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外國媽媽帶孩子到公園去玩,正當(dāng)她的兒子興致勃勃的掏出自己的玩具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被圍觀了——一群陌生孩子正圍過來看他的玩具,并且還有幾個人伸出手想去拿。 孩子當(dāng)場懵了,下意識的把玩具護在自己的懷里,轉(zhuǎn)頭緊張的看著媽媽。 如果是普通的父母,一定會對孩子說:你可以跟大家分享你的玩具呀,一起玩多開心呀。 然后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招呼小朋友們“來一起玩吧”。 要是自己孩子不同意分享,可能就會道德宣揚:小朋友要懂得跟大家分享才對嘛,你看你這樣小氣,小朋友們都不愿意跟你一起玩了怎么辦?做人不能這樣自私呀。 然后看著孩子心不甘情不愿的分享自己的玩具,沾沾自喜的迎接著其他孩子父母“懂事理”的稱贊。 可是這位家長沒有這樣做,她看著兒子的眼睛,對兒子說:“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對他們說不!你不想,就拒絕!” 得到了媽媽的支持,兒子馬上勇敢的拒絕了那些孩子分享的請求。 而那些被拒絕的孩子,立刻轉(zhuǎn)頭向自己的父母告狀,說那個孩子小器。 接著,這位媽媽認(rèn)真的向這些孩子解釋說:“那是他的玩具,他沒必要一定要與誰分享,他已經(jīng)說不了,如果他想分享的話,他會跟你們分享的。” 事后,這位媽媽將整件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到了網(wǎng)上,帖子的開頭第一句就是“我的孩子沒義務(wù)和你分享!”這個帖子被轉(zhuǎn)發(fā)了二十多萬次。 她在文中寫道: 我當(dāng)時遭到了很多家長的鄙視,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后悔。 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一個成年人,在公園里吃三明治,你會被任何一個陌生人要求分享你的三明治嗎? 當(dāng)然不會! 任何一個有教養(yǎng)的陌生人,都不會直接伸手過來搶你的三明治,更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表現(xiàn)出不高興! 所以,請那些鄙視我,說我和我兒子不禮貌的人想想到底是誰不禮貌! 是那些在別人明顯不情愿還強行索要別人東西的陌生人,還是我“不愿意把玩具給幾個素不相識的孩子”的兒子。 我并不是小氣,只是想告訴我的兒子,你可以像大人一樣行事。 我知道有些人因為從小不懂得分享,長大變得自私自利。但我知道更多的人,因為從小想說“不”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一輩子不懂得拒絕,害怕說“不”,只會討好別人,卻不會照顧自己。在不斷滿足別人的各種要求中,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 而我,就是這樣的人之一。 我兒子并不是一個不懂得分享的人,他那天帶那么多玩具去公園,其實就是想給我朋友的女兒一個驚喜,分享給她玩!玩具是他的,在我們買回來送給他那一刻起就屬于他了,我沒有資格替他決定應(yīng)該分享給誰,誰也沒有資格要求他分享給誰。 分享的前提是,請尊重他作為一個獨立人的意愿! 豆媽看了這篇文章后倍受震憾。老實說我也曾經(jīng)這樣做過:孩子帶小車到廣場去玩,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孩子的小車,都想騎,我也會勸孩子說:給小朋友們分享一下嘛,好朋友不是應(yīng)該相互分享的嗎?讓小朋友騎一下嘛,對小朋友要友好。然后看到兒子極不情愿的把小車讓給別的小朋友玩,自己卻一臉委屈的蜷縮在我的身邊。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所有的玩具和物品,都是有生命的。他會對著他的玩具喃喃自語,也會為了出去玩不帶他的“好朋友”而傷心。別的小朋友要求分享他的玩具、甚至于不經(jīng)過他的同意搶奪他的玩具,對他來說相當(dāng)于強迫他放棄屬于他主權(quán)的領(lǐng)土。而且你作為父母,非但不幫助他維護他的主權(quán),還不讓他抱怨,不讓他傾訴,不讓他維護!并且你還要告訴孩子,對小朋友要尊重、要友好,但卻忽略了在教給孩子尊重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孩子卻沒有得到別人的尊重! 一個不懂得跟別人溝通,擅自搶奪別人東西的小朋友,首先是不尊重別人的,而任由自己孩子的東西讓別人搶奪,無異是認(rèn)同了對方的強盜邏輯。 相反的,我自己的孩子也經(jīng)常會遇到想玩別人玩具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帶我家豆寶去KFC玩,一個霸道的小朋友一個人霸占整個滑梯,不允許別的小朋友進去玩。因為她體形較胖,力氣又大,而且她的母親自顧自的在滑梯旁邊坐著玩手機,對于自己孩子的霸道行為視而不見,所以別的小朋友想進去玩卻又懼于她的霸道,只好在滑梯外面羨慕的看著她自己玩。而別的小朋友的家長,雖然生氣,但看對方家長那態(tài)度,也只好作罷的安慰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也想進去玩,對于一個小朋友,無論她是否霸道,行為是否不妥,作為成年人的我強制性的讓自己孩子進去,而又遭到對方的強烈反對,在別人眼中都無異于是以大欺小。我只好跟豆寶說:你自己去眼姐姐溝通,你跟姐姐說,大家一起玩。于是豆寶就走過去跟她說:姐姐,我們一起玩行嗎?一開始的時候那小女孩堅決的說不行,后來耐不住豆寶反復(fù)跟她說,她終于同意了。結(jié)果兩個孩子在滑梯里玩了起來,其他孩子依然是在外面看著不敢進去。 那么我們教育孩子“分享”的核心意義是什么?難道僅僅是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玩嗎?當(dāng)然不是!我們是希望通過分享的行為,讓孩子學(xué)習(xí)到愛心,體驗到愛的流動。 而一次次的強迫分享,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的流動,而是被父母背叛的失望和氣憤,以及保護不了自己東西的無奈和恐慌。我們在引導(dǎo)孩子分享的同時,也應(yīng)該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和友好。 “分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愛分享、懂得友愛的人,首先父母得三觀正、不溺愛、不嬌慣,如果父母是一個貪圖小利、愛占小便宜的人,就會灌輸孩子出去之后得看好自己的東西,別讓別的小朋友碰,想要玩什么就去霸著、得去搶,那么這個孩子一定不是個能跟別人分享的人!但一般現(xiàn)在這樣的父母較少,大多數(shù)父母還是不愿意自己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人的,只是怎么分享成為了新課題。 西方有句諺語“sharing is caring”,意即“與人分享是關(guān)心照顧別人”。在西方社會學(xué)會與他人分享是一個小孩子從小就學(xué)習(xí)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一個樂于分享的人,自然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歡迎,擁有一個快樂人生!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學(xué)會分享呢? 1、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 如果孩子們?yōu)橥婢甙l(fā)生爭執(zhí),你要幫助他們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某個小伙伴拿著東西不放,你要跟孩子解釋那個小家伙可能是怎么想的。比如你告訴他:“因為他真的喜歡那個玩具,他現(xiàn)在不想讓別人玩?!蓖瑫r也要引導(dǎo)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也許他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是媽媽送給他的生日禮品,所以他非常愛惜不愿意分享。此時要允許孩子慢慢的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感受。 2、教孩子去解決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