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高興在這次培訓中看到把教師的溝通和合作能力作為《教師專業(yè)標準》的一個模塊,《教師專業(yè)標準》非常明確地提出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關系,這個提法實際上是在重新定位師生關系。早在《學記》中就有這樣的提法“親其師而信其道”,可見與學生溝通和合作好了,學生可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信息源。 第一、平等對待。 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真空狀態(tài)”,即創(chuàng)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作為一名老師,喜歡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難,難得是喜歡后進生,把優(yōu)秀學生與后進生放到平等的地位對待。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或差,品行優(yōu)良或不端而愛憎有別,而應是一視同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著名的教育 第二、學會了解。 了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性格、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談話切中要旨。工作中要了解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進展,這些進展在技能上的表現(xiàn),是否存在身體疾病,學習困難,情感疑難。進入新班級,了解學生是否適應自己的語言,行為方法,工作習慣,有哪些看法。在與家長接觸中要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習慣、親情關系甚至收入或變故,把握學生思想的脈搏,溝通合作才能有的放矢。 第三、專心傾聽。 要專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真實想法,尊重孩子們的求知欲,鼓勵孩子發(fā)問,并善于傾聽他們的問題;只有傾聽,才能捕捉到來自學生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幫助學生仔細分辯別人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清晰性、復雜性、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只有傾聽,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教師的傾聽會使學生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問題已經(jīng)被引起老師重視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 第四、愛心澆灌 師愛是教育的靈魂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最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這種愛形成了學生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行為追隨,愿意聽老師的話,愿意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正能量。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chǎn)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nèi)心世界。班里有位學生作業(yè)馬虎,各門功課一塌糊涂,我沒有放棄他,經(jīng)過了解原因是因為學生是半路轉(zhuǎn)進來的插班生,前兩個學期來的,當時人地生疏,,難以適應,學習落下,自信心不足。這種情況下,我首先幫助他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是集體的一員,學習慢慢也就上來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