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樺樹,從不乏贊美之詞,俄羅斯人稱呼美麗的姑娘為小白樺,而日本人則是哼唱著: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fēng)。。。。
白樺樹一身都是寶,不止是傳統(tǒng)的木材的應(yīng)用,以及被稱為森林啤酒的樺樹汁,還有樺樹上生長的各種藥用真菌。
這里我介紹一種生長在樺樹上的藥用真菌,樺剝管菌。
樺剝管菌為多孔菌科一年生真菌,又叫做樺孔菌,樺多孔菌,樺滴孔菌。生長在樺木屬的樹干上,我所觀察采集到的絕大部分為白樺樹上生長。子實體中大型,菌蓋最大直徑能到30厘米以上。上部扁半球形,下部扁平,就像一個倒置的圓盤側(cè)插在樹干上。上表面光滑,初期污白褐色,后期褐色,有一層薄的表皮,撕去后會露出白色的菌肉,邊緣內(nèi)卷。下表面也呈白色。
樺剝管菌幼嫩時可以食用,它的熱水提取物加40%NAOH以及乙醇后獲得的沉淀物,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72%,分離到的多孔菌酸A,B,C,可抑制分枝桿菌的生長,蹄菌酸對化膿小球菌有抵抗作用,另外,樺剝管菌還可抗小白鼠和猴子的脊髓灰質(zhì)炎。是一種很有用的藥用真菌。
樺剝管菌在市面上流通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白靈芝”,其實這只是個叫法。古人是按照顏色而不是學(xué)名來給靈芝分類的,古代的靈芝分類上只有赤芝和紫芝能和現(xiàn)在的對應(yīng),其余的沒有與之表述的對應(yīng)的品種?,F(xiàn)在把樺剝管菌叫做白靈芝已經(jīng)漸漸流行開來,現(xiàn)在叫做白靈芝的,除了樺剝管菌外,還有苦白蹄也被叫做白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