三段婚姻的他如同叢林中西方革命者們一樣,把處決令自己不爽的下屬和更換配偶當作尋常事。 馬斯克的天真爛漫,同樣也體現(xiàn)在他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上。與那些「中年油膩」的富豪們大不同,馬斯克在賣掉 Zip2、Paypal 兩家公司后成了富豪,卻并不滿足于穩(wěn)妥地賺更多的錢或是享受生活,而是把錢財同時投入創(chuàng)辦兩家完全「不靠譜」的公司 SpaceX、特斯拉,一副「不成功更成仁」的樣子。這兩家公司的確曾經(jīng)瀕于崩塌,最終奇跡般活了下來。 2008 年末,無論是特斯拉還是 SpaceX 都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車無法量產(chǎn),火箭三次發(fā)射失敗。有人說,馬斯克差點成了哈佛商學院的經(jīng)典案例——一個富人玩火箭失去了一切。最終,他抵押了房產(chǎn),賣掉了游艇、飛機,在董事會扭曲了現(xiàn)實,又募到幾千萬美元,被命運眷顧,公司轉危為安。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 SpaceX,在初創(chuàng)時,馬斯克自己預估的成功率不足 50%,他后來說,如果覺得肯定成功才是真的瘋了。實際上,盡管受股市追捧,至今,馬斯克旗下公司的現(xiàn)金流也并不寬裕。
馬斯克的成功,一方面有類似宗教、革命式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過人的精明,即對于流程和成本的錙銖必較。甚至在他的幾段婚姻中,他的前妻們既沒有得到時間上足夠的陪伴,也沒有拿到多么可觀的分手費。 馬斯克的名言,「如果你想解雇某人,應該馬上解雇,否則就是浪費彼此時間?!拐绺锩哂锰帥Q來解決各種問題,對馬斯克來說,很多問題都可以用裁員解決。據(jù)硅谷媒體《水星報》報道,特斯拉于 10 月已開除近千人,涉及工程師、工廠工人、以及小組主管各個部門。 特斯拉的副總裁也是一個高危職業(yè),因做事方式與馬斯克沖突主動離職或被開除的高管有幾十位之多。用開除而非遣散的方式可以避免支出遣散費,特斯拉裁員方式也在 Twitter 上遭到熱議。某離職前員工稱:「我們中的很多人多年來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替他工作,但他卻能不假思索地就把我們像垃圾一樣丟在路邊。可能他的目的是殺雞儆猴,可能他確實完全不顧及人情。很明顯的是,為他工作的人就像一顆子彈:用完以后就會被丟掉?!?/p> 有趣的是,大部分被開除的員工很沮喪,卻并不恨他,因為馬斯克自己也每周工作 100 個小時。他的目標又看上去正大光明,這使得不斷有人被吸引而來追隨。與他一同創(chuàng)業(yè)的人說,馬斯克幸虧是做「有益于人類的事」,他身上「具有一種讓人敢于和他上斷頭臺的魔力」。他喜歡談「讓人類跨星際」「在宇宙中求生存」「火星殖民」和「創(chuàng)立一個新世界」,這無疑帶來一種恢宏之美,足以讓那些頂尖人才將個體人類的渺小,融入某種偉大的意義之中。 第一性原理與類比思考所謂第一性原理,對牛頓而言,是宇宙第一推動力,是最終的原理。愛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大統(tǒng)一場理論」研究,也是希望找到統(tǒng)概一切物理定律的「第一原理」。追溯到古希臘,泰勒斯的「萬物皆水」,赫拉克利特的「萬物皆火」,畢達哥拉斯的一切皆「數(shù)」,柏拉圖的「相論」,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都在試圖解決「第一原理」。 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沒有這么終極,它只是一個行動的方法。他說:「不管它是哪個領域,一定要確定最本源的真相,一定要有非常高的確定性。在你做出結論之前,必須在這些最本源的真實性上得出結論。所以,物理的思維方式是非常好的一個框架。包括我們能源的消耗、產(chǎn)品等等,里面都涉及第一定律的應用……類比思考就是隨大流?!?/p>
