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居城市的鋼筋水泥之中,和自然的關系局限于網(wǎng)絡圖片、室內(nèi)養(yǎng)植和公園,與久居山林的古人對山水的體驗大相徑庭。 我們都知道寫生是學習自然,而學習的方法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F(xiàn)在大多寫生是尋找到不錯的景致直接對景描摹,也有的畫家是在山林中游賞將景致熟記于心回至案頭記錄成畫,還有現(xiàn)場速寫或拍照作為素材,待以后創(chuàng)作之用。 本次心心社齊云山寫生課程是一次嘗試,力求追摹古人對自然的觀察辦法,以學習研究的態(tài)度去面對自然。
通過對真實山水的觀察,體會驗證古人的筆墨之美。 通過樹石局部訓練,提高觀察能力,概括能力,組織能力。 體會山水的意趣,提高心性的敏感度。 小景處理,提高畫面關系的處理能力。 具體安排: 第一、二天 畫一棵樹,注意樹枝與樹干的生長關系,樹枝與樹枝的空間、穿插。 尋找并畫出有趣味的樹。 以樹干、樹枝為主。 可以是單顆樹,或組樹。 第三、四天 畫一塊石頭,研究石分三面的表達方法。 尋找并畫出有趣味的石、山崖。 找出皴線的主次、韻律。 第五、六天 樹、石、房子、路等自由組合。 或畫一個小景。 寫生方法: 1尋找,觀察,概括。 觀察體會樹的生長規(guī)律。 尋找有趣味的造形。 在尊重客觀物生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尋找出有趣味的部分,畫出來,學會主觀分析和組織關系,疏密,粗細,長短,節(jié)奏,韻律。 通過對樹石的寫生,再看宋山水畫,深入研究古人每一個局部的筆墨規(guī)律和原因。 2用心去感知。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感知,以及聯(lián)想,對一棵樹、一組樹、一個山崖、一個環(huán)境的想象。 3坐忘。 把自己融入自然,從體會到自然的視覺美,到詩意的升華,在心中逐漸營造山水意境,再到無為的狀態(tài)。 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三者沒有絕對的界限,繪畫的道理貫穿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剛開始面對山石樹木寫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臨摹古人的用筆方法也無法生搬硬套到現(xiàn)場的樹石表達。剛開始寫生,畫面會比較生澀笨拙,隨著寫生進程的推進,通過對自然的觀察,逐步明晰古人山水畫用筆用墨的理由。不論是面對古人還是面對自然,始終帶有一顆真誠的心,不欺人也不自欺,基礎好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付出的努力。
寫生現(xiàn)場: 學員寫生習作及心得體會: 郭珉君
陳耿彬
這次寫生使我真正認識寫生的意義,以往寫生都是看著實景就照畫,很多東西大概看幾眼就想當然著畫,急于畫成一幅完整作品。經(jīng)過老師指導矯正,單獨對自然中一樹一石進行觀察體會,確實發(fā)現(xiàn)了很多之前被自己忽略的細節(jié)。遵循自然特征,再尋找其中韻律,這次寫生真的受益不淺! ——陳耿彬 盧靜
六天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景寫生訓練收獲很多。從不敢畫到敢畫,從瞎畫到有意識的表達。在寫生中對宋元山水畫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從自然中觀察樹石的陰陽向背,凹凸轉折,山石構造不同特點等,有助于理解古人用線,皴法與自然的關系,在以后古畫的臨摹學習中讓自己關注點更加細致起來,目的明確地去解決山水畫學習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從而再靈活的運用到寫生和創(chuàng)作中去。寫生的幾張小畫,盡管老師指點了,還是不知如何收拾完整,淡墨染了幾遍也沒有云煙氣,更沒有意境。畫的少,看的少,胸中無畫,繼續(xù)努力,這次就把這不完整的畫面交上吧,記錄自己蝸牛般的進步。 ——盧靜 劉雙慶
