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

 願隨身 2017-10-26 發(fā)布于吉林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
    浮云風鈴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

 

李三素原文

 

殷勤為報時師道,尋龍莫潦草;

尋得真龍穴法真,下了救人貧。

要識尋龍至妙法,最高峰頂踏;

遠望四山龍發(fā)枝,血脈要相隨。

節(jié)節(jié)生峰起祖宗,細認龍行路;

擺身直下見真龍,會者此皆通。

 

尋龍之法,先觀分水處,起山步其行度,不顧他山;節(jié)節(jié)起峰,兩邊護送、障缺;至結(jié)穴處,左右周密,堂寬案秀,水口重關(guān),為吉也。

 

竹下翁插話

    尋龍”概念,在晉·郭璞葬書》(或稱《葬經(jīng)》)中并未完全成形?!?b>葬者,乘生氣也。”或者“葬者,藏也,乘生氣也”,為尋到存在“生氣”的地方而得以一“”?!?b>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這大約就是“尋龍點穴”概念之雛形了。到唐·楊筠松撼龍經(jīng)·統(tǒng)論》則把“龍”之概念,以“巨物”龍、“四派”龍形式描繪了出來?!?b>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讓華夏風水師不止樂于“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形勢之間,而有了“高龍多下低處藏,四沒神機便尋得”“龍到平洋莫問蹤,只觀水繞是真龍”之尋龍之趣了。四派之南龍又衍生出華夏北、中、南三龍,進一步孕育出百子千孫龍。

龍神二字尋山訣,神是精神龍是質(zhì)。唐·曾文迪《尋龍經(jīng)》乃是對楊公撼龍經(jīng)》、《疑龍經(jīng)》尋龍之法進一步詮釋。李公三素,則抓住尋龍之法三環(huán)節(jié):一是“分水處”態(tài)勢,個字分脈,中出為佳;二是“龍行度”態(tài)勢,節(jié)節(jié)起峰,兩邊護衛(wèi);三是“結(jié)穴處”態(tài)勢,堂局周密,水口嚴緊。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
    舊事新城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2) 
    雙雁渡江——

        雙雁踏波入漁鄉(xiāng),

        化成龍鳳名更香;

        難尋古墓穴何處,

        孕育巨儒朱九江。

              ——南海籍名儒朱次琦乃康有為之恩師,世稱九江先生。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2

 

李三素原文

 

廣闊平陽無起處,巨門星為主。

尖尖頓起細侵云,敵國上將軍。

破輔貪廉星出猛,天下人欽敬。

石龍石骨過江河,子息作龍圖。

面前若見大溪水,宰相神童出。

巨文二位發(fā)龍行,寺觀有聲名;

六節(jié)以來廉貞起,神廟佛場地。

祿存磊磊作來龍,扦穴定災(zāi)兇;

武曲好星天外起,財帛重重至。

 

看貪狼,芽筍侵云瘦又長;方圓尖秀皆同體,登科黃甲佐君王。

看巨門,柜庫端方體勢尊;方闊御屏拜負(竹下翁注:讀音yi,古代一種屏風),雙全富貴冠鄉(xiāng)村。

看祿存,如柞如拳勢不尊;破柜忽然身帶腳,管教災(zāi)害滿家門。

看文曲,如鱔如鰍隨水曲;鶉衣百結(jié)亂紛紛,女色男花皆不足。

看廉貞,如刀如劍更如針;斜尖竄足拜粗惡,瘟災(zāi)家門不暫停。

看武曲,覆金覆鐘如堆谷;左回右抱勢端嚴,貴可通知金滿壁。

看破軍,形如破傘亂紛紛;直竄斜飛生亂石,雖知獄訟絕兒孫。

看輔弼,如鐘如柜如側(cè)月;尊重端嚴正富龍,貴至中書富敵國。

又有倒地者,大同小異也。

 

竹下翁插話

楊公在《撼龍經(jīng)·綜論》中說:“尋龍且用依經(jīng)訣,好把星峰細辨別。”星峰之名,就是風水術(shù)形法中之“貪狼九星”,這有別于理法中之“貪狼九星”;后人稱之為“楊公九星”(亦稱“楊公九曜”),以區(qū)別于后來者之“廖公九星”(亦稱“廖公九曜”)?!?b>青囊經(jīng)》說:“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山川形勢本用五星表述,楊公發(fā)揮而用九星。“楊公九星”是——第一貪狼星、第二巨門星、第三祿存星、第四文曲星、第五廉貞星、第六武曲星、第七破軍星、第八左輔星、第九右弼星,用于分析起祖行龍星峰博換狀態(tài)。

