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在學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負了、不想上學了……你會怎么處理?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一家公司的兩個推銷員先后到一個落后的地區(qū)去考察市場。 第一個去的人看后搖頭嘆息,給公司回復:這兒的人都是赤腳,根本不穿鞋,怎么可能賣出去呢?于是空手而回。 第二個去的人一看,大喜過望,給公司回復:太好了,這兒的人還赤腳,市場太大,大家都有買鞋的潛力,于是建議公司給人們免費贈送一部分鞋,等當?shù)氐娜藗冇写┬牧晳T,感覺赤腳的不便時,賣鞋就順理成章了,結果滿載而歸。 同樣是去考察市場,不一樣的推銷員,不一樣的結局。 孩子的言行受家長影響,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同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01 當孩子意外磕碰時 高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幾十個孩子在一起打鬧嬉戲,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就連我一人帶一個孩子都難免會磕了碰了,何況是這么多孩子呢!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責備也沒有任何意義了,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撫好孩子。 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jīng)歷,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在磕碰中,他們逐漸學會了保護自己,學會了面對挫折,學會了勇敢面對生活。就算傷得比較重,也要先與老師溝通,了解真相后再尋找解決的辦法。 結局:孩子學會有責任、有擔當!學會了理解和寬容! 新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我的孩子受傷了?是誰干的?你們當老師的怎么看護孩子的?這么沒有責任心!連個孩子都看不好,還當什么老師?開什么學校?我要找你們校長!我要找教育局投訴! 結局:孩子學會推脫責任,變得尖酸刻薄,社會交往能力也變弱。 02 當孩子被欺負時 高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正常的,也許在前一分鐘還在爭搶打斗,下一分鐘就手拉手一起玩了。我會適當放手讓孩子去解決,讓他學會應對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如果孩子解決不了,我也要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分清是誰的過失。 結局:孩子學會協(xié)調關系,解決沖突,保護自己。 新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我家孩子被誰打的,快點給我站出來,看我怎么收拾你。 不管三七二十一,走過去就給小朋友一個耳光、一個巴掌。 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狠狠地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欺負你了!” 結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03 當孩子不想去學校時 高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我希望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意志力、行為習慣、時間觀念和規(guī)則觀念。讓孩子明白按時上學是好孩子最起碼的要求,我也會按時去接孩子回家,老師就可以按時下班了。 如果孩子對這些觀念不理解不配合,作為父母的我們要耐心溝通,堅持要求。不放棄對孩子好習慣的嚴格要求,但是溝通中要心平氣和,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結局:孩子懂得時間管理,有非常好的作息習慣,孩子學會尊重老師。 新手型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還小,睡懶覺很正常,不要太較真了。孩子說不想去學校,就干脆在家玩好了。 這點委屈就受不了,真丟人!氣死我了!非得好好訓他一頓,或者狠狠揍他一頓,他就長記性了。 結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拖拉,磨蹭,不愛學習。 04 當學校組織家長參加親子活動時 高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組織這樣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負責任的做法。孩子僅僅依靠學校是沒有辦法教育好的,只有家校攜手配合,教育孩子的效果才會事半功倍。只要是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我都會主動參與,這是我和孩子共同參與活動的最佳機會。 結局: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進步。家長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孩子的成長更健康。 新手型家長這么認為: 我真的很忙,沒時間參加活動。我請不了假,就不去參加活動了。 心里嘀咕:學校不好好講課,凈搞些亂七八糟的活動,管的可真寬。我家孩子明明成績不好,是老師不好好教,跟我們作父母的有什么關系? 結局:家長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孩子內心越來越孤單冷漠,問題越來越多。 05 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時 高手型家長這樣問孩子: 今天在學校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 今天在學校玩得開心嗎? 你今天和小朋友一起上體育課,老師表揚你了呢!媽媽真替你高興! 今天老師跟媽媽說你唱歌真好聽,回家能唱給媽媽聽嗎? 結局:孩子獲得成就感,越來越喜歡上學。 新手型家長這樣問孩子: 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你說實話! 今天有小朋友打你嗎?你告訴媽媽,媽媽給你出氣! 今天老師跟媽媽說你在學校不聽話,怎么回事啊你! 你今天在學校就學會這么點東西啊? 結局:家長不斷負面強化,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上學。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家長對學校工作、老師態(tài)度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各異,或是促進孩子成長,或是阻礙孩子成長。 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就先去做什么樣的人。 來源: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