臨摹古人的筆墨技巧是間接經(jīng)驗,寫生是直接經(jīng)驗。通過對真實山水的觀察,體會驗證古人的筆墨之美。通過樹石局部訓練,提高觀察能力,概括能力,組織能力。通過人與自然的交流,體會山水的意趣,提高內(nèi)心的敏感度。師從自然,去一個開放空間。遠離那些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環(huán)境,讓自己真正放松身心,回歸平靜。 在現(xiàn)場寫生的時候,要有乾坤大挪移的本領,根據(jù)畫面需要取舍剪裁,按照美的法則和自己的審美感受來組織畫面,畫出來的寫生作品,既要有真實的臨場感,又要符合美學規(guī)律,還要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體會山水的意趣,不是看到了馬上就畫,而是要體會人與自然的交流,體會到自然的美感信息或味道,這些味道不是通過語言能夠傳達的。風吹過、太陽照過來,周圍的聲音,這些感知對畫面的生成,都會有所幫助,是對自己內(nèi)心情趣的收集。 ——劉雙慶 葉龍
張旭東
隨趙老師臨習[芥子園]有十課,剛能用毛筆畫出個模樣,就到齊云山寫生.感觸較深,受益匪淺. 從臨平面古畫到寫真實場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人從復雜的自然物象中提煉出'皴線',抽象地呈現(xiàn)自然.而自己是戴著'素描'的眼鏡看山水,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中國畫,而近乎于鉛筆素描.想必有人也會犯這樣的錯.這是方向性的錯誤.中國畫的形式就是抽象......抽象到?jīng)]有'三光'卻有結構,沒有'五調(diào)'卻有層次.其中'皴線'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因此,'師法自然'首先要感知'皴線'的存在! 客觀物質表象有繁多的自然元素,即使戴上'皴線'的眼鏡,也要理性分析,去繁就簡.甚至,簡到極致才是高明.中國畫與西畫相比,在表現(xiàn)能力、表現(xiàn)方式上有所不同 ,后者易于取象,前者宜于達意.取象者易于表達翔實,達意者言簡意賅,無須贅述. ——張旭東 馮湘菱
到齊云山的第二個清晨便下起了霧,村落山川被隱沒在云霧中,一片祥和。每日清晨提上畫夾,走過白墻黑瓦的月華街,與來往的村民和道士打個招呼,感覺自己已經(jīng)和這里融為一體。找上一片美景,通過對真實山水的觀察,體會驗證古人的筆墨之美。運氣好的話,也許我會找到一棵古人畫過的樹,古人皴過的山頭。在趙老師精心的課程安排下,我們從單棵樹到組樹,從山石局部到樹石組合,進行筆墨訓練,最后可以完成一幅相對完整的畫。在此過程中,通過在自然中“坐忘”體會山水的意趣,提高心性的敏感度。在最后一天,我坐在財神廟的山崖邊眺望每天居住的接旭樓和那天起云霧也露出半個山頭的忘仙亭,我想把這些美好都留住,通過這些小景處理,提高了我對畫面關系的處理能力。這一次的寫生,收獲頗豐,整合前期的古畫臨摹技法,活學活用,體會古人的用筆,師法自然。 —— 馮湘菱 孫現(xiàn)志
來到齊云山寫生感受頗多??吹搅烁鞣N徽派建筑、道觀、形形色色的游人、山石樹木等等,正所謂是移步換景。再加上山間蒸騰起來的云氣,仿佛置身人間仙境當中,讓人流連忘返。 深入自然寫生真正打動我的可能就是自然造化本身。大自然的四季輪回、風霜雨露、陰晴白晝、云起云涌的規(guī)律以及具體體現(xiàn)在山石樹木上的變化是讓我們值得深究值得玩味的,這也是打動我們的地方。之前一直在臨摹,古人為什么這樣用線、用皴,古人是在怎樣將自然造化的規(guī)律轉化為筆墨語言的,我是不知道的。通過寫生去驗證古人的筆墨,哪幅作品的用筆、用墨和自然規(guī)律最契合,作品的高下自然顯現(xiàn)。臨摹有時候如果方法不對,不注重對作者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體驗,哪里黑就把哪里畫黑,照抄表面現(xiàn)象,很容易將筆墨畫僵化了。在臨摹了一段時間以后 去大自然中體驗,回過頭來再臨可能有新的體會。 在寫生過程中,我會每天早上推開窗戶看對面群山的煙嵐起伏,有時早上會和畫友到山頂去看日出。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天上午大霧沒法畫畫,我們一行幾人穿梭在云霧間到了方臘寨、長空棧道、紫云關,一路之上宛如在仙境一般,云霧之中的松杉、樹木、怪石、雜草個個仙風道骨姿態(tài)萬千。有時候覺得云像長了翅膀一樣不斷的穿梭游走在群峰之間讓人沉醉其中。正是這次寫生我積累了很多樹、石、云、構圖等等素材,為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厚的營養(yǎng)。齊云山之行,不虛此行。感謝老師、畫友在寫生途中的幫助,寫生在路上,但更讓我欣喜的是有這么多良師益友與我同行,讓我感到并不孤單。 ——孫現(xiàn)志 楊玲玲
