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讀書的時候,學(xué)古文是相當(dāng)痛苦的經(jīng)歷。 讀起來拗口難懂不說,常常一句話里,就有好幾個古怪的生僻字。 更別提那些奇葩的修辭手法,亂七八糟的倒序互文,很難說得上是愉快的閱讀經(jīng)歷。 高考時,感覺達(dá)到了自己一生數(shù)理化文史哲知識的巔峰。 此后的歲月,知識水平都在走著下坡路。 現(xiàn)在你要再問我,幾何代數(shù)方程式能量守恒定律,只能瞠目結(jié)舌了。 中國古文也是如此,無論四書五經(jīng),還是諸子百家,似乎已漸行漸遠(yuǎn)。 有時想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竟覺得無從入手。 直到遇到了這本書。 這書是地攤上無意買到的,名叫《小窗幽記》,古典線裝,價格只要九塊錢。 隨手翻翻,沒想到,越看越喜歡。 而且根本不需要翻譯,這種閱讀快感,對于一個沒文化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棒了好嗎! 《小窗幽記》是明代的文人陳繼儒所做的讀書筆記,就像我們現(xiàn)在一樣,讀書看到精彩的句子,就找個小本子抄下來,最后湊成了這本書。 書里有很多句子,是我們現(xiàn)在也十分熟悉的,比如: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五夜雞鳴,喚起窗前明月 一覺睡醒,看破夢里當(dāng)年 細(xì)草微風(fēng),兩岸晚山迎短棹 垂楊殘月,一江春水送行舟 自古及今山之勝,多妙于天成,每壞于人造 當(dāng)然,更多的精彩句段,已經(jīng)難找出處了。 《小窗幽記》和《圍爐夜話》、《菜根譚》,都是這樣的讀書小抄,摘錄了大量的妙筆短語、人生感悟、名篇美句、古人的心靈雞湯。 這幾本書,是那時讀書人學(xué)習(xí)寫文章、閑時消遣的最愛。 下面,小林和大家一起,品讀一些《小窗幽記》第六卷【集景】里的精彩片段。 這卷里,是古人旅行時,寫的一些游記短文,輕松隨意,文辭卻是優(yōu)美到極點。 這些短句,多數(shù)應(yīng)該是寫來發(fā)朋友圈裝逼用的。 (當(dāng)然,明清兩代,微信還沒發(fā)明,所以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靠手寫書信,來發(fā)朋友圈) 扁舟空載,贏卻關(guān)津不稅愁 孤杖深穿,攬得煙云閑入夢 幽堂晝密,清風(fēng)忽來好伴 虛窗夜朗,明月不減故人 古人寫文章流行的“駢四儷六”或者“駢四儷七”,就是四字后面跟著六字或七字,一路排比下去,讀起來相當(dāng)有節(jié)奏感,《滕王閣序》就是使用這類駢文的經(jīng)典。 可惜后來這種漂亮的韻律感,在白話文里已經(jīng)消失了。 落紅點苔,可當(dāng)錦褥; 草香花媚,可當(dāng)嬌姬。 莫逆則山鹿溪鷗,鼓吹則水聲鳥囀。 毛褐為紈綺,山云作主賓。 和根野菜,不釀侯鯖; 帶葉柴門,奚輸甲第。 讀這段的時候,會有點讀《瓦爾登湖》的即視感。 如今大家流行的山里隱居、辭職旅行、徒步登山、開民宿咖啡館、山莊養(yǎng)雞種菜,古人已經(jīng)是玩得夠夠的了。 清襟凝遠(yuǎn),卷秋江萬頃之波 妙筆縱橫,挽昆侖一峰之秀 平淡清遠(yuǎn)之中,暗藏著洶涌側(cè)漏的霸氣,這就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啊啊啊。 芒鞋甫掛,忽想翠微之色,兩足復(fù)繞山云 蘭棹方停,忽聞新漲之波,一葉仍飄煙水 意思就是剛回到家,又想出去浪了。 有文采寫起來就是不一樣。 我們永遠(yuǎn)在出發(fā)與歸途之間輾轉(zhuǎn)流浪,在家想著遠(yuǎn)方,在路上想著家鄉(xiāng)。 茅簾外,忽聞犬吠雞鳴,恍似云中世界 竹窗下,惟有蟬吟鵲噪,方知靜里乾坤 一個人見到的世界是何種情境,完全存乎一心。 有智慧的人,能在一粒沙中見到世界,一朵花中見到天堂。 野筑郊居,綽有規(guī)制。 茅亭草舍,棘垣竹籬, 構(gòu)列無方,淡宕如畫。 花間紅白,樹無行款, 徜徉灑落,何異仙居。 每個人都有一個詩意家園夢,可惜城里房價太貴,鄉(xiāng)下又沒有wifi,所以我們再無藏身之地。 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 機(jī)息忘懷磐石上,古今盡屬蜉蝣 蜉蝣朝生暮死,人也好不到哪去,古今紛爭,怎抵得住時間的洪流?何不坐在磐石,仰望天光云影,拋來心中俗念,以自己清凈而最初的心,看這無盡的天地。 不行了,再寫雞湯我自己就要吐了。 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 到則拂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藉以臥,意亦甚適,夢亦同趣。 這段文字摘錄自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那時正是人生失意,被貶永州,過著間隔年,到處旅行排解郁悶。 可見牛人失落的時候,至少郁悶跟我們是一樣的,自我安慰的辦法也是一樣的。 四月有新筍、新茶、新寒豆、新含桃。 綠陰一片,黃鳥數(shù)聲,乍晴乍雨,不暖不寒。 坐間非雅非俗,半醉半醒,爾時如從鶴背飛下耳。 非俗非雅,半醉半醒,這句我最愛。 可是為什么這段我突然看餓了。。。
