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治療腹瀉特效新穴的發(fā)現與臨床運用_斷腹瀉 自1 990 年筆者發(fā)現該穴以來,凡遇瀉泄、腸炎之類的疾病;只采用本穴一穴點治、一般最多 1分鐘便治愈,10年來的經驗證明,采用該穴治病,方法簡單,時間最少,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遠非任何藥物可比。- 1. 臨 床資料:- 門診 病 人中最大80歲,最小的有未滿月的新生兒;有急性腹瀉1天達38次的、有痢疾、腸炎數月的,有還未作過治療的,也有老是輸液、打針、吃藥無效的。- 2. 治療 方法:- 2.1 .穴 位。斷腹瀉穴.位于足臨泣與地五會之間,大約于腳小趾與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會穴約1分處是穴.以手食指輕按,凡腹瀉患者,該處壓痛。- 2.2 .取 穴 :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腳,任取1穴即可。- 2.3 .治 療 :點穴、針材.- 點穴 時 、醫(yī)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輕輕揉動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夠了,然后心里默默地邊揉邊數,從1數到60即可?數數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鐘為限,適當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鐘都沒關系,如用針刺,以5分或1寸毫針直刺,深度為1分左右,進針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轉,時間與點穴同?筆者多用點穴法.- 3. 療效 觀察:- 3.1 .療 程 :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療程計,凡急癥或輕癥,一般1次可愈,特別重的和病程長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鐘,也不過數日可愈。- 3.2 .療 效 :筆者專用此穴治療腹瀉病人10余年、幾乎都是1次治愈,只有1例治療了3天,另有1例治療3日后其母說無效而改用它診.- 4. 典型 病例:- 陳亞 男 、男,1歲半,住貴州省大方縣人量鄉(xiāng)上街。由父母帶領前往求治,其母代述,患兒上吐下瀉近1月,先在八堡鄉(xiāng)幾個小診所治療,后又轉畢節(jié)市人民醫(yī)院治療,一直吃藥、打針,輸液不見好轉,每日腹次數十次。筆者在首次治療過程中也親見拉了1次。當日中午治后已見好轉,次日僅拉4次,嘔吐也停,第3天僅解大便1次,大便也轉正常,經3天治療,至第4日完全恢復正常而停治,隨訪2年,一切安好。- 5. 討 論 :- 腹瀉 一 般在臨床上分為食物中毒性吐瀉,痢疾,腸炎等。食物中毒的情況引起腹瀉的比較多,有的是因食物變質,有的是佐料配伍有錯誤,有的是在熟的蔬萊中混雜有生冷,有的是食人油膩食物后誤喝生水,有的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生白礬或其它容易引起腹瀉的品種,這些情況發(fā)生的腹瀉,采用本穴治療,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而對腸炎、紅、白痢引起的腹瀉,本穴的療效照樣明顯。在腹瀉病患中還有一種是并非因生冷或有毒有害的食物引起,比如平常素食為主的人突然大且食人高脂肪食物,農村在秋糧剛熟時突然大量地貪口福嘗鮮等,這應該叫做更食性腹瀉,在貴州農村,一般叫做換肚皮,引起這種應瀉的原因是新食物的特殊成分還與那個患病者的腸胃內部環(huán)境不相適應,根本就不是什么細菌和病毒的問題。- 對于更食性腹瀉,用這個穴位治療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地五會穴- [定位]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趾關節(jié))的后方,在第四、五跖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處。- [解剖] 有足背動、靜脈網,第四跖背側動、靜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 [主治] 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內傷吐血。-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配伍] 配耳門、足三里治耳鳴、腰痛。- 斷腹瀉穴.- 位于足臨泣與地五會之間,大約于腳小趾與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會穴約1分處是穴.以手食指輕按,凡腹瀉患者,該處壓痛。[-光明覺照 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