所謂類比,就是看看別人做得怎樣,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相對的優(yōu)勢,在競爭中勝出。這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思維方式。邁克爾·波特曾經(jīng)說過日本企業(yè)的優(yōu)勢常常是「經(jīng)營有效性」,基于模仿和改良的精益算不上是戰(zhàn)略。阿爾法狗(AlphaGo)擊敗人類棋手用的也是這種方式,而阿爾法元(AlphaGo Zero)輕松擊敗阿爾法狗,用的就是所謂「第一性原理」。 而馬斯克所謂「類比的思考是大流」,是指人們常用的思維方式是互相比較,自身的存在需要由同伴來定義,這樣就只能改良或陷入模仿,很難產(chǎn)生革命的創(chuàng)造。最好的狀態(tài)近乎自然生長。 有趣的是,他對家人朋友溫柔體貼,說明并非缺乏移情能力。相對日本企業(yè)極少開除員工,馬斯克對員工的輕易開除,可能是因為他視人類身處險境而不自知,深感「時不我待」,落后員工就成了偉大事業(yè)的拖累,必須除之而后快。另外,既然他人對他所做作為的看法屬于「類比」的一部分,那么就更加無所謂。 冒險和逃離是一體兩面在馬斯克和泰爾這樣的「徹底的自由意志者」看來,由類比構建的現(xiàn)實并不堅固,而未來就已經(jīng)在那里,差別就是坐車去還是坐船去,或是走著去。他妹妹托斯卡曾經(jīng)在他某次火箭發(fā)射成功后,打電話跟他說:「你好像已經(jīng)旅行到未來,回來告訴我們,未來是什么樣?!?/p> 對于這樣思考問題的人來說,「冒險」就是尋常事,也就不真的存在所謂「冒險」了。2014 年,馬斯克在南加州商學院的一次演講中跟學生們說:「是時候去冒險了,隨著你變老,你的職責在增多。一旦你有了家庭,你就不單單在拿自己冒險,而是拿你的家庭去冒險?!?/p> 「我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我的理論就是,設計、技術、執(zhí)行,整合到一起,把它們打包起來,以一種人們很少能夠做到的方式融合起來,關鍵的是你對這個組合非常有信心,甚至會去瘋狂地冒險。」 馬斯克對當下的態(tài)度可謂如坐針氈。與其說冒險,也可以說是對現(xiàn)狀的逃離。冒險和逃離往往是一體兩面,這里的逃離也并非消極意味。
因自稱看不慣當時的白人壓迫黑人,17 歲的馬斯克在服兵役前逃離南非,只身來到了加拿大,然后將弟弟妹妹和離了婚的父母都從南非「忽悠」回了加拿大。接著去美國讀大學,又輟學創(chuàng)業(yè),將弟弟、妹妹也影響成了創(chuàng)業(yè)者。最終將「逃離地球」成為他的終身使命。 逃離地球了,還有太陽系,太陽系外還有銀河系。馬斯克的「徹底的自由意志」仍然不得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他的熱情也與移山的愚公并無二致。 今年 7 月,F(xiàn)acebook 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在與粉絲的直播見面會中說:「關于 AI,我是持相當樂觀的態(tài)度的。我實在不能理解那些鼓吹末世論的人。這樣的言論太負面了,是相當不負責任的?!够貞笋R斯克此前的言論,馬斯克是極少數(shù)堅信人工智能是人類巨大威脅的名人。他敦促州長們提前對 AI 進行政策干預,不要等到末日將至才去哭。 馬斯克對人工智能的看法再次成了主流觀點的對立面,善于扭曲現(xiàn)實的他無法去改變更多人的看法,顯得有些孤單。馬斯克童年時就擁有屬于自己的電腦,是天才的程序員,喜歡看科幻作品,不喜歡體育,因此被同學孤立。度過了一段十分孤獨的少年時光,獨處常常會導致人對現(xiàn)實的感知與眾不同,對現(xiàn)實不那么信任。他之所以想要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和技術至上,與那些科幻作品不無關系。 今天以扭曲現(xiàn)實力場著名的馬斯克童年還自學過催眠,那時拿妹妹做實驗,卻一次都沒有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