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閱讀《The Cosmic View Of Albert Einstein》的讀后感,本書作者即愛因斯坦。黑體字部分,均為愛因斯坦自己的原文。
? 網(wǎng)絡上關(guān)于愛因斯坦的宗教,神論等言論太多,導致無神論者單純認為愛因斯坦沒有宗教信仰,宗教擁護者又認為愛因斯坦最終找到了神的歸屬感,轉(zhuǎn)而背棄科學走向神學。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的話,來回應無神論者?!?b>即使看到以我這人類的思想所認知的宇宙的和諧,仍然有人說上帝是不存在的。讓我生氣的是,他們引用我的言論來支持這些觀點。” 但,宗教信仰者也不要洋洋得意,愛因斯坦同樣說過這樣的話:“每個探索科學真理的人都會日漸相信宇宙法則中體現(xiàn)的另一種精神,一種遠遠超越人類靈魂的精神,以我們渺小的能力與它直面只會感到卑微。如此,對科學的探索會導致一種特殊的宗教情緒,而與以往樸素的宗教情感大相徑庭。”? 概括起來,就是愛因斯坦信仰的,不是人格化的上帝,而是真正純粹的上帝,這就是他的宇宙宗教。 “我喜歡在眾人面前和諧顯露的上帝,而不是一個總擔心人們行為和命運的上帝。” “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的,我對這樣還是那樣的現(xiàn)象,這種元素還是那種元素的光譜都不感興趣。我只是想了解他的思想,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jié)。”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并不關(guān)心那些人格化的上帝,也并不關(guān)心那些約束人的條條框框,他關(guān)心的是上帝體現(xiàn)的思想,也就是藏在宇宙中的自然法則,他認為,這樣的自然法則,便是純粹的上帝。 這樣的說法,或許不能讓宗教信仰者信服。其實他早年時,就已經(jīng)對權(quán)威的宗教提出了否定。 “閱讀了大量科普書籍后,我很快意識到《圣經(jīng)》里的大部分故事應該不是真的,結(jié)果我徜徉在自由思想當中,夾雜著一個青年被國家編造的謊言欺騙的感覺;那是一種很深刻的感受。對所有權(quán)威的不信任由此滋生。在任何社會環(huán)境中都保持著懷疑一切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始終伴我左右,僅在對因果關(guān)系有了更好的認知后才有所緩和。”(這是愛因斯坦年輕時的體驗) 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甚至還分析了宗教產(chǎn)生的原因。 “對原始人而言,恐懼時喚起宗教觀念的首要因素,包括對饑餓,野獸等的恐懼。因為在這個時期對因果關(guān)系還十分落后,人類意識創(chuàng)作出或多或少與自身相似的虛幻生物,認為這種生物的意識和行為導致了那些可怕事情的發(fā)生。” “社會沖動是宗教的另一具體源頭。在信徒眼中,他會熱愛和珍惜部落中的生命,人類的生命,甚至生命本身;他會撫慰悲傷和未能滿足的渴望;他會保護逝者的靈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道德概念。” "從恐懼的宗教向道德宗教的發(fā)展是人類生活的巨大進步。所有類型的宗教的共同體是他們都擁有擬人化的上帝,但在所有宗教里還有第三階段的宗教經(jīng)驗,即使它極少以純粹的形式被發(fā)現(xiàn):我們稱它為宇宙的宗教情感。” 宇宙宗教體驗式科學探索中最強大,最高尚的動力,沒有信仰的科學是淺薄的,不講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 主要資料來源: 1.Einstien,Albert and Paul A. Schilpp(trans.) 2.The world as I see it (1949,24-28,The wisdom Library of the Philosophical Library) 3.Religion and Science,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930,1-4) 4.A Centenary Volume(Cambridge ,MA:Harvrd UP,1979) 5.Cosmic Religion ,with other opinions and Aphorisms (New York :Covici -Friede,1931),102. 6.Out of my Later Years(Secaucus,NJ:Citadel,1956)21-30 ????? |
|
|
來自: 生活如此obtfia > 《興趣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