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教大家人臉基礎(chǔ)知識及其畫法。不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人們一般往往先看臉(唔,看臉的世界~)。在藝術(shù)作品中也是如此:看畫的時候都會第一眼看畫中人物的面部。只有掌握了面部的畫法,才可能畫出栩栩如生的人像畫作。所以,人臉畫法非常值得研究。
我會在本教程教大家三個基礎(chǔ)知識:比例、五官特征和透視。
1.正臉的畫法
顱骨大致是一個圓形,圓形下方嵌入橢圓形的下巴。整體看似一個上寬下窄的雞蛋;(圖1)
分別畫出一條橫線和一條豎線,兩條線分別是各自的中線,構(gòu)成十字;(圖2)
分別標(biāo)出橫線左右兩部分的中點,雙眼位置位于這兩個點上;(圖3)
將豎線下部分均分為5小段,即在這段線上標(biāo)出4個點。(從上到下)第2個點為鼻尖位置,第3個點是嘴部位置;另外,上眼瞼到鼻尖之間為耳朵位置(見藍線),不過只限于正臉的前提下,如果抬頭或低頭就不是這樣了;(圖4)
將豎線上部分均分為4小段,即在這段線上標(biāo)出4個點。(從下到上)第2點到第3點之間大致為發(fā)際線位置。(圖5)
臉的寬度大概等于5只眼睛的長度;
兩眼的距離等于一只眼睛的長度。不過這個等式并非不變的,有的人眼間距寬有的窄(眼間距寬給人一種孩童單純的眼神,而眼間距很窄則傳遞某種不信任的信息);
下唇到下巴的距離等于一只眼睛的長度。
=耳朵的長度
=發(fā)際線到眉毛的距離
=眉毛到鼻尖的距離
=鼻尖到下巴的距離
=瞳孔到瞳孔的距離
想知道更多規(guī)律點擊這里
什么是【三庭五眼】?
2.側(cè)臉的畫法
從側(cè)面看:頭部的形狀還是類似雞蛋,但指向了另一個方向。 用豎線將頭分為前(面部)和后(頭骨)。
從頭骨看:
耳朵正好在豎線上。跟正臉一樣,耳朵長度依然是上眼瞼到鼻尖的距離;
頭骨的深度,大概處于下圖步驟4中的兩條虛線之間。
從面部看:
各部位位置跟上面的一樣;
鼻根大致與橫線重合或略高于橫線;
按照正臉的方式將豎線均分為9小段,則眉毛最高處位于第1點(從橫線 由下往上)。
1.眼睛和眉毛
眼睛是由兩個弧線構(gòu)成的杏仁狀。眼睛沒有特別的規(guī)則,畢竟每個人眼睛都不一樣,但是大部分眼睛是這樣的:
外眼角位置會略高于內(nèi)眼角,不能反了;
若將眼睛比作杏仁:內(nèi)眼角是圓的部分,而外眼角則是尖的部分;
眼睛的細節(jié):
正常向前看時,虹膜部分被上眼瞼覆蓋。如果向下看,虹膜會與下眼瞼接觸,或者瞇眼睛的時候下眼瞼也會覆蓋部分虹膜;
睫毛的方向為向外走勢,下眼瞼的睫毛比較短(很多時候可不必畫睫毛);
是否要畫內(nèi)眼角的淚腺和下眼瞼的厚度效果,取決于個人風(fēng)格,細節(jié)越多不代表畫就越好看。另外,畫紙越小,細節(jié)要越少;
眼瞼的褶皺同上。如畫紙?zhí)o法表現(xiàn)這些細節(jié),忽略了也沒關(guān)系。
從側(cè)面看眼睛,眼睛呈箭頭狀,兩側(cè)即上眼瞼和下眼瞼。其實在現(xiàn)實中,如果從側(cè)面看眼睛的話,多數(shù)看到白色,而看不到虹膜。我的作品收到很多人反饋,說我畫的眼睛看起來好奇怪,有時我都不得不屈從大家而畫出虹膜。
關(guān)于眉毛,教你最簡單的方法:順著上眼瞼的曲線畫眉毛。大部分眉毛朝內(nèi)的部分更低更粗也更長,外側(cè)更高更細也更短。(黑粗直的網(wǎng)紅眉不在此討論范圍)
從側(cè)面看眉毛完全變了樣,變成了“逗號”。而逗號似乎是睫毛的延續(xù),然后卷曲到眼睛上方——有時候眉毛確實看起來是和睫毛相連的。
注意眉毛和睫毛的關(guān)系
2.鼻子
鼻子形狀大致是楔形,在畫之前要把鼻子想象成三維立體會更好畫。
我們將鼻梁簡化為一個平面、鼻子兩側(cè)和底部也簡化成平面,從而把鼻子看作是一個立體楔形。注意鼻孔的的走勢——下圖中由鼻翼向鼻隔膜卷曲才是對的,而不是打×的那個小圖。
鼻子看著好畫其實很難,新手不知道要用什么線或者哪些線條該省略。從正面看鼻子,可以看到鼻子的外輪廓線,但很多時候只需畫鼻子底部的鼻翼、鼻隔膜和鼻孔就OK了,卡通漫畫就更簡練了。當(dāng)鼻子處于側(cè)面視角的時候,鼻梁的線條就得畫出來。
要想畫好鼻子,還是得多看多畫。畫任何東西都一樣,熟能生巧。建議多去看其他人的作品,看漫畫的時候留意漫畫角色的鼻子是怎么畫的。
3.嘴巴
首先畫出嘴唇間的狹縫,這是構(gòu)成嘴巴的重要線條。這條線不是簡單的曲線,從左到右有很多細微的彎曲變化??磮D例,曲折變化的線條更能呈現(xiàn)嘴唇的真實感。另外,注意它和上唇的波動關(guān)系。嘴唇中央可能瘦薄也可能寬厚,但大致走向是一致的。想把這條線畫對稱并不容易,建議從中心開始,先往一個方向畫,再接著畫另一部分;
上唇有兩個看起來比較尖的唇峰。但作畫的時候不必畫那么尖,可以用平滑的曲線來畫,甚至可以畫成沒有唇峰的上唇;
下唇的輪廓線就比較平滑,甚至接近一個半弧形,因此下嘴唇比較好上手一些;
上唇一般都比下唇薄一些,總體長度也比下唇短一些。在畫的時候盡量把上唇畫更精細一些,因為下唇有陰影就可以表現(xiàn)出來;
從側(cè)面看,嘴唇呈箭頭形狀,上唇的突出部分變得清晰可見。上下唇簡單比較就是:上唇比較平斜,下唇比較圓滑;
從側(cè)面看嘴唇間的狹縫時,嘴唇是向下傾斜的。即使在微笑的時候,也是先向下傾斜(或彎曲),然后再微微上揚。切勿直接把嘴唇畫成向上傾斜。
4.耳朵
可以將耳朵看成由若干個字母U和C構(gòu)成的。耳朵的輪廓像C形,在這個C里面則有個倒U形。在耳垂之上有一個由較小的U和C相連而成的形狀。這些線條總體都在耳道邊纏繞,具體規(guī)律自己多看多畫才能熟記。你也可以將耳朵簡單看成一個被拉伸了的@形。
看正臉時耳朵的形狀:
外耳廓大致是一個倒U形,此時會看到突出來的耳屏——類似從上看盤子是圓的,但從側(cè)面看的話就看成橢圓的,而且還看到突出的盤底;
耳垂呈水滴狀,與耳朵整體形狀有點分離感,有點像獨立的部位;
從正臉看到耳朵的大小,取決于個體差異。
從背面看,耳朵整體是和頭部分隔的:通過漏斗形的耳殼相連(耳朵像個喇叭)。畫的時候大膽畫出這個部分,從這個角度看耳朵時候,是否畫好這部分很關(guān)鍵。
輪廓線大致為圓形的頭部,它的透視應(yīng)該比較好理解的。但是,作畫觀察的時候就沒那么簡單了,從不同角度看頭部都有變化:某個部位凸出、某部位下凹、某些部位又相互重疊……比如,鼻子、顴骨、嘴唇等是向外凸的,而眼窩、嘴巴兩側(cè)的臉頰則一般來說是向里凹的。
如想畫一個圓就用一條曲線勾勒就行了——這是二維畫法,用簡單的輪廓線就可以概括一個物體的特征?,F(xiàn)在大家來轉(zhuǎn)變一下思路,從二維轉(zhuǎn)三維。
用雞蛋來舉例:雞蛋是圓的,但是雞蛋在現(xiàn)實中是三維立體的,如果單用一條曲線畫成橢圓的雞蛋形,那也只是二維。要畫出三維的雞蛋就得有很多線來構(gòu)造——就像地球儀上的密密麻麻的經(jīng)緯線一樣。
試著畫出頭立體的頭部,看下面不同角度頭部的圖像,在腦中留下印象,不必都畫出來。
低頭
所有曲線向下彎曲,耳朵往上偏移;
鼻子比較突出,鼻尖超過了上文提到過的那條橫線,靠近嘴唇甚至遮住嘴唇。而且從這個角度看,鼻子沒有太多細節(jié);
眉毛的曲線變得略平直,這也是曲線透視的方式;
眼睛的上眼瞼看起來很突出,可以明顯看到覆蓋著眼球的曲線;
上唇幾乎不見,而下唇也顯得更大;
由于透視,嘴巴可能看起來是微笑的。因此,從這個角度畫嘴巴的時候要注意,如有必要就做適當(dāng)調(diào)整。

