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永
還記得《小別離》里的場景嗎?黃磊演的爸、海清演的媽,以為女兒早戀了,等女兒睡下后,偷偷摸摸拿女兒手指去解鎖手機,女兒翻個身,兩人嚇得半死……如果女兒用的是最新款iPhoneX,要解鎖手機對著臉一照就成。 就在蘋果發(fā)布帶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的新品時,人臉識別技術已經(jīng)在國內(nèi)開始應用,一大波“刷臉”場面紛紛出現(xiàn)。 突然間,“刷臉”時代那么真實地來到了人們的眼前。 一個“時代”的開啟 不需要身份證、不需要銀行卡,臉對著攝像頭,按提示操作幾下,錢就自己“吐”出來了。 這不是科幻片里的場景,而是發(fā)生在貴陽農(nóng)行兩臺自動取款機前的真實一幕。這兩臺機器,近日上線了“刷臉取款”功能,用戶不帶卡,直接刷臉取款。為降低安全風險,目前刷臉取款系統(tǒng)限定用戶每日取款累計不能超過3000元,但據(jù)說很快會在全國推廣。 不僅是取款,就連乘火車、坐飛機也要靠刷臉了: 8月21日,武漢火車站宣布全面刷臉進站; 8月23日,百度宣布與首都國際機場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共同打造智慧機場,以后刷臉就能登機; 9月1日,支付寶宣布開啟刷臉支付; 9月5日,有記者體驗,杭州大量賓館不用身份證,刷臉便可入住…… 人臉正在被添加越來越多的功能:身份證、登機牌、火車票、通行證,甚至付款碼。 一個“刷臉的時代”開啟了。 早已不是一個新名詞 “刷臉”打破了大眾平靜的生活,但其實,在科技界,人臉識別技術早已不是一個新名詞,對它的研究開發(fā)已有時日,只不過最近技術成熟走向社會應用。《科技之巔2》一書用專門的篇章詳細介紹了刷臉支付。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并預測其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潛力,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犊萍贾畮p1》 收集了2012年至2016年的50大突破技術;《科技之巔2》則梳理了2017年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并邀請全球科技領域權威專家作深度解讀。刷臉支付便是《科技之巔2》列舉的10大技術中的一項,另外9項分別為強化學習、360度自拍、基因療法2.0、太陽能熱光伏電池、細胞圖譜、自動駕駛汽車、實用型量子計算機、治愈癱瘓和僵尸物聯(lián)網(wǎng)。 得益于網(wǎng)絡支付平臺的興起,支付方式變得越來越便捷,特別是手機端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讓手機成為另一個錢包。 但方便的同時,人們對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增加密碼的復雜度,人們還利用指紋、虹膜甚至聲波等這些每個人特有的生物特征來進行識別。比如手機端支付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是另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它也成熟了,于是被投入市場,成為開機的“密碼”,而當它融入網(wǎng)絡支付中,就成了“刷臉支付”。 軍方警方的重要手段 盡管本質上,刷臉和刷指紋、虹膜并無區(qū)別,但刷臉的安全性要高于指紋和虹膜。 世界上幾乎沒有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指紋識別很早就被應用于刑事鑒定中,但指紋識別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是活體檢測生物指標。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反映被檢者的生存狀態(tài),這就給造偽提供了可能。 在這一點上,虹膜優(yōu)于指紋。虹膜識別是針對虹膜中的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jié)特征進行識別;但在人死后,瞳孔放大會導致虹膜的自然消失。所以,電影《天使與魔鬼》中,人被殺死后取出眼球進行虹膜識別的做法其實是不可行的。而且,虹膜識別的特征點高達256個,理論上誤認率達到0.0001%的水平,遠優(yōu)于指紋識別的0.8%和人臉識別的2%。 但是,人臉識別作為身份識別技術,擁有其他生物特征識別所沒有的特點——自然性和不被被測個體察覺。所謂自然性,是指這種識別方式是一種自然的方式,人類不就是通過認臉來認人的嗎?因此,這種技術可以幫助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使其越來越接近人類。 所謂“不被被測個體察覺”也是顯而易見的,人臉識別能夠在被測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人臉識別曾作為軍方、警方識別身份的重要手段,常見于遠程打擊的身份驗證環(huán)節(jié)。電影《天空之眼》中就展現(xiàn)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的精確度:該系統(tǒng)由無人機攜帶的超高清攝像頭以及地面情報人員設法獲取的實時影像作為信息來源,再由精確的識別軟件對目標面部的特征點進行交叉對比,一旦多個特征點甚至全部特征點與預設目標符合,系統(tǒng)便給出結論,并詢問是否可以進行攻擊。