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取更多資訊 韓天衡篆刻邊款所蘊含的印學思想 張學津 邊款是篆刻藝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對邊款的研究卻一直是印學領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韓天衡先生撰寫的《五百年印章邊款藝術初探》,從邊款的藝術淵源、創(chuàng)作技法及藝術流派、印人思想、史料價值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討論,填補了這一印學領域的空白。韓天衡所編訂的《歷代印學論文選》首開體例,專設“印章款識”章節(jié),羅列明清篆刻名家邊款內容,記錄了前輩印人在運刀、布篆、取法、交游等多方面的珍貴、豐富的資料,為后學研究印人創(chuàng)作思想提供了便利。 韓天衡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獨特的視角,揭示了邊款藝術在印學領域的重要價值,使這一課題逐漸受到重視。本文將從篆法、刀法、章法、境界等角度,探討韓天衡歷年創(chuàng)作的邊款中所蘊含的印學思想。 與時俱進 通過總結韓天衡的篆法特點可以發(fā)現(xiàn),其強調“印內求印”、“印外求印”和“以書入印”三者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長樂 (一)印內求印 韓天衡曾大量追摹古印,如今雖大多已被磨去,但從邊款點滴記述中可推想其用功之深,摹印之勤。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二)印外求印 韓天衡篆刻創(chuàng)作取法涉及戰(zhàn)國劍銘、金器紋飾、漢鏡銘文、中山王器、碑刻磚瓦等諸多方面,顯示出了廣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功底。 李天記印 (三)以書入印 韓天衡將其獨創(chuàng)的草篆書體,應用到篆刻創(chuàng)作當中,在印壇上獨樹一幟。 韓天衡在明確強調刀法的重要性,他認為“近人作印,每漠視刀法,然印之厚薄多由此生發(fā)之?!?/strong> 韓天衡強調用刀如用筆,刀筆互見,用刀追求“爽”、“澀”、“厚”的境界。 孫其峰 上述用刀理念,應用到元朱文印創(chuàng)作當中,又打破了刻意求工、過度修葺的局面,有別于他人,帶有強烈的個人風貌,工穩(wěn)而不失靈動: 韓天衡十分重視章法設計,一印往往易稿數(shù)十。他在邊款中關于章法的論述有:“治印之道,章法如千里用兵布陣,尤忌平均?!?/strong> 韓天衡對虛實關系的高妙把握,使其擅長的鳥蟲篆印呈現(xiàn)出明顯的個人藝術特色。印章呈現(xiàn)出主次有致、疏密自然、虛實分明的風格。“灑脫而不失形,濃艷而去其妖,鳥蟲印當以形寫神方佳?!?/strong>在鳥蟲篆印創(chuàng)作過程中,韓天衡尤其強調其“字”的屬性。“似畫而字,自在飛動,此治鳥蟲印之極詣也?!?/strong> 天衡鑒定 韓天衡非常注重印章的意境表現(xiàn),在其邊款中,對此有諸多論述,如:“氣不厚、韻不生、刀不爽、畫不渾、虛中實、實中虛、篆有我、印有魂?!?/strong>從邊款材料中可以看出,韓天衡對于篆刻的境界,強調醇厚、樸茂。而這些都離不開“膽氣”二字。 放膽 通過對韓天衡邊款中所蘊含的印學思想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所表達的理念,與韓天衡在許多印學論文中的論述高度一致,是韓天衡印學思想的有力補充和印證。正是邊款中的真知灼見,奠定了韓天衡的印學理論體系的基礎。 上善若水 韓天衡篆刻邊款中所蘊含的印學思想,內容豐富、涉及廣泛、探討深入,說明韓先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思索、積極探求。如果沒有這樣的思考,篆刻則僅僅流于“技”的層面,難免帶有匠氣,更遑論形成自己的印學理論。韓天衡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既能將創(chuàng)作中的思考發(fā)展成為系統(tǒng)的印學理論,又能將理論應用到篆刻創(chuàng)作之中,而邊款正是溝通兩者的橋梁。 (上文節(jié)選自張學津著《韓天衡篆刻邊款所蘊含的印學思想》) |
|
|
來自: 青陽z1ow5o31lg > 《篆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