抬頭
與低頭相反,曲線向上彎曲,耳朵往下偏移;
看到平時看不到的上唇的細節(jié)。整體看似在噘嘴;
眉毛看起來更彎曲。下眼瞼也向下彎曲,眼睛看起來變小了;
清楚看到鼻子底部及鼻孔的細節(jié)。

側(cè)背面
幾乎是從正背后看的時候,顴骨和額頭凸出明顯。頸部的線條靠近耳朵,部分遮住了下巴。只看到一小撮睫毛;
看到半段眉毛,下眼瞼飽滿突出,臉頰有明顯的曲線,從臉頰處露出鼻尖;
出現(xiàn)眼球和嘴唇(唇間縫隙很細窄),下巴曲線與頸部曲線相連。鼻孔旁邊還會看到微微凸出的臉頰。

修行靠個人
學(xué)畫畫不僅要勤奮還要學(xué)會靈活練習(xí)。不論在街上還是在咖啡店里,都可以拿起紙筆快速觀察并描繪一些有意思的面孔。
不必擔(dān)心細節(jié)或者是否畫對,這種練習(xí)主要為了讓你系統(tǒng)理解不同角度的人臉特征。
如果你真有心想從畫雞蛋開始。建議你拿個真雞蛋來畫(煮熟的比較安全)。在雞蛋上面分別畫出幾條圍繞著雞蛋的中線(比如兩條縱向一條橫線)。
練習(xí)的時候,切換不同角度并畫出你所看到的雞蛋的輪廓。這種方法可以讓你理解不同距離和線條在透視中的變化。
然后可以在雞蛋上面添加幾個小元素。觀察雞蛋朝不同方向移動或旋轉(zhuǎn)的時候,這些元素有什么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