而在實施遠程打擊之后,還需要對擊殺目標進行生存確認。電影中此時的目標已面目全非,但系統(tǒng)仍針對目標耳部的多個特征點進行了準確識別。 刷臉解鎖或取款,不過是將人臉識別技術從軍用市場轉到了民用市場,只需在手機上或自動取款機上安裝普通的攝像頭、數(shù)碼攝像機即可。 第一個刷臉支付的國家 《科技之巔2》一書還只是預測刷臉支付即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應用,沒想到,書剛出版,中國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際應用刷臉支付的國家。 這一方面要歸因于一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中國初創(chuàng)公司——Face++(曠視)。該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業(yè),人臉識別系統(tǒng)是該公司旗下的一個技術開發(fā)領域。除了與螞蟻金服開發(fā)刷臉支付,F(xiàn)ace++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已經(jīng)和聯(lián)想電腦、360搜索等公司合作,開發(fā)了刷臉登錄以及圖片檢索的應用。 另一方面與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和對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視有關。我國的大街小巷大多安裝了攝像頭,為警方提供有力的監(jiān)控手段,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有一個龐大的身份證數(shù)據(jù)庫,其中詳細記錄了包括面部照片在內(nèi)的個人身份信息。這樣龐大的數(shù)據(jù)庫一旦與人工智能聯(lián)結,就成為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最好支撐。 在刷臉支付方面,我國能夠領先還有一個原因是,截至2016年,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多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上都名列世界前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它們各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百度有著全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阿里巴巴擁有全中國最大的網(wǎng)上交易平臺,騰訊擁有全中國最方便的在線通信軟件。這三家公司都設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百度更是將人工智能的應用延伸到了各行各業(yè),如自動駕駛汽車、人臉識別以及智能機器人的開發(fā)。 當然,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及,也為人臉識別的應用推廣提供了物質基礎。 吐槽透露人們的擔憂 網(wǎng)紅臉能相互解鎖手機?卸了妝手機就不認了?網(wǎng)上吐槽iPhoneX的段子其實透露了人們的擔憂:人臉識別真的精確嗎? 《科技之巔2》中受邀評點的專家一致認定它是靠譜的。螞蟻金服與Face++合作開發(fā)的人臉識別機器人在《最強大腦》中與人類同臺競技,就人臉識別能力進行PK,最終的結果是機器人以2∶1戰(zhàn)勝了人類代表“水哥”王昱珩??梢娖錅蚀_度已經(jīng)超越了大部分人類。 但人臉識別技術確實帶來了隱私安全問題。 人臉識別技術不需要被測者合作,能在遠距離使用攝像頭獲得高質量的檢測信息,而被測者往往不知情,如此一來,談何個人隱私保護? 專家提供的解決方案涉及技術和制度兩方面: 技術方面,采用不儲存圖像信息或身份信息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人臉識別的結果只是一條條冗長的代碼,這樣即使結果泄露了,也不會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造成威脅; 制度方面,就只能依靠國家及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力度監(jiān)管網(wǎng)絡安全以及個人信息安全。比如最新公布的谷歌街景軟件,能夠自動識別街景中的各種元素,包括識別街上行人的臉,但該功能一上線即被人彈劾,谷歌公司被迫將街景中的人臉打上馬賽克。 “我是誰”是哲學基本命題之一,為此,人們選擇不同的路徑來進行身份驗證:你有的東西、你知道的東西(如密碼),及你的生物特征。一串串密碼或是一行行數(shù)字都不能詮釋我們的身份,而生物特征正是身份識別的意義所在。 進入支付系統(tǒng)的“刷臉識別”有著十分利好的發(fā)展前景,而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遠不止取款和支付,安防、監(jiān)控、網(wǎng)絡用戶登錄與驗證、人臉P圖,以及以游戲和電影為代表的娛樂行業(yè),都將被“刷臉”改變。 《科技之巔2》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