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李自成的鐵蹄踏進了大明皇帝的老巢,大明王朝從此走向了下坡路。而在這場事件背后,已不僅僅是崇禎政治上的失衡與連年的天災(zāi)人禍。在我看來跟多的是人性的自私與貪婪。 崇禎雖為亡國之君,惹得一身罵名,但從客觀公正的視角來打量他,其實他也算的上是勤政、英明,大明的亡不能單單算在他的頭上。1644年,本就是個不太平的日子,連年的災(zāi)禍和起義,崇禎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滿朝的文武大臣,可當(dāng)他硬著頭皮向大臣們借錢時,意外卻發(fā)生了。 要說著明朝的大臣們膽子也是大,在國難面前仍想著一己私利,各個跟個鐵公雞一般,一毛拔出來都難。就拿被崇禎要求帶頭做樣子的國丈周奎來說,崇禎本想讓他捐個十萬兩,結(jié)果他就掏了個1萬兩,還把女兒捐的五千兩給扣了兩千兩。有了這個好帶頭,更別提下頭了,一個個的假模假樣的變賣家產(chǎn),裝出一副請高樣,搞的崇禎碰了一鼻子灰,最后就籌集了二十萬兩。也不知道這些大臣們怎么想的,國家都快亡了還想著自己的“后宮亭樂”?;蛟S他們還活在大明盛世里的泡沫里,又或許他們只是想著將來換個天下而已而已??墒菍嶋H真的是這樣嗎? 李自成的軍隊,本就是農(nóng)民出生,對統(tǒng)治者階級本來就沒有什么好感。所以他們的政策就是“追贓助餉”,民間更有“闖王來了不納糧”的說法。錢既然都算到了官老爺?shù)念^上,那么周奎他們還能不知道嘛?可大家都不出,自己出豈不是虧了?就這樣,大家都這么想,都不愿意出錢,大明那么也就這么亡了。 大明亡了,李自成怎么會輕易的放過這些肥的流油的官老爺呢?再以周奎為例,李自成用夾棍之刑逼得這個老臣交出了70萬兩白銀。就這樣,又是老國丈周奎帶的頭,大明遺臣們交了七千萬兩白銀。對比他們之前的所交二十萬兩,想想真是可笑。人性之下,這些大明重臣為了一時的蠅頭小利而誤了一國大事,真不知是怎樣的心思在作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