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你住的, 已經(jīng)很幸福了。 人生百態(tài) 說起對香港的印象, 你會想到什么?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名牌潮牌的瘋狂代購, 抑或港劇、港星、 街角的那間茶餐廳? 這些或許都有, 但在香港繁華璀璨的背后, 有些現(xiàn)實,也讓人不忍觸碰。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現(xiàn)實之一: 在香港,租金最貴的不是山頂豪宅, 不是國際金融中心··· 而是全港最窮的深水埗。 每尺(約0.09㎡) 租金可高達300元。 它們藏匿在深水埗的街頭巷尾根據(jù)不同類型,被貼切地稱之為籠屋、劏房、棺材房··· 保守估計,時至今日仍有近20萬人“籠民”居住在這樣惡劣局促的環(huán)境中,這里,是繁華的霓虹也無法照亮的地方。 白天辛苦謀生, 夜幕降臨,托著疲憊的身軀, 20萬人就要擠進這樣的家中。 01 籠 屋 顧名思義, 像籠子一樣的屋, 用鐵絲網(wǎng)圈出一塊臥榻之地。 主要住戶是老年人,與內(nèi)陸不同,香港沒有退休金、養(yǎng)老金一說。 低收入的年輕人若是老來沒攢夠足夠的存款,領(lǐng)著杯水車薪的補助金,能住的便只有每月2800港幣的籠屋。 密密麻麻的籠屋, 一般建在深水埗的危樓, 70㎡的屋子,幾十個3層鐵籠, 最多能住到200人左右。 聯(lián)合國曾斥責: 這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
“籠民”們也自嘲, 住在這兒就像孤兒, 還談什么做人的尊嚴。
至少可以免于街頭露宿,有的租客甚至已經(jīng)蝸居在“籠屋”長達40年之久。
02 劏 房 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卻通常小于8㎡,一個小單間, 每月要2500~4000人民幣。
劏,是割的意思, 顧名思義,把一間住房, 分成不小于兩個獨立單位, 然后租給多家住戶。
人均居住5.7㎡, 僅比懲教署監(jiān)獄居住標準多27%。
冰箱、電扇、床、小書桌··· 這些家居必需品, 已經(jīng)將小屋填得滿滿當當。
然而廚房跟廁所, 還要擠占本就狹小的天地。
成人忍忍或許還能過得去, 但這還住著4萬名兒童, 他們的童年注定昏暗閉塞。
在獲36屆金像獎多個獎項的電影《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和患有躁郁癥的兒子便住在劏房里。
十幾天在劏房拍戲, 曾志偉對媒體坦言: “怎樣豁達的人, 在里面慢慢都會受不了的, 我已經(jīng)很幸運,房間有窗, 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03 “棺材”房 有些人, 每晚都睡在“棺材”里。
“棺材”房, 大都是在板間房基礎(chǔ)上, 以井字形上下分割成6間小房。
每間約1.5㎡, 租金每月1500港幣, 由于太過狹小, 僅僅放得下一張單人床。
人在房間里, 只能硬生生躺著, “棺材”房因此得名。
吃喝拉撒, 所有的活動, 只能圍繞這張床上進行。
甚至有的房間, 太過狹小, 睡覺腿都伸不直, 只能過彎腰屈膝的日子。
前前后后花了4年時間,攝影師Benny Lam拜訪了100多個在香港老舊小區(qū)的隔斷間,“拍完這組照片回到家,我哭了?!?/strong>
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 絕非正常人的生活, 但他們大多已經(jīng)麻木。
“我還沒死, 就已經(jīng)立起了四塊‘棺材’板?!?/span>
除了這些, 還有觸目驚心的廁所房, 簡陋的床鋪底下便是廁所。
蟑螂、蚊蟲叮咬, 防無可防。
在世人面前,香港如一顆明星,珠寶、奢侈品招牌閃閃的霓虹燈。 多少人到香港游玩,也會誤以為維多利亞港中環(huán)、尖沙咀就是香港的全貌。
但只有深入一座城市的邊邊角角, 了解城市里的一花一草一木, 才能真正看懂人生百態(tài), 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
生活,或許從來沒有 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靚麗輕松。 要緊的是,不論何時何地, 我們都應(yīng)以心為犁, 默默耕耘自己的理想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