北宋·辜托長老靜道和尚)《入地眼》,采納“貪狼九星”說法;而南宋·張子微玉髓真經(jīng)》則以五星論行龍,所謂“天上行此有五星,地下行龍分五形”。明·徐氏兄弟人子須知》承接南宋·張子微九星之五行,所屬不足據(jù),而吉兇無準”說法,認為此是“誠萬世不易之定論”。略遲于李公三素清·沈鎬著《地學》亦依五星論尋龍求穴,惟有在“木形”篇中提及“貪狼星”:“五星正變節(jié)數(shù)備,始祖只是貪狼星;種桃終須結(jié)桃子,穴取紫氣始為真。”并為此有注:“楊公稱貪狼,廖公稱紫氣;后世以貪為龍星,紫為穴星,其別老木嫩木也。”由此可知有“廖公九星”后,堪輿有以“楊公九星”論行龍星體、以“廖公九星”論結(jié)穴星體者;實際上既有以“楊公九星”論行龍星體與結(jié)穴星體者,也有以“廖公九星”論行龍星體與結(jié)穴星體者?!?b>廖公九星”,指紫氣、天財、孤曜、掃蕩、燥火、金水、天罡、太陽和太陰。

貪狼九星”吉兇,李公八看”已露端倪。

倒地者”,乃之支龍即平地龍之星體;雖說“大同小異”,但平陽龍星體辨認更有難度,故廖金精在《泄天機》中說:“星辰原出在高岡,撒脈下平陽。高岡聚講與過峽,行龍皆一法;撒落平陽始不同,切莫失真蹤。遠山近水兩旁纏,脈似藕絲連;倒身龍格隱復(fù)現(xiàn),脈上行時見;隱隱隆隆正好尋,尋得值千金。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2)
    鱘龍逆水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3)
                         西樵山龍自何方?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3

 

李三素原文

 

天乙太乙后頭高,代代出英豪。

左右從龍來迎接,堆峰三五疊;

面前峙立應(yīng)龍山,代代出高官。

龍行恰似開船勢,槳棹兩邊對;

山回水曲兩相饒,富貴足官僚。

龍若住時手足亂,恰似船泊岸;

兩邊一似船棹橈,對對盡來朝。

 

后龍左右有高峰,曰“天乙太乙”;案后山出眾,曰“應(yīng)龍”。凡龍止結(jié)穴者,如舟子之梢,卸帆蓬均下橈棹;若不均,便有偏勝之患。范公曰:“吉兇先看左右手,一手不收俱不足?!?/span>

 

竹下翁插話

地學·總歌》說:“天乙太乙是尊星,如何可作侍從名?”“天乙太乙”兩峰,在后龍上地位可及將相,方有“代代出英豪”結(jié)果;若至水口,則地位只是北辰侍衛(wèi);當然若是案后應(yīng)龍,也可為官為吏。

范公五代·范越鳳,字可儀,號洞微山人,著有《洞林秘訣》、《尋龍入式歌》和《黑囊經(jīng)》。

說到《尋龍入式歌》,又得回頭再說法廖公金精。據(jù)說堪輿史上姓廖名號金精山人者有兩人,明·徐氏兄弟將之稱為“前廖”和“后廖”?!?b>地理人子須知》這樣說:“《泄天機前廖著。按元曾葛溪《俯察要覽》云:有兩廖瑀,前廖樂平人,后廖雩都人,俱號金精,術(shù)沒神?!?b>泄天機》,本前廖著;因余芝孫增入后廖地課》及《入式歌》,增首尾衍文,世遂莫知有前廖矣。今考前廖著述,重巒頭;后廖著述,重天星。后廖張公道明為虔,此技者,卒傳吳氏學。”

清·姚廷鑾則只取“后廖”說法,“前廖”之《泄天機》亦歸功“后廖”了?!?b>陰宅集要·自序》這樣說:“宋吳景鸞通易象、洞玄奧,管郭楊曾之法,咸貫通而集其成,如《道法雙譚四十八局二十九法》、《夾竹梅花》、《陰契陽符》,皆其籍也。鸞卒乏嗣,凡宗師心法悉付女;女適張公明叔,口授廖,望龍解義。得金精山善地,自稱金精山人,有《作法秘旨》、《泄天機》等書行世?!?/span>

如此看來,始作俑者乃宋代風水師余芝孫;其叔父乃宋代廣西安撫使余同祖,是福建建陽余氏書業(yè)締造者,在建陽書坊刻書業(yè)負有名聲。余芝孫既善堪輿,也善編輯印書,并著有《入式歌》;故在重新編輯刻印唐或五代之“前廖”《泄天機》,把自家之《入式歌》也附在其后未必無可能;只是后人誤以為是宋之“后廖”作品,直至如今把吾曹也弄得莫名其妙了。記住兩位同名同姓古堪輿名師:

