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堪稱盛唐文化的代言人。但是這樣的代言人,卻一生追求仕途而不得,人生經歷那是相當坎坷。 李白 所以,中間有一段時間,李白曾經隱居在山中。在這里,詩人修身養(yǎng)性,詩人品味世外之人的滋味。雖然在這里詩人感受到隱者的生活,但是詩人的內心卻從來沒有停止躁動。 李白·隱居 即便是這段時間寫出的貌似閑適的詩歌,依然有其追求仕途成功心病的影子??梢哉f,一生鐘情仕途的李白,也曾效仿世外高人隱居,但此時的詩歌出賣了他。且看:
李白·山中問答 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問答》,還有一個題目是《山中答俗人問》,很明顯是詩人回答有人提出的問題,而專門寫的一首詩。 這個“俗人”問的的是什么問題?在這首詩的開篇就提到,那就是,“問余何意棲碧山”,這人看到李白,就問詩人,你為何今天隱居在碧山?第二句就是詩人的回答。詩人閉口不言,也就是“笑而不答”,詩人的內心同樣閑適,“心自閑”。而且這句表達出了詩人的矜持,一種閑適情感撲面而來。同時詩人“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給詩篇帶來了懸念,誘導作者繼續(xù)讀下去。 山中問答 接下來,是詩人所描寫的碧山的美麗景色,也是詩人“笑而不答”的原因。這兩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寫出了碧山之美,寫出了隱居的環(huán)境。即便是詩人們向來傷春的“桃花流水”,在李白這里也全然沒有傷感滋味。 山中問答·詩意圖 最后一句,“別有天地非人間”其中包含了兩層意義,一方面體現(xiàn)出了詩人對于隱居生活的滿意,但是同時,也蘊含著詩人對于“人間”的不滿。詩人隱居此地之時,當是李白27-37歲之時,如此大好年華,不能為國盡忠,卻只能在此地隱居,詩人內心還是有些不甘的。 別有天地非人間 在李白的詩篇當中,很少見到這樣的詩句。他的詩篇大都情感奔放,表達自己嫉惡如仇、懷才不遇的苦悶,或沉浸于祖國的壯麗山河,很少能寫出如此閑適的詩句。然而當我們細細品味這首詩的時候,其背后的苦澀我們也能品出一二。 李白,還是那個李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