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經驗,將一件事情干完很容易,但要把它干好,讓人挑不出毛病卻是很難,所以俗話說,于細微處見精神。 腳踏實地,以燕子壘窩的精神,積小成為大成,積小勝為大勝,最終會發(fā)生很顯著得變化。細微之處需要用心觀察,是看見“廬山自古不到處,得與幽人子細窮”,是一種“直緣多藝用心勞,心路玲瓏格調高?!?/p> 01 鬼谷子說:“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譯文:推測以往的事,驗證未來的事,再參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決斷。 案例: 武王姬發(fā)進入殷商之后,聽說殷商有位長者,就前去拜見,并且問他殷商亡國的原因。長老回答說:“大王如果想知道,那么我們就等日正當中的時候,見面再說?!?/p> 姬發(fā)和周公旦第二天一早去赴約,卻找不到人了。大王感到不解,周公說:我已經了解了。他是一位君子,情理上不愿批評他的國君,所以不忍心拿他國君的過失告誡大王。 至于約定日期而不見,表示說話不守信,這就是殷商亡國的原因,他拿這點來提示大王。 周公旦通過對事情來龍去脈的分析,得到了一個正確的結論。這是他推測以往的事情,再參考日常的事做出的推斷,對大王的今后決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02 鬼谷子還告訴我們:“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p> 大意:按著事物的變化來說明整理,了解各種計謀,以便觀察對手的細微舉動。 案例: 春秋時期,智伯想攻打衛(wèi)國,先送衛(wèi)君四百匹好馬和一只白玉壁。君王非常高興,群臣紛紛慶賀,南文子卻一臉憂愁。 衛(wèi)君說:“大家都非常高興,為何你卻面露憂色?” 文子說:“無功勞而受賞賜,不出力而得禮物,不可不仔細察究一番。四百匹好馬和一只白玉壁,是小國應送大國的禮物,如今反而是大國送來的,君王應該要有所考慮、有所準備了?!?/p> 君王聽了就命令邊境嚴加防守。智伯果然暗地起兵,到了邊境不得不退軍,又感慨地說:“衛(wèi)有賢人,預先知道了我們的計謀。” 對手本來施以小恩小惠,希望麻痹衛(wèi),但是這種行為不合常理,被警覺的大臣看出來了。鬼谷子早就把這些道理思考的很透徹,預先就知道爾虞我詐的道理,為后人的成功指明了道路。 03 很多陰險的事情看起來是好事,但是只要細心觀察,就一定能找到與眾不同的地方,再參照以往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就一定能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 案例: 齊國大夫隰期彌會見田成子,田與他一起登上城臺,向四方了望,三面都非常平闊通暢,向南望去,隰子家的樹卻遮蔽了視野,田當時并沒說什么。 回去以后,隰子立刻派人將樹木砍去;才砍幾下,斧頭就裂了幾個地方,隰子馬上又叫人停下不砍。他的屬僚說:“為什么改變得這么快呢?” 期彌說:古人有句諺語說,知道深水中有魚的人不吉祥。田子即將有一些行動,這個行動非同小可,而我卻提示他我知道一些,那我一定會有危險。不砍掉樹木,不會有過錯。知道了人家所不說的,這樣的罪過才大,所以才不再砍樹了。 期彌知道,如果被別人覺察出自己了解了他的秘密,而又暴露了馬腳,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斧頭裂口提醒他事情有玄機,不能倉促行事,于是用他的細心避免了一場危機。 04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的異?,F象,有時是天上掉餡餅,有時是陌生人送東西套近乎,有時是忽然發(fā)現了不應該知道的秘密。這時我們都應該提醒自己,不要當做兒戲,有時會牽一發(fā)而動全局,必須謹慎對待。 鬼谷子告訴我們,凡事要能見事機先。一是要注意抓住機會,二是能能夠隨機應變。 機會是稍縱即逝,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注意觀察和積累,對一些看起來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也不要輕易忽略。 隨機應變更是要注意,在危機時刻要保持一種高度的警惕,發(fā)現有異常現象就結合以往的經驗,以及各種蛛絲馬跡,做出預案,不可刻舟求劍,更不能抱殘守缺。 其實這些都是建立在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盲從不刻板的基礎上。細微之處便是清晨透過窗戶的一抹暖陽,是破土而出的嫩芽,是靜夜里的一聲蟲鳴,是喧鬧中聽見雨滴落在掌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