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的幾場臺風臺風在氣象學上的名字叫做熱帶氣旋,它行蹤捉摸不定,破壞力巨大。來看看歷史上那幾場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的臺風,希望這樣的歷史再也不要重演。 哥倫布的早年航行到美洲時,曾聽本地人說過超強的風暴。本地人把它尊為“Huracán”,即風神。直到他的第四次航行,哥倫布才親眼見到風神的真面目。在風暴中,三十多條船,連同船上要覲獻國王的財寶,通通沉入海底。哥倫布不禁哀嘆:“我們只剩下死亡了?!?/p> 哥倫布遭遇的是一場熱帶氣旋,熱帶氣旋是一種全球性的天氣現(xiàn)象。西太平洋的亞洲人稱呼它為臺風,大西洋岸的美洲人稱它為颶風。 鐵颶無情 一場臺風給美軍造成的損失超過了常規(guī)軍事行動 從古至今,熱帶氣旋都是海軍的噩夢。 1274年,大元皇帝忽必烈剛剛奪取了襄陽。宋蒙博弈的關(guān)鍵棋子落下。南宋的門戶大開,再難以阻擋蒙古人的鐵騎。忽必烈坐在大都新落成的宮闕中,享受著萬國來朝的威風。然而忽必烈派往東方日本的信使卻遭到冷遇。不降則殺,這是蒙古人的傳統(tǒng),哪怕是海外的日本列島。忽必烈的水軍早已在襄陽之戰(zhàn)中鍛煉成熟。附庸高麗既熟悉海船的建造,也曉得對馬海峽的水路。蒙古人、漢人和高麗人組成了一支四萬人的聯(lián)合部隊,準備踏平張狂的島國。 大軍在福岡附近的海灣順利登錄。日本武士被蒙古騎兵沖得七零八散,無法建立有效的防御。到了傍晚時分,天空下起了雨。沖殺了一天的蒙古騎兵撤回船上,等著明日再戰(zhàn)。但第二天早上,海面上卻飄滿了木屑和尸體。前一夜臺風經(jīng)過海灣,蒙古船被風浪推動,撞上岸邊懸崖,蒙古軍隊損失了13000多人。 5年后,蒙古再次卷土重來,糾集了兩支大軍,總數(shù)達到14萬。早有準備的日本人支撐了六周,直到臺風又一次來襲。持續(xù)了一兩天的臺風摧毀了蒙古人的大部分船只,侵日計劃再次破產(chǎn)。臺風兩次拯救日本,被日本人尊為“神風”,從此,蒙古人再沒能出征日本。 1944年12月,二戰(zhàn)已經(jīng)臨近尾聲。墨索里尼被意大利國王罷免,躲到意大利北部。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把坦克開進巴黎。蘇聯(lián)發(fā)動巴格拉季昂行動,把戰(zhàn)線推向華沙。此時,美軍第三艦隊正準備進攻菲律賓的主島呂宋島。帶隊的是美國海軍上將——外號“蠻?!钡墓栁鳌K盏较耐陌l(fā)來的一封含混不清的電報:一個熱帶風暴正在形成,并有可能向西北方向移動。 隨船的氣象學家推測熱帶風暴并不強,第三艦隊的雷達員們也只顧著提防可能出現(xiàn)的神風特攻隊,把屏幕上的云雨當作煩人的干擾。直到陰雨密布,風浪翻滾,臺風到來。三艘驅(qū)逐艦最終沉入海底,搭載的831名船員中只有74人艱難生還,這場臺風造成的損失超過了常規(guī)的軍事行動。 命運轉(zhuǎn)移 臺風曾讓歐洲殖民者放棄加勒比地區(qū) 1780年,北美殖民地正與宗主國英國激戰(zhàn)。英國海軍的封鎖讓商品出口變得困難,北美的經(jīng)濟遭遇毀滅性的打擊。與此同時,加勒比海的經(jīng)濟正繁榮。加勒比海島適合甘蔗的種植,西班牙人、英國人和法國人爭著把蔗糖運回歐洲,賺取豐厚的利潤。在蔗糖經(jīng)濟的刺激下,海島聚集著航海家、商人和奴隸販子,人手一杯朗姆酒,幸災(zāi)樂禍地談?wù)撝泵赖膽?zhàn)事。 和平的氛圍中,颶風到來。溫暖的加勒比海素來是颶風的溫床,島民們早已習慣了。但十月接連發(fā)生了三場颶風,強度都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第一場颶風卷起六米高的風暴潮,沖上牙買加海岸,破壞了島上的大部分建筑和甘蔗田。僅一周后,第二場颶風造訪加勒比海,掃過人口密集的海地、多米尼加和波多黎各,帶走了22000條人命。 加勒比海的甘蔗經(jīng)濟幾乎被完全摧毀。