粟常紅 參加心心社以來,我們一直學習古人、臨摹宋元畫作,古人學誰?荊浩隱居洪谷,見古松,“因驚其異,遍而賞之”;“明日攜筆,復就寫之”;或曰:“圖真”曰;“道法自然”。然而,當我面對自然,轉化為筆墨語言的時候,茫茫然不知所措,會犯各種錯誤。這次寫生的體會如下: 1:自然中的樹干因向陽,會在背陽方向生長苔蘚或其他附生物造成樹干的粗糙與光滑,所以,古人樹干勾線有粗細對比。 2:樹枝的生長是一節(jié)節(jié)的生長,一個生長期完成一節(jié)新枝,每一節(jié)之間有角度的稍微變化,所以,古人畫作的樹枝有頓挫變化。 3:叢樹的排布,穿插,既有前后空間給視覺上的排布與穿插,也有同一空間、位置上的排布,前者需要重新裁剪,符合畫理,后者往往符合畫理,因為同一空間的叢樹在生長過程中,自然形成爭讓的矛盾與協(xié)調(diào)。 4:皴法實則刻畫石頭的轉折處,古人畫石的勾線用筆直接表達石頭的凹凸,質感。皴與勾是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在一起的。寫生與臨畫時,容易畫平了,多因理解不透澈。 ——粟常紅 趙樹剛
馬雅瓊
在初學山水畫時,我們選擇回歸傳統(tǒng),從宋人山水畫進行臨摹,對其筆墨進行思考和研究,照著臨本進行臨摹,一開始覺得有點難,但是通過老師課堂的分析、示范,在臨摹時我往往可以“依葫蘆畫瓢”,心中頓感喜悅。當自己真正走進大自然中進行寫生時,卻不敢下筆了,對于觀察到的山和樹不知道如何用筆墨進行提煉、取舍。當絞盡腦汁畫完第一張寫生畫時才明白原來之前自己在臨摹時,沒能對畫家的筆墨進行深刻體會?;剡^頭來回想之前的臨摹學習是自己在“不動腦子”的臨摹。石濤在其《苦瓜和尚畫語錄》中強調(diào),畫家只有面向現(xiàn)實,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盡奇峰打草稿”,才能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藝術意境。通過本次寫生活動,我對這句話得理解更深了。 山水畫作品應多搜集素材,多觀察事物,才能激發(fā)靈感,創(chuàng)出奇妙之作。因而應“搜盡奇峰”。但畫作亦應多磨多練,于反復磨練中不斷摸索,以便將“搜盡奇峰”所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意境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于作品當中。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稿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結合,畫乃大成。我國近代著名畫家黃賓虹走遍祖國大江南北, 觀山看水, 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 畫出了一幅幅生動傳神的山水畫作品。可見增加素材的積累是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的首要前提。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現(xiàn)在走在路上,看到樹都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多觀察幾遍,思考皴擦點染如何在畫面中運用。總之,本次寫生活動收獲頗多。 ——馬雅瓊 湯天碧
王長征
有幸又和趙老師相見。對于這次寫生,我充滿了憧憬和期待,很好奇,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面對真山真水寫生。 10月4日,我們正式開始隨老師學習寫生。第一、二天老師讓我們畫樹,告訴我們?nèi)绾稳∩幔颐銖娔芨?。第三、四天畫山石我就完全掉隊了,面對真實的山石,我懵了,不知道如何下筆,忘記了節(jié)奏,忘記了虛實,忘記了疏密變化……老師讓我不要著急,慢慢來,告訴我總會有個過程,心中才稍安。最后兩天同學們都進入了狀態(tài),越畫越好,我定心看老師示范,對照眼前的真山石琢磨老師是如何取舍的,也明白了許多。 這次寫生跟老師學了很多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自己哪方面的欠缺,知道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會盡快趕上來的! ——王長征 李鳳蘭