——“前廖”,五代·廖,字克純,號金精,江西雩都人;其父廖三傳乃楊公弟子。著有《鰲極金精》、《金璧玄文》、《泄天機》、《穴法》等書。

——“后廖”,北宋·廖,字伯禹,號金精,江西寧都人;曾事吳景鸞之女婿虔州通守張明叔,得張夫人(吳景鸞之女)授遺傳秘文而成其術(shù)。著有《陰契陽符》、《師門心法》、《金精口訣》、《懷玉經(jīng)》、《赤人圖》、《望龍解義》;傳徒傅作伯通、鄒仲容。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3)
                        遠望慶云洞茫茫。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4)
    雙洲分流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4

 

李三素原文

 

四神八將山來望,觀見龍神旺。

員印面前有吐珠,交仕定無虛。

尋龍望取迎龍案,拜相分明見。

四畔山崗似倒槍,龍在里頭藏。

端正明堂員尊貴,四畔山峰對。

 

四神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八將者,四正、四隅、八方。印珠者,宜居龍虎、明堂處。四畔槍者,龍虎臂外曜氣。詩云:“或如槍,或如劍,隨水順流飛冉冉;時師但道主離鄉(xiāng),不知內(nèi)有真龍占?!彼呐仙秸?,四應(yīng)山也。

 

竹下翁插話

明·徐氏兄弟也許認為,《泄天機》、《陰契陽符》究竟是“前廖”或“后廖”所作已不緊要,緊要者乃堪輿家所“泄天機”的指導(dǎo)價值。故徐氏兄弟說:“右廖氏《泄天機》諸入式歌并《陰契陽符》一篇,堪輿諸書無能出其右者,故特輯俾人子精詳玩索;形勢、方位各極其趣,而地理之能事畢矣。若夫二家蘊奧有全,盡在博雅君子自考也。”“廖氏”之稱,已把“前廖”“后廖”融為一體;若不信,請問今人稱“廖公金精”言誰?

不妨用“天機”之句,來詮“尋龍”之經(jīng):

全局入式歌》有句——

迎龍先在穴前揖,送龍穴后立;

纏龍纏這龍虎前,托龍居背邊。

尋龍入式歌》有句——

凡入鄉(xiāng)村先見穴,須把后龍別;

若是眼高先見龍,尋得莫匆匆。

落局入式歌》有句——

龍虎古稱衛(wèi)區(qū)穴,禍福最新切。

官星本是出朝山,曜氣龍虎間。

穴星入式歌》有句——

龍神落處穴融結(jié),須把星辰別;

星辰不是妄稱呼,形象實相符。

消砂入式歌》有句——

真龍藏偉穴難尋,惟砂識偉心;

砂有朝迎與侍衛(wèi),四者君須記。

消水入式歌》有句——

真龍落處眾水聚,水聚方為是;

昔賢何以水為先,水住穴堪扦。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4)
    雙流縱貫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5)
    雨霧之中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5

 

李三素原文

 

前遮后擁似驅(qū)羊,世代入朝堂。

第一正龍坐正骨,大官從此出;

正穴須教出大官,一舉做魁元。

第二回龍轉(zhuǎn)作穴,要識龍骨節(jié);

山山來聚穴分明,朱紫滿朝廷。

 

遮擁者,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也。正龍骨者,真氣脈也。正穴者,氣脈正十道明也?;佚堈?,顧祖穴也;骨節(jié)者,星峰也。

 

竹下翁插話

骨節(jié)者,星峰也。”故行龍骨節(jié),以星峰數(shù)而論,一星峰為一骨節(jié)。《泄天機·尋龍入式歌》說:“此是山家作穴龍,定氣主星峰;主星大小合龍格,造化便可測。二三節(jié)內(nèi)穴星成,福力實非輕;節(jié)數(shù)遠時福力小,再起星方妙。”《步龍認格歌》又說:“高大星辰管一代,余福猶未艾;若逢龍格小又低,一代便衰微。要識吉兇何代發(fā),逐節(jié)從頭踏。”來龍骨節(jié)行度分金,由星峰對星峰測定,這就是曾公文迪要識尋龍至妙法,最高峰頂踏”意義之延伸;手捧羅盤從此峰頂對彼峰頂,分金線度順行者看羅盤近身處、逆行者看羅盤遠身處。過峽處量度或許是無奈之舉,因要每個星峰都爬到頂確非易事。

廖金精泄天機·天機傳派歌》說:“金精山是撥堆龍,額術(shù)出其中。楊公演派曾公繼,流傳黃與厲;惟有廖公學得精,世代自傳名。泄天機本撥砂訣,皆是曾楊說;只從出水究精微,心機悟天機。”讀“天機傳派歌”可以隱約感覺到“諸入式歌”未必均為廖公所作,有可能正是文中言及所謂“清士”者所為。從堪輿傳承序列上,一般都是“楊、曾、廖”稱謂,此處提出楊、曾、黃(黃妙應(yīng))、(厲伯紹),然后再提“廖公”并予以突出。五代·厲伯紹可能晚于“前廖”,故此處所說“廖公”自然而然是指宋之“后廖”了。當今風水流派中之“天機派”,正是以《泄天機》為理論基礎(chǔ),以“廖公”為祖師爺,“世代自傳名”而自成一派。

