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再次看到演武路靠廈大一則的人行道上堆滿了共享單車。 在不足2米寬狹窄的人行道上放著100多米長的車子,只好層層疊疊了,行人讓著它。交警還想出了一個辦法,路邊加上一排三角的塑料樁隔離帶,讓進廈大參觀的游客排成單人行。完全沒有行人的空間了。 雖然沒有形成單車垃圾堆,但是如此之多的自行車泛濫成災,帶來的是混亂、擁堵、不安全感,由本來的風景線變成了垃圾場、廢料場。 此前我說過的胡里山車站那一幕就不說了。前天在大學路菜市“姜母鴨“店榜邊看到的就比這個場面更加嚴重。它在大約2米的人行道空間里堆積了有一人多高的小“山包”,少說也有30-40輛被堆擠壓在下面,它們痛苦地等待主人來“救命”。 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會在這些地方堆積如山?因為是景區(qū)嗎?我前天看到是管理員用卡車拉來,特意放在演武路邊,是給游客提供的。 那天黃巖娟來廈門時也說,新加坡和我們這里一樣,共享單車如螞蟻一樣滿街都是,太影響市容也影響過往行人的安全。 共享單車的出現(xiàn)是好事,但如果管理不好變成壞事,最終被詬病而曇花一現(xiàn),甚至退出歷史舞臺,那也是很快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