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廟布局 馬上就到國慶假期,很多人的出行計劃中想來會有爬山逛寺一項。 10月1日 很多朋友穿過古道、走進寺廟不僅是為了在幽淡的檀香味中,尋覓清凈,假期之際放松自己。??? 另外,也在擱淺紛擾的時候欣賞中國這些經歷千年風雨流傳下來的寺廟建筑。 中國南北朝時期興建寺廟成風。 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都城洛陽內外有一千多座寺廟。唐朝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南朝寺廟之多。 這些寺廟建筑記載了中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中國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wěn)定的審美心理。 而這樣的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那么這些流傳下來的寺院各殿是如何布局? 今天就為大家講講一些寺廟建筑的大體布局。 山 門 一入寺院,便是三門殿,也稱“山門”。 寺廟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 又稱“三門”,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分別象征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許多寺院將山門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間那座大門蓋成殿堂式,叫“山門殿”。 殿內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相向,手持金剛杵以鎮(zhèn)懾妖魔鬼怪。 鐘樓鼓樓 進山門之后,有鐘、鼓二樓相對。左(東)為鐘樓,右(西)為鼓樓。一般早晨先敲鐘,以鼓相應;傍晚則先擊鼓,以鐘相應。 天王殿 較大的寺廟都有天王殿。 進山門之后,兩旁的鐘樓、鼓樓和中間的天王殿構成寺廟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正中為袒胸露腹的大肚彌勒佛,彌勒佛身后大屏風背面為韋馱菩薩,它一般身披鎧甲,手持降魔杵。
彌勒佛的兩側有四大天王護衛(wèi):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大雄寶殿 在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 一般殿堂為三開間,大雄寶殿則為九五開間。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通??逃性撍滤旅浔眲t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
大雄寶殿里,一般供奉釋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一般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二十諸天或十二圓覺像。不過,大多數都為十八羅漢像,兩側各九尊羅漢。
規(guī)模較大的寺在大雄寶殿兩旁還有東西配殿。大殿的東邊配殿一般是伽(qié)藍殿。西為祖師殿。 放生池 建在寺院山門前,池的大小視寺的規(guī)模而定。如福州涌泉寺山門前的放生池,就比較大。放生池還能起到貯水作用,可用來救火。 ![]() 碑樓、碑亭、亭臺 碑樓是寺院用來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樓閣,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曬雨淋而風化破損。造型多為方形,四面開門,中間端放大碑。 碑樓頂部為重檐歇山式,與鐘鼓樓樓頂樣式相似。碑樓一般建在大雄寶殿前面院子的兩側,數量有一對、兩對、三對。 有的寺院不建碑樓、碑廊而建碑亭,作用與碑樓、碑廊相同。 ![]() 此外,有的寺廟還有圖碑,一些千年古剎還把歷代石碑包括已廢毀的寺廟內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 這也是非常有參觀價值的地方。 ![]() 看過這些,大家是不是發(fā)現中國寺廟建筑其實也有很多門道呢?希望假期大家放松身心之余,能在廟宇間更了解中國寺廟建筑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