曾公文迪著《尋龍經(jīng)》,廖公金精則作《尋龍入式歌》。將此“入式歌”抄錄于下供有興趣者參度。

 

尋龍入式歌

氣從重濁凝于地,便有高低勢。

勢來起伏是行蹤,前賢呼作龍。

龍神高處成樓殿,聚講星辰見。

講罷辭樓下殿行,行度見精神。

迢迢過峽并穿帳,剝換成幾樣。

夾衛(wèi)輔從兩邊生,后送更前迎。

枝腳隨身無反逆,盤剝多奇特。

此是山家作穴龍,定起主星峰。

主星大小合龍格,造化便可測。

二三節(jié)內(nèi)穴星成,福力實非輕。

節(jié)數(shù)遠時福力小,再起星方妙。

龍身顯著穴隱藏,點穴貴精詳。

平地龍神因水勢,認取原無二。

隱隱隆隆正好尋,尋得值千金。

凡入鄉(xiāng)村先見穴,須把后龍別。

若是眼高先見龍,尋得莫匆匆。

此是尋龍神妙訣,是地便能決。

試進遍去覆仙蹤,端的有神通。

    全歌十八句,三十六分句;采用每句一韻,前后分句押韻形式行文。歌訣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讀之有益。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5)
    山水之間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6)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6

 

李三素原文

 

龍未住時身頭去,認取龍行度;

龍若住時穴便知,腳手落遲遲;

尋得龍窮在此住,便識龍藏處。

 

龍住送亦住,山水亦齊至;龍行送亦行,折岸似排兵。前云:“龍若住時手足亂,恰似船泊岸?!?/span>

 

竹下翁插話

民間有俗語:“本地姜唔辣?!薄边砝?,試過方知。或許水土或時運問題,明清及之前嶺南廣東本土知名風水師并不多見,有著述者更屬鳳毛麟角??谖肚宓瓗X南人愛吃嫩姜,難免有“外來大蒜辣過姜”感覺。如今網(wǎng)絡(luò)發(fā)達時代,既有風水師批量生產(chǎn)機制,又有堪輿者自我推介場地,故就唔怕唔知有本地風水師了。

明代廣東有香山(如今“中山市”)人李秩默齋,因于明嘉慶二十七年(1548年)著有風水書籍《辟徑集》并得以刊行,自然而然成為廣東人心目中明師了。

風水師“得唔得食”,就看是否敢“以身試法”。李默齋自知法得,故在廣東新會蘇村得虎山地而自葬其祖,又自卜壽藏于廣東鶴山樓沖之龜穴(香港堪輿名師關(guān)鳳翔稱其地為“縮頭龜形”)。李默齋辟徑集》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又被其十四世孫“付梓刊行”,得以流行至今。

辟徑集》內(nèi)有“千金四字訣”,說者乃“縮、動、平、欄”四字,此是尋龍、點穴、裁剪、收氣之金字要訣。李默齋更稱“”字為“尋山之密旨”:“富貴大地必結(jié)于群山輻軸之間,斷不在近水平田、曠野平疇之外,故縮后三五節(jié)求之。何也?縮后則龍虎纏護俱覺齊全,而納氣必深;若太出太露則山岡不繞,四無遮護,納氣必淺。”集內(nèi)也有“暗中三寶”,首寶“來龍”。李默齋認為“龍勝于局”:“畢竟龍勝者福澤龐厚,其砂水美者亦暫福而已。”在“論龍之大勢各有不同”中認為嶺南之地“不宜般以北方平洋例之。楊公三十六脈歌屬平洋者,居十之六七大抵多為北方發(fā)也;陋固者乃以此施于南方,即刻舟按圖之流,無不立敗。”“風水以龍為主,凡富貴貧賤與興衰,皆從龍身帶來。以吾廣山川觀之,益信地不滿東南,五嶺海濱地勢東趨,漸次低下;吳浙之平洋,尚在吾廣之山顛。吳浙穿井,至五六丈尚未及泉;吾廣穿井,至五六尺則泉水汪汪。此地卑水溢之徵也。故吾廣富貴大地咸在高原,名公巨卿之墳多出高山;稍低下者莫不有水,冷退敗絕比比然也。”難怪昔日大戶人家,總不辭艱辛往粵北、粵西大山大嶺中尋地葬祖,此為后代興旺發(fā)達、富貴榮華而慮也。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6)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7)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7

