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梅程荀尚那種級別,留名青史的角兒,本身技藝自然都不得了。 嗓子身段之類縱然有得挑,也多是跟最頂尖的人比,哎許是哪里還有瑕疵——但肯定都還是頂尖的水平,不能差了。 靠天資技藝紅,不難;這么紅,紅這么久,那就是天資技藝之外的本事了。 都說藝術(shù)家難得的是德藝雙馨,許多人會念叨說,藝德算啥,重要的是得有玩意兒! ——那就想簡單了。 比如,都說梅蘭芳背后的梅黨了得,能為他老人家支很多招兒,但大家得想想:京劇這行當(dāng),都是人精,都不容人。怎么就梅蘭芳有個梅黨呢? 須知戲曲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藝德,才能聚得起人,才能出謀劃策增光添彩,讓你一直紅啊。 所以梅蘭芳先生紅,是靠藝;紅這么久,是靠藝德凝了背后那么一黨人。 幾個故事,當(dāng)段子聽吧。 梅蘭芳從天樂園唱到文明茶園,操琴都是伯父梅大瑣。后來伯父年老耳朵不行了,換徐蘭沅。終身不變,始終照顧。徐先生的弟弟在北平自己組班,梅讓徐去捧場,徐自己去幫了兩場又回來了。算是賓主盡歡。 這行那會兒多雜啊,能做一輩子不裂穴,互相揖讓,意思就出來了。 梅蘭芳用王少卿拉二胡,多少是王鳳卿的緣故。高亭公司給梅蘭芳錄《太真外傳》,一段反四平調(diào)兩個過門,王少卿不滿意,重錄四次。梅蘭芳就一直陪著,等著,看著。 都說梅蘭芳的梅黨高手如云,但高手也不都是順毛驢。梅蘭芳身為魁首,而始終能理順諸高手的氣性,很了不起。 言慧珠的玩意兒說是師承梅蘭芳,行內(nèi)卻都說十之八九是朱桂芳傳授的,梅老板偶或指點(diǎn)一下。后來言慧珠在上海掛牌說是梅門高足,還跟自己爸爸不對付,這事本來大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梅蘭芳是始終很給言慧珠面子的。 齊如山先生這種大才子,19歲就學(xué)德語法語俄語,又在海外生活過的人,本來是喜歡歐洲戲劇的。早年寫書,都是罵中國戲劇。直到見了梅蘭芳,本來是不太看得上優(yōu)伶的他,最后成為梅黨大軍師,這事本身就聽著很神奇。京劇演員能結(jié)交行內(nèi),能結(jié)交販夫走卒不難,能把一個自詡文明開化的新派才子給勾回來,大概這算獨(dú)一份。都說是齊如山成就梅蘭芳,但為什么別人就無法讓齊如山這么服膺呢?想一想就知道了。 臨了,老舍先生寫過的一個段子: 半個世紀(jì)前,朝鮮。老舍先生和梅蘭芳先生一起去前線慰問。某天黃昏,他倆出去散步,聽見某個營房里有京胡聲。循聲過去,看見一個炊事員拉著二胡,另外幾個戰(zhàn)士在唱。那是前線了。戰(zhàn)爭間隙,難得的娛樂。 梅蘭芳先生就進(jìn)去,很溫柔地問是不是愛聽,他樂意唱兩嗓子。他唱了幾句后,士兵們都愣住了。因?yàn)闆]上妝,大家也沒敢認(rèn),就聽他唱。唱完了,大家鼓掌。梅蘭芳先生就微笑著跟每位問好。 老舍先生就介紹道:這是梅蘭芳同志。 那位炊事員二胡掉了地,搶過去握住梅蘭芳先生的手,翻來覆去,把五個字念了無數(shù)遍: 梅蘭芳同志,梅蘭芳同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