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 一偈不參,而多禪意; 一勺不濡,而多酒意; 一石不曉,而多畫意。 淡宕故也。 詩和遠(yuǎn)方,不在逼格,只在情懷。
如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了無時 當(dāng)年王家衛(wèi)初上微博,逼格甚高,答網(wǎng)友問時,用了這句詩,弄得大家一陣懵逼。 試著給大家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吵架的時候,該閉嘴時就要閉嘴;如果非要對方認(rèn)輸,那只會爭到世界末日。
抱影寒窗,霜夜不寐,徘徊松竹下。 四山月白露墜,冰柯相與,詠李白《靜夜思》,便覺冷然寒風(fēng)。 就寢復(fù)坐蒲團(tuán),從松端看月,煮茗佐談,竟此夜樂。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與這篇異曲同工的,還有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 “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堪稱千古名篇。
累月獨(dú)處,一室蕭條,取云霞為侶伴,引青松為心知; 或稚子老翁,閑中來過,濁酒一壺,蹲鴟一盂,相共開笑口,所談浮生閑話,絕不及市朝。 客去關(guān)門,了無報謝,如是畢余生足矣。 蹲鴟是紅燜黑鬃鵝的意思么?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垂柳小橋,紙窗竹屋,焚香燕坐,手握道書一卷。 客來則尋常茶具,本色清言,日暮乃歸,不知馬蹄為何物。 不知瑪莎拉蒂為何物。
春山艷冶如笑 夏山蒼翠如滴 秋山明凈如妝 冬山慘淡如睡 上次旅行時,有個人說,這片海的春天,就像情人的眼波。 越想越像。
凡靜室,須前栽碧梧,后種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閉之,以避風(fēng)雨,夏秋可開,以通涼爽。 然碧梧之趣,春冬落葉,以舒負(fù)暄融和之樂,夏秋交蔭,以蔽炎爍蒸烈之氣。 四時得宜,莫此為勝。 讀完很想去搞室內(nèi)裝修。
以江湖相期,煙霞相許;付同心之雅會,托意氣之良游。 或閉戶讀書,累月不出;或登山玩水,竟日忘歸。 斯賢達(dá)之素交,蓋千秋之一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喝最烈的酒,交最好的朋友。——莎士比亞
孤帆落照中,見青山映帶,征鴻回渚,爭棲競啄,宿水鳴云,聲凄夜月,秋飆蕭瑟,聽之黯然。 遂使一夜西風(fēng),寒生露白。 凍手凍腳的季節(jié),這篇越看越冷。
春雨初霽,園林如洗,開扉閑望,見綠疇麥浪層層,與湖頭煙水相映帶,一派蒼翠之色,或從樹杪流來,或自溪邊吐出。 支笻散步,覺數(shù)十年塵土肺腸,俱為洗凈。 古人洗肺之法。
杏花疏雨,楊柳輕風(fēng),興到欣然獨(dú)往 村落煙橫,沙灘月印,歌殘倏爾言旋 月亮印在沙灘上,沒有比這更美的抒情了。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 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聲色娛情,何若凈幾明窗,一生息頃 利榮馳念,何若名山勝景,一登臨時 聲色的刺激,往往短暫而易于消逝,而且,要付出很多代價。 當(dāng)我們坐在窗前,什么都不想的時候,常能感到一種寧靜的快樂。 這時天地即在我心,平靜而安祥,充滿著喜悅。大部分人并不明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要的是什么,只是跟著他人盲目追求。 世俗的軌范和錯誤的看法,常常使許多人埋葬自己真正的幸福。 (文中配圖,是小林根據(jù)《小窗幽記》里的意境,隨手畫成的山水小品,也請諸位指正) 關(guān)于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