 

李三素原文

 

踏看龍神心里驚,方是正龍神。

更有石脈來龍好,切莫向人道。

生處騰騰險峻崗,涼傘蓋頭藏。

四畔團圓頎庫起,案山前立峙。

 

窮者,盡也;住者,止聚也。正龍結(jié)局,自然駭人也。石者,山之骨也;騰峻者,聳起也。傘蓋者,遮蔽也。四畔庫者,夾從帶財庫護送也。

 

竹下翁插話

窮者,盡也;住者,止聚也。李公三素這兩句,解釋者乃上段文最后一句:“尋得龍窮在此住,便識龍藏處。”“正龍結(jié)局,自然駭人”,正龍來勢洶涌澎湃,結(jié)局寬大深遠;初見此大氣勢、大局面,難免“嚇一跳”,隨口而出:“正!”

另一位早到者明代李公默齋,所著《辟徑集》雖非巨作鴻篇,卻亦珠玉生光;其對來龍行度看法亦可圈可點,不止涉及陰宅也涉及鄉(xiāng)村城鎮(zhèn)。竹下翁以為,明代廣州城比對今日大廣州,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李默齋對廣州城風水看法,于今日大廣州依然具有風水參考意義;對于正處于城鎮(zhèn)化加速中的廣東中小城鎮(zhèn),更具有風水指導(dǎo)意義。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7)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7)

不妨將李公默齋看法錄下——

吾省城池,猶有可議可憾者。白云自梅嶺千里而來,精華畢發(fā)于此,故高峻秀麗諸處所無。秦以前風氣未開,無論也;自漢以后,尉佗劉長曾稱兩王。夫地至于王,自昔難矣;雖彼僭越不經(jīng)無足道者,然亦風水使然也。王氣已盡,萬無再興;但風水之欠缺,而可以人力修補之者,亦知義之所樂聞也。故敢據(jù)其愚衷,少補下乘。自昔題吾廣風水云:“富貴無三代矣?!鼻耆耸买炛?,信有然者。然求其故,一在朝山低遠,而拱護無情;一在水口空虛,無收束之力。朝山,勢不可為矣;其水口,當營度以補神功之未備者。

古人曰:“山無水口,發(fā)福不久?!庇衷唬骸跋率譄o砂,枉說當年富貴?!贝藘裳哉?,吾廣對癥之劑也。地理上手宜寬,所謂“天門欲其開”也;今海珠在上手,送水不太急乎?地理下手宜緊,所謂“地戶欲其閉”也;今東方水口太闊,收水何所乎?送者有七八,而收者無一二,所謂“富貴無三代”者,又何慳竹下翁注:讀音qian,義為“吝嗇”或者“缺欠”,此處應(yīng)作“缺欠”解)其然也?今宜于海口闊處,在河南沙河之間,與海珠對正之處,用工筑東海珠倍大。既為砌臺基,仍多起屋宇,密植樹木,為廣城下關(guān),則吾廣之山,秀氣盡于此收蓄;而城中之福澤顯貴,即十世之興隆可卜矣,何有于三代之嫌哉?又有奇妙可徵,信為錦上添花者。

古人曰:“巽上有峰出狀元?!背保ㄖ裣挛套?/span>:指明代潮州府)之水大欽(竹下翁注:懷疑是“林大欽”之誤。明嘉靖十一年即1532年,潮州府海陽人林大欽拔狀元頭籌,所謂“竟發(fā)元首”也)祖墳,是巽上起峰,彼從少號“巽峰”,竟發(fā)元首。有施堯臣,官直隸之常州,亦于巽上起一塔;不數(shù)載,而孫繼皋亦中狀元。此今事之可徵,古語之足信也。倘東海珠既成,以藩司衙署取巽峰方,于琶洲之間舉一塔可五六層,則秀氣顯耀、鐘于人文,不數(shù)載而吾廣登會狀者可拔顯待也。使吾廣大運將開、人文宜盛,天必生一特達之士,祿位高崇,精神可以驅(qū)山岳,叱咤可以運風雷,而后能為主,斡旋其間也。

噫嘻!一舉而百世之利存焉,能無厚望于諸君子哉!

