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管理者在剛剛升職的一段時間,總會做出很多錯事。 他們的領導也認為他們可以迅速憑借之前的經驗,做好現(xiàn)在的管理工作。實際上對于人際關系上的處理,遠遠比業(yè)務上難上很多倍。 新任管理者依靠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如果不在認知層面進行改變,就無法在新崗位上做出成績。而大部分公司也沒有給這些新領導做過培訓,公司仍然認為這些人,既然在專業(yè)上可以做的優(yōu)秀,在管理上也可以通過實戰(zhàn)來獲得管理經驗。 這就存在一個誤區(qū),新任管理者在這個經驗積累過程中要承擔巨大風險,畢竟相對個人完不成任務的影響程度,團隊完不成任務對公司的損失要大很多倍。另外,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自由發(fā)揮形成的管理風格,對下屬解決問題的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與人溝通都有很大影響。 新任管理者要從思想和實際行動上做出改變,工作中以身作則,敢于承擔責任。擁有自信心,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問題方式,才能夠領導團隊,使團隊有戰(zhàn)斗力,獲得績效。 1.敢于承擔決策責任 管理者在做決策時,要有我是決策者的決心。 要敢于對結果負責,要敢于承擔責任,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更加慎重對待每一次要決策的事情。 不管是收集信息、做出判斷,他們都會盡全力,因為這件事和他們自身的利益相關。 “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 ?!笔锹殘鋈耸炕镜穆殬I(yè)素養(yǎng)。 有些管理者在重要問題上不發(fā)聲,不做出決策,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去承擔,逃避責任。也許是害怕做錯了“丟面子”,也許是害怕決策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拖延、不作為所帶來的后果影響整個團隊的績效和士氣。 積極主動地參與決策,他們會快速成長起來,逐漸在工作中得到大家認可。尤其是新任管理者,要迅速在崗位上做出成績,否則長時間得不到領導和大家的認可,難以勝任管理者的崗位,最后只能離開。 他們的責任是帶領團隊完成任務,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培養(yǎng)下屬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他們不應該過多的控制細節(jié),不應該在出現(xiàn)問題時就立即沖上去解決,而是要作為軍師的身份,幫助分析問題,培養(yǎng)下屬獨立完成問題的能力。 有能力的管理者知道什么事情該自己決策,什么事情應該下屬來決策。在團隊管理的過程中,有些管理者,什么事都要參與決策,一些小的事情不但浪費管理者的時間,也讓下屬無法決策。如果決策是正確的,員工沒有成就感。如果決策是錯誤的,員工也沒責任,最終無法成長起來。 2.擁有自信心 管理者不要什么事都懷疑自己,當困難到來時,才是真正考驗他們的綜合能力時,團隊協(xié)作、抗壓力、情緒管理能力。管理者一定要擁有自信心,如果一開始認定自己是失敗的,那任何事情做起來終將失敗。 2008年,我在一家外企工作,公司是做軟件外包的項目。每個項目的周期非常短,一般只有3個月左右。在項目開始時,都會舉行一個啟動會,鼓舞團隊士氣。在一次項目啟動會上,有一個組的負責人是臨時從其他部門調過來的。部長在飯局上和大家酒過一旬后,便常規(guī)式的問大家有沒有信心把項目做成。輪到這個負責人開口時,他特別緊張的說,還沒有準備好。酒桌上立即安靜了,后果可想而知了。這事可以反過來想想,下屬聽到領導說這事咱們先干著,但是能不能干好領導也不知道。跟著這樣的領導干,大家全都沒信心了。 即使真的沒有信心,也應該拿出試試看的態(tài)度。員工從管理者身上看到職業(yè)精神和樂觀的態(tài)度,他們也會有同樣的表現(xiàn)。環(huán)境會影響人,特別是管理者身上的負面情緒,它的影響范圍更大,影響時間也更長。 在團隊管理中,皮格馬利翁效應會對大家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用電氣的前任CEO杰克·韋爾奇、有“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還有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等等都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踐者。“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與雅各布森做了一項研究。他們找到了一個學校,然后拿到一份學生名單。在經過隨機抽樣后,他們給了校方一份名單。并告訴校方,這些名單上的孩子有天賦,發(fā)展?jié)摿薮?。并示意校方,別告訴他們。有趣的是,無論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還是在未來幾年的發(fā)展上,被“選中”的孩子們都獲得了更好的發(fā)展。 當你認為一件事情注定會往不好方向走的時候,便降低了對這件事的努力程度,導致事情真的往不好的方向發(fā)展,驗證了預言,踏入惡性循環(huán)。 當你認為你比別人優(yōu)秀的時候,你會要求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從而真的比別人做的多,然后獲得激勵,驗證了預言,踏入良性循環(huá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