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美國總統(tǒng)特勤處保鏢,大家都會浮想出超一流高手的風范:機警彪悍,兇猛善戰(zhàn),還能隨時做總統(tǒng)的肉盾擋子彈。美國歷史上共有九位美國總統(tǒng)遇刺,四位殞命,僅有兩個保鏢有擋子彈的舉措,一個功虧一簣,一個力挽狂瀾。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約翰·肯尼迪,在迪利廣場被槍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暗殺。 事發(fā)時,肯尼迪的保鏢克林特·希爾,正站在總統(tǒng)座駕后方的車輛左側。聽到第一聲槍響,他立馬跳下保安車,狂奔追上總統(tǒng)的座駕。 希爾奮力爬上總統(tǒng)座駕的后備箱,試圖用身體擋住肯尼迪總統(tǒng)和受驚的杰奎琳。但遲了一步,刺客又連開兩槍,最后一槍正中肯尼迪頭部。 事后,希爾充滿了負罪感:“如果我能再快一點,就完全有可能擋住后面兩槍。”他最終沒能從愧疚自責中走出來,于1975年辭職并酗酒成癮。圖為希爾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的合影。 1981年3月30日下午,華盛頓希爾頓飯店門口,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參加完集會后,正準備上防彈轎車離開。 人群中突然沖出槍手約翰·欣克利,1.7秒內連開6槍,前四槍,四個人中彈。一名保鏢一把將里根推向轎車。現(xiàn)場的所有警察和軍方士兵都驚呆了,四處躲避子彈。 第四聲槍響時,總統(tǒng)特勤處保鏢蒂姆·麥卡錫挺身擋在總統(tǒng)面前,結果被擊中腹部后倒地。正是因為他勇做肉盾擋子彈,使得里根有機會進入車里,雖然中了最后一槍,卻只傷到了肺部。 刺殺現(xiàn)場一片混亂,兇手被擊倒后,保鏢拿出了烏茲沖鋒槍掩護里根撤離。 2007年麥卡錫接受采訪,他謙虛地稱,并不是自己勇敢,而是受訓后的“本能反應”,當時他只有一個念頭:用身體擋住子彈。 時刻準備為總統(tǒng)擋子彈的保鏢是高危職業(yè)。當然只要是人,再怎么勇敢敬業(yè),也沒人樂意做肉盾擋子彈,他們都會希望:“在當班時,千萬不要出什么幺蛾子,平平安安最好?!?/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