 

李公默齋怎么也想不到,其所期待“精神可以驅(qū)山岳,叱咤可以運風雷”之“特達之士”,并非孕育于廣州城;在其著《辟徑集318年后,竟然誕生于距其家鄉(xiāng)香山小欖不遠的五桂山(“香山”正因五桂山而得名)下翠亨村。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7)
           現(xiàn)有“孫中山舊居”,乃孫中山先生拆祖屋后重建之居。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8)
    今日小暑。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8

 

李三素原文

 

功曹傳送起員峰,此地出三公;

更有飛龍似鳳翔,萬里回頭揖。

前去后起似驅(qū)羊,須得主山長;

踴躍起伏如征戰(zhàn),將相朝金殿。

恰似瓜藤棚上行,落處看朝迎;

山凹絕頂拜翼尾,不用言有地。

真龍泊處好山峰,八卦自然通;

好地自有天然穴,六神是閑說。

陰管后頭陽管前,會者是神仙。

 

功曹者,龍山也;傳送者,虎山也。飛龍鳳翔者,布龍虎重抱也。山凹者,脈冷也;絕頂者,最高強急也;翼者,偏也;尾者,尖利氣絕露也。六神者,放水法也。例曰:

艮看青龍起在豬,巽隨猛虎入京都;

坤原尋得蛇為例,乾遂侯枝行順數(shù);

辰向青龍起在羊,戌尋牛上正相當;

未遇狗位為元首,丑向龍頭支逆裝。

此是陰陽分順逆,若流罔類便為殃。

斷邊云:青龍山,主人旺富貴;朱雀,主官庫,山高揖吉;風入水去,主形獄。騰蛇,主田庫,山高抱主壽;風入水流,疾病少亡。勾陳,主財庫肥,長子滿吉;風入水破兇。白虎祿庫,中子揖抱吉;風入,少亡產(chǎn)死。玄武主蠶庫,三子是水口,宜狹繞抱吉。按:此不陰,故不全乃。陰后者,高也;陽前者,平也。

 

竹下翁插話

楊公筠松在《青囊奧語》中說:“傳送功曹勿高壓。”對于“傳送”、“功曹”兩者,歷來解者并無分開解釋,而只是籠統(tǒng)說“傳送功曹,乃左右護龍星辰”、“傳送功曹為護衛(wèi)正龍之砂”,更貼近說法“云傳送功曹者,乃指結(jié)穴之最近者而言,二者猶左右之衛(wèi)兵”,讓人感覺楚而不清。李公之解釋,清晰明確——

功曹者,龍山也;

傳送者,虎山也。

楊公借來比喻護龍左右兩砂之“功曹、傳送”,屬于神煞體系之“地月將”(簡稱“月將”)十二神范疇。月將十二神,所表達者乃日月相會之處,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有相應(yīng)神名尊稱;其與月建處于六合狀態(tài),故知月建支就知月將支:

正月建寅,月將亥為登明;

二月建卯,月將戌為河魁;

三月建辰,月將酉為從魁;

四月建巳,月將申為傳送;

五月建午,月將未為小吉;

六月建未,月將午為勝光;

七月建申,月將巳為太乙;

八月建酉,月將辰為天罡;

九月建戌,月將卯為太沖;

十月建亥,月將寅為功曹;

十一月建子,月將丑為大吉;

十二月建丑,月將子為神后。

    選擇之法重視“功曹傳送”等月將之神,故有“功曹傳送家千口,勝光神后百余丁”之類說法;也與二十八宿十二次配合,進一步拓展使用范圍?!?b>功曹傳送”借喻于地理行龍護衛(wèi)應(yīng)該于亥龍有關(guān),因亥山之左方寅山為“功曹”本位,右方申山為“傳送”本位。有人以子山午向論寅方“功曹”、申方“傳送”,方位上左右不對稱??拜浬鲜种匾暫埖匚弧?/span>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8)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9)
    網(wǎng)絡(luò)風水照片。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9

 

李三素原文

 

有龍恰似朝天子,左右山來止。

嶺皆有山陰里藏,富貴起官僚。

來山有石高聳起,不怕黃并赤。

天關(guān)地軸要相當,下穴細裁詳。

尋得地窮便下穴,莫與時師說。

 

朝天子者,景純謂“朝海拱辰”;卜氏謂“紛紛拱衛(wèi)紫微垣,尊居帝座”;楊公謂“譬如至尊坐明堂,列班排衙不撩亂”。陰朝者,明拱不如暗拱,明朝不如暗朝。以人力之;若露頭,上穿窬之患。窮者,止聚也,有一缺露非止聚也。

 

竹下翁插話

曾公文迪作《尋龍經(jīng)》,行文每句一韻,前后分句押韻;這種用韻形式,能使文句如行龍起伏,似流水鏗鏘,易上口而易記憶。但文中偶而有句,前后分句并不押韻,不知是否刻版刊行有物還是其他原因?比如這一段文中“嶺皆有山陰里藏,富貴起官僚”,前后分句就無押韻,期待高士指教。

陰朝者,明拱不如暗拱,明朝不如暗朝。”假如·江西李三素讀過·廣東李默齋辟徑集》,那么前者是對后者“明拱不如暗拱”進一步發(fā)揮,而有了“明朝不如暗朝”;當然兩李公所言,均是對前賢相關(guān)學說之發(fā)揮。

辟徑集·暗中三寶》一曰“來龍”,二曰“官鬼禽曜”,三曰“水口”。李默齋認為只能明白“暗中三寶”重要性,則“學者窮幽索隱,地理無遺術(shù)矣”。因為地理之穴,“不貴其見,而貴其不見”;對于“隱而不見者”,“福澤遠近,發(fā)越大小,恒必由之”,故莫于不見者掉以輕心。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9)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0)
 
           仙姑醉綠

        莫戀天庭聚仙境,

        綠原醉臥不思回;

        蓬頭難掩蠻腰狀,

        誰敢抱伊美女歸?

