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日本作家志賀直哉創(chuàng)作的《清兵衛(wèi)與葫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十二歲名為清兵衛(wèi)的孩子十分熱衷于葫蘆,并且對于收藏和鑒賞葫蘆有著特別的天賦。有一次清兵衛(wèi)以一毛錢的價格在街邊買來一個葫蘆,從此他片刻也不離這個葫蘆。但由于上課也在擺弄葫蘆被老師當場沒收,清兵衛(wèi)的父親一怒之下將清兵衛(wèi)收藏的十多個葫蘆全都砸碎,同時也砸碎了清兵衛(wèi)愛好葫蘆的心。而被老師沒收的那只葫蘆輾轉多次,最終以六百元高價賣給了當?shù)氐母簧獭?/span> 相信讀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對被家長和學校聯(lián)合扼殺了愛好和天賦的清兵衛(wèi)感到萬分同情和憐惜,一顆在葫蘆界的新星就這樣被夭折了。聯(lián)想到當今社會,有多少孩子的愛好和天賦被家長或學校強制扼殺了呢?又有多少新星還未啟程就被迫墜落了呢?請停止這樣的悲劇重演,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成為他心中的英雄。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總是說著這句話,為了讓孩子們將來能走的更遠,過的更好,父母們總是煞費苦心。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早早的被送進了幼兒園,學習漢字、算術;稍微長大一點,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培訓班便接踵而至,鋼琴、舞蹈、主持、樂器......放學后,便奔波其中,甚至周末也不得休息。孩子累了也想過要放棄,但卻始終敵不過父母殷切的目光。家長們義無反顧的做著自己認為理所應當?shù)氖?,卻忘了問孩子一句:“你喜歡嗎?”忘了去詢問他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也忘了什么才是童年真正該有的樣子。 在學校,各種各樣的應試課程占滿了學生一天的生活;課余的作業(yè)也常常多的讓孩子們無法喘息;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的節(jié)奏更是讓人忙的腳不沾地。除了部分如音體美這樣的課程可以讓同學們短暫休閑娛樂一下,其他的時間里,學生們總是被學習、作業(yè)、考試占滿。老師們家長們總是關心這次考試的成績如何,能考上怎樣的學校,將來能找到一份如何的工作,而孩子的天賦在哪里,他們的愛好是什么,似乎并沒有很多人關心。 人們總說:要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yè),這樣才會快樂一生。但如若人們已經(jīng)不再關心孩子的愛好,只是一味地培養(yǎng)行業(yè)人才,那么到了下一代成家立業(yè)之時,又何來這一說呢?所以筆者認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個性自由發(fā)展,讓他們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變成別人想要他們成為的樣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