在心心社學習山水畫半年多,從最初的畫一塊石頭、一個樹枝,到臨摹宋元名家作品,逐漸領悟山水畫的內(nèi)涵,初步掌握了表現(xiàn)山石和樹的用筆用墨方法。這次寫生活動,把我們以前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是一次最好的實踐。 主要收獲:1.學會觀察自然,對景色進行篩選,選擇可以入畫的內(nèi)容。走進自然才會從心境里領會大自然的美,有描繪它的沖動。2.原來所學畫山石樹木的筆墨方法在寫生活動中得到應用,真正體會到基本功的重要性。 3.畫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對于山石、樹木原有的姿態(tài)進行適當取舍,使其更符合畫面的美感。 4.通過老師的講解、示范,了解到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構圖方法,畫面的結構、層次,近景、中景、遠景在畫面中的位置及作用。對今后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傊@次寫生活動收獲很大,使自己從對著畫稿臨摹到可以觀察描繪自然。同時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友,心心社高手云集,每天晚上老師的作品講評使我可以學習到其他同學長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會繼續(xù)努力!感謝老師! —— 李鳳蘭 袁昕雷
張慶紅
通過一周的寫生,我覺得學習古人若按正確的學習規(guī)律入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把構成山水畫的零件拆開看看都有什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對構成山水畫要素曾做過擬人的表述,他說,山石是山水的骨架,所以山水得石而立,樹木是山水的毛發(fā),山水得樹則華,屋舍是山水的眉目,溪流瀑布是山水的血液,煙云是山水呼吸的氣息。山水畫一定要有山石、樹木、云煙、溪流瀑布和建筑。這些方面哪一項都要當一門功課去做,缺一不可,一步不到一步迷,功課沒做到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學習的規(guī)律。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有隋唐的艷麗婉約,也有北宋的宏大雄強,更有南宋的豐潤醇厚,明清的清麗灑脫,信手拈來皆是經(jīng)典。中國的山水畫傳統(tǒng),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物我兩忘,面對這美好的詩情畫意,學習傳統(tǒng)掌握規(guī)律,若用我們的心靈與高山大河、森林草原同呼吸,那自然的精靈便會融入筆端,生發(fā)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思者,刪撥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chuàng)真;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與古人為師是為傳承,以自然為師是為發(fā)展。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總之,經(jīng)過這次山水寫生鍛煉,我意識到臨摹是很必要的,同時通過寫生的訓練,再去臨摹也較前容易的多了。不過我臨的還是太少學習不夠努力,以后多向大家學習。 ——張慶紅 胡月英
張玉琴
通過這一次齊云山寫生,使我收獲很大,受益匪淺!我是一個在畫畫及書法都是零起步的人面對著大山,不知從哪里下筆,這次老師在現(xiàn)場面對一棵樹,教我們怎樣畫,面對一座山,教我們從哪里下筆,這次通過寫生才知道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老師說面對一棵樹一座山,要認真觀察,深入研究自然的規(guī)律。 之后我再面對面前的景象和大自然考慮了好久,終于明白自己要溶于大自然之中,與之合為一體,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我現(xiàn)在才悟到畫畫的一些道理,感謝趙老師的指導,感謝同學們的幫助,今后要努力爭取不掉隊。 ——張玉琴 資料收集整理:葉龍 孫現(xiàn)志 心心社 丙申冰月由趙修創(chuàng)辦 以“尊崇傳統(tǒng)美學 立足當下生活”為宗旨 從事中國畫研究和教學 學習研究傳播正能量審美理念 掃描關注 |
|
|
來自: 露珠兒o4ywwrqy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