          ——金時眼影照,竹下翁題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7dbc680101exd7.html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0

 

李三素原文

 

扦穴之法最難論,須是暖焞焞。

要識山頭十二穴,何者為生滅。

后學時師莫亂扦,下后絕人倫。

識得龍骨及龍身,下著濟人貧。

成時換龍成是正,用識龍心性。

穴做之時恰似人,盤古正其身。

天穴須高莫近頂,但取朝山正。

頂頭一穴主離鄉(xiāng),仔細莫憧惶。

人穴卻居天穴下,富貴為官也。

地穴更低入些些,只是出豪家。

地穴號為泥水穴,為官亦卑劣;

兒孫久后絕除蹤,更怕水來沖。

 

龍骨者,過峽也;龍身,行度星峰也。成者,成龍也;換者,傳送也,分脈也;正者,不走竄也;性者,陰陽急緩也。穴似人者,以身方之動處是穴。天地人者,蓋、粘、倚、撞穴也。徐試可曰:“天地人二穴,隨其山體而裁之,得宜俱為吉地?!痹∪搜ǎ蝗√斓囟?,嫌其過高過低。學者當自得之。

 

竹下翁插話

若按李公三素成者,成龍也;換者,傳送也,分脈也;正者,不走竄也;性者,陰陽急緩也”之解,原版“或時換龍或是正,用識龍心性”就得校為“成時換龍成是正,用識龍心性”;是否如此,期待高士之解。

天穴、人穴、地穴,也稱“三停之穴”或“三才之穴”。三停定穴,乃言一山據(jù)其高低而可分為高位、中位和低位三停,然后根據(jù)“四應(yīng)之山”高低勢態(tài)而定穴于三停之位。徐氏兄弟認為“三停點穴”未必理想,因“太高則露,太低則沉”,“高則傷龍,低則傷穴”;而“愚按穴法如銅人針灸,按穴而治毫發(fā)不差。有生成之龍,必有生成之穴;不可高一尺,不可低一尺,不可過于左,不可過于右。”“三停穴要宛然窩坦,可藏車隱馬,乃是真穴。

蓋、粘、倚、撞”,則與穴之窩、鉗、乳、突形態(tài)有關(guān),根據(jù)陽來陰受、陰來陽受原則考慮,基本要求在于乘氣;諸如葬窩用倚,葬鉗用粘,葬乳用撞,葬突用蓋之類。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0)
    靈珠子影照(“一脈三?!敝兀?/b>

 http://www./read.php?tid=23485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1)
    遠案奇特,遠朝匯案。(金時眼影照)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1

 

李三素原文

 

入穴欲得后龍遠,一起一伏健;

若逢正穴為君裁,富貴一時來;

入穴須得明堂正,水口圓峰應(yīng)。

入穴莫逢三不來,錢谷變成灰;

掌中真訣無人會,度了也須悔。

時師不識大官墳,好惡為君分:

大官之地龍灣曲,四面水回伏;

或大或小或蜂腰,或住或如超。

 

起祖行度,雄健起伏,來得長遠者最貴。三不來者,左右不抱,一也;水不縈紆,二也;案山反背,三也。腰者,腰結(jié)也;住者,龍止之處。超者,余氣發(fā)泄,超超遠去也。

 

竹下翁插話

有網(wǎng)絡(luò)版本將“入穴”作“人穴”,大錯特錯;這段文已與上段文內(nèi)“天地人穴”意思,無必然聯(lián)系。

入穴”,通俗說就是選定之穴位,或點而扦之穴。選得之穴,來龍綿遠起伏則生氣旺,入脈中出則生氣正,明堂端正則生氣聚,水口嚴密則生氣鎖,若穴位裁剪得法自然“富貴來”。若不懂如此“掌中真訣”,而誤入“三不來”之地,“錢谷變成灰”在所難免。你若不信,去看看后代大富大貴者之祖墳則可明白其中,不論本文“大官之地”,還是下文“為官時代好”之龍,均是來龍行度勢態(tài)生動,結(jié)穴堂局環(huán)境優(yōu)良;好地扼或惡地,曾公文迪已經(jīng)細細“為君分”了,那用竹下翁再啰嗦。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1)
    水亦縈紆,鐵板閘鎖。(金時眼影照)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2)
               螺螄穴星飛鼠局(金時眼影照、竹下翁多言)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2