城鎮(zhèn)被夷為平地,道路完全被沖毀。尸體泡在水中,引發(fā)橫行的疫病。駐扎在加勒比海的英國海軍同樣損失慘重,再難以完成封鎖北美海岸線的任務(wù)。加勒比的歐洲人焦急地尋找任何一只返航船,想要逃離危險的加勒比海。整個地區(qū)的人口驟降,再難以恢復(fù)元氣。更要命的是,幸存者講述颶風中的可怕經(jīng)歷,通過報紙造成了強大的影響,加勒比海從此成為危險的代名詞。 到了1900年,颶風再次決定了兩座城市的命運。加爾維斯敦城與休斯頓城正在競爭德州領(lǐng)頭羊的地位。這年8月,加勒比海上的颶風向西北方向移動,靠近加爾維斯敦。當?shù)厝俗孕诺卣J為,建在淺灘上的加爾維斯敦不會受到颶風影響。 諷刺的是,海水溫暖的淺灘正好補充了颶風的能量。在加爾維斯敦登陸的颶風忽然增強,時速達到每小時一百多公里。潮水涌入城市,沖毀了木制房屋。全城人泡在五六米深的水里,抓住水上的木板艱難求生。潮水退去時,全城的3600座建筑已經(jīng)成為平地。許多尸體泡在水中,早已腐爛,只能盡快焚燒。 政治風暴 中日矛盾的歷史也離不開一場臺風 日本明治維新之后,武士階級無法融入新的經(jīng)濟體制,造成社會的不穩(wěn)定。日本政府積極籌劃海外擴張,以便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日本武士們逐漸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臺灣。1871年10月,一艘琉球客船遭遇臺風,漂流到臺灣。幸存者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遇上原住民,54人慘遭出草。日本人正好拿住話柄,派兵征臺。等到李鴻章調(diào)集淮軍入臺時,日軍已經(jīng)掃蕩半個臺灣。受熱病困擾的日本人借機講和,這場小規(guī)模的摩擦,成為未來中日對壘的起點。 熱帶氣旋給巴基斯坦帶來了更大的政治動蕩。1947年,英國撤出印度。英國人按照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區(qū)分,把原來的統(tǒng)治區(qū)域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部分。西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河流域,東巴基斯坦則包括了恒河的下游。這樣的領(lǐng)土設(shè)計讓印巴雙方都受罪。印度陷入巴基斯坦的東西包夾,每天提心吊膽。巴基斯坦的總理打飛的往返自己的兩塊國土不說,還要應(yīng)對東西巴基斯坦越來越濃厚的對立情緒。 1970年,東西巴基斯坦的對立達到頂峰。正當此時,一個熱帶氣旋在印度洋面上形成,并北移到孟加拉灣。熱帶氣旋登陸東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國土被海水淹沒。遇難人數(shù)在30萬到50萬之間,是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zāi)難之一。氣旋過后,殘骸和動物尸體長時間泡在水中,隨時可能醞釀大瘟疫。 與反應(yīng)迅速的國際援助相比,西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幾乎什么也沒做,災(zāi)難激起民眾的憤慨。在下一個月的大選中,東巴基斯坦政黨贏得全面性的勝利。當軍政府再次阻撓東巴基斯坦出身的總理上任時,一場戰(zhàn)爭爆發(fā)了。印度立即把握到機會,出兵支持東巴基斯坦的民兵,打敗了西巴基斯坦的武裝。氣旋過后的4個月,東巴基斯坦宣布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加載完畢 (責編: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