 

李三素原文

 

若然龍似水波到,為官世代好。

四畔周遮拱一峰,橫案兩三重。

龍若橫來徘徊落,用別龍好若。

二三十里到停停,恰似一龍行。

龍若遠時龍身健,拜相分明現(xiàn)。

 

水波到者,來龍如微波蕩蕩而來也。徘徊者,和緩也。停者,止也;似龍行者,活動也。遠健者,勢遠力健也,福亦然;拜相者,拜山也。

 

竹下翁插話

    來龍若似“蜈蚣節(jié)”,則有“似水波到”形態(tài);張公子微說:“兩旁有護,極清極貴。”若似“金蛇過水”,雖有水態(tài),但難成連續(xù)微波,故須有連續(xù)金星帶水形態(tài)?!?b>一峰”者,父母山或曰主山也。群山圍繞拱揖,前案近中遠分明,自是來龍到頭成局,就看穴星配合如何。橫龍入首成局,則周遭山水組合形態(tài)有所不同。龍有起伏,方有“到停停”勢態(tài)。來龍長遠,氣象萬千,則入首龍氣十足;但須有四應(yīng)之山揖手拱拜,方是結(jié)穴之時,即“龍若住時有包藏,山水自相當。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2)
           明堂闊達志深遠(金時眼影照、竹下翁多言)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3)
                 馬鞍山(金時眼攝影、竹下翁題句)

            ——東泉舊堡今何在?遺有馬鞍問時人。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3

 

李三素原文

 

龍若住時有包藏,山水自相當。

從前一卷真奇絕,楊公親口訣。

時師明掘亂安墳,那解救人貧?

若人收得此三卷,讀了人欽羨。

此中義理深且長,莫把作尋常;

見此文書人皆喜,收付巾箱里。

要知此本得來由,元出在處州。

《尋龍經(jīng)》至此終。

 

竹下翁插話

曾公文迪尋龍經(jīng)》上、中、下三篇,到此完結(jié)。曾公寫尋龍之書,如來龍翻來覆去;曾公論尋龍之理,似龍灣“義理深長”。千言萬語寄希望,就是堪輿者要明尋龍之重,“莫把作尋常”而掉以輕心。

尋龍經(jīng)》上、中、下三篇,內(nèi)容都是尋龍過程諸多要則;表述角度雖有所不同,但都涉及龍穴砂水配合問題。

如論龍之祖宗——

上篇說:“尋龍先尋宗與祖,不辨祖宗何足語。

中篇說:“發(fā)跡先看祖宗來,山頂勢徘徊。

下篇說:“節(jié)節(jié)生峰起祖宗,細認龍行路;

如論龍之行度——

上篇說:“大山高聳是真龍,踴躍奔騰儔可語。

中篇說:“大凡看龍先看勢,須用龍樓起。

下篇說:“龍未住時身頭去,認取龍行度。

如論龍之剝換——

上篇說:“真龍剝換妙難窮,仔細推尋莫失蹤。

中篇說:“大公若得小公龍,旌節(jié)起重重。

下篇說:“入穴欲得后龍遠,一起一伏健。

如論龍之護送——

上篇說:“兩邊夾從看尊卑,三里五里相隨護。

中篇說:“隨龍兩邊俱朝揖,山形諸就集。

下篇說:“龍行恰似開船勢,槳棹兩邊對。

如論龍之結(jié)穴——

上篇說:“龍若住時有明堂,入穴先看左右臂。

中篇說:“左右若得眾山揖,明堂真龍集。

下篇說:“龍若住時有包藏,山水自相當。

諸如此類,難以一一盡言;當然,各篇均有所側(cè)重。有興趣者反復(fù)閱讀,自可洞明其中奧妙?!?/span>收得此三卷,讀了人欽羨”,是否有如此體會,不妨先將《尋龍經(jīng)》“收付巾箱里”。

李公三素曾公文迪尋龍經(jīng)》三篇,緊要處作了點評,好讓后來人一目了然。竹下翁將其上博時則胡作“插話”,難免有意不對題地方。承蒙讀者厚愛,并有所轉(zhuǎn)載;更有善編輯者,按“篇”收攏博文并增添色彩,閱讀更加便利。竹下翁在此謹表謝意——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3/0509/00/944966_284016050.shtml

    李三素:尋龍經(jīng)下篇(13)
            張公九儀留題烏鴉形地(金時眼攝影、竹下翁作詩)

                    雨里尋穴似飛鷹

                    穴場未到見穴星

                    烏鴉覓食知吞吐

                    留給后人探真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