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喜歡的中秋詩詞——《念奴嬌·過洞庭》(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碧空萬里,水波不興,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長江之水為酒,把北斗星當酒杯,再請?zhí)焐系男浅饺f象作為賓客來,和我一起細斟慢酌。此情此境,沒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加。 和中秋節(jié)有關的詩句有很多,比如說: 1、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钌屉[《嫦娥》 2、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3、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恼髅鳌赌钆珛伞ぶ星飳υ隆?/p> 4、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fā)。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5、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獎⒂礤a《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6、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顦恪吨星铩?/p> 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K軾《水調歌頭》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月夜》 9、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钌屉[《霜月》 10、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と招荨短祗盟掳嗽率迦找构鹱印?/p> 我最喜歡的的是: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這首絕句描狀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于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于人間。全詩詠物以虛現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jié)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 祝大家中秋快樂! 蘇軾的中秋詞不止“明月幾時有”,還有這一首同樣經典也最讓我難忘!自從蘇軾寫了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后,提及中秋,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這首詞,幾乎所有論者以為,此詞一出,其它中秋詞皆廢,再也找不到可以與之相提并論的,即使蘇軾也不能。 《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慈∶碱^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尚沒有定論,有兩種說法:一是被貶黃州之時;二是被貶儋州之時。但無論是哪種情況,蘇軾的心情都有點糟糕。 創(chuàng)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蘇軾正在密州擔任知州,生活還較安定,所以詞里的懷念之情只是淡淡的憂傷,總體上還是較積極的。 而創(chuàng)作這首《西江月》時,蘇軾正經歷人生的低谷,所以首兩句就悲從中來,道出一聲凄涼的長嘆:世事就像一場大夢,而人生不過是幾個中秋節(jié)而已。 但蘇軾就是蘇軾,接下來的兩句他陡然降調,描寫了夜晚的一個小細節(jié),風吹動樹葉沙沙作響,惹人惆悵。這兩句的轉折看似閑筆,其實和上兩句的感情是一脈相承的。 下片的首兩句是對現狀的描寫,“酒賤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自己遭貶斥后勢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隱喻奸人當道,排斥善類,忠而被謗,因讒遭貶。 有一種詞,不需要太多解釋,你就能接受到豐富的情感;有一種詞,只需看過一眼,從此就再也難以忘懷。這首《西江月》就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我喜歡的有 【《中秋登樓望月》】 宋代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賞析】 這首詩引用了兩個民間傳說,一是民間傳說珍珠的育成與月的盈虧有關,月圓之時蚌則孕珠;二是民間傳說月由七寶合成,人間常有八萬二千戶給它修治。這樣借傳說詠月,又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話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為迷人。 【《中秋月》】 北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賞析】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水調歌頭》】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蘇東坡寫給蘇小妹、蘇子由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仁不讓。 其實蘇東坡按照本來是沒有蘇小妹這個妹妹的,然而民間有那么多蘇小妹的傳說,那么我們姑且認為東坡先生有這么個冰雪聰明的小妹。這么有趣的一個人,沒有一個妹妹該多可惜??? 坡仙的這首《水調歌頭》可謂是千古名篇。但凡上過學的中國人無人不知,會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朗誦出來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我。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不應有恨,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感情充沛,哀而不傷,是舉世公認的賞月第一詞作。在我看來,這首詞何止是中秋賞月第一,也應該是宋詞第一。 看看里面,不光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為大家耳熟能詳?!霸掠嘘幥鐖A缺,人有悲歡離合”也是為人們推崇備至。此外,這首詞還為大家貢獻了一個成語——“高處不勝寒”?,F在這個詞語已經引申為“高手寂寞、對手難求”的意思了。
第一,飽含真摯的兄弟情義。拜讀完這首詞,我被蘇東坡對自己的弟弟蘇轍那種拳拳之心所動容。一世人、兩兄弟。當父母百年歸山,大概兄弟情誼更加彌足珍貴。蘇軾和蘇轍當時兩地為官?;潞3粮?,爾虞我詐,讓蘇東坡心灰意冷,從而對自己的親弟弟是格外想念。也許只有在自己的兄弟那里才可以找到真誠以待。 第二,蘇東坡達觀知命的生活態(tài)度讓人佩服?!霸掠嘘幥鐖A缺,人有悲歡離合”。坡仙已經意識到人生的分離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中國古話講的“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佛祖也歸納出了人生七大苦——其中一條正是“愛別離”。坡仙也許覺得兄弟兩人天各一方是一種痛苦,但是已經認識到這種狀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能避免,那么就接受吧。我認為坡仙已經完全釋懷。這種胸懷坦蕩、了無牽掛的生活態(tài)度真的值得大家學習。
《靜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解析: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解析: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解析: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解析: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huán)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凄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于此,甚至連今后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并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大家耳熟能詳的《水調歌頭》雖然沒有直接描寫中秋佳節(jié)的情景,但是詩人蘇軾在那個情景下也會被佳節(jié)的氣氛所影響,從而寫下這篇文章,千古流傳!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碧K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何等的境界才能寫出如此美妙,讓人叫絕的詩詞。 中秋節(jié)快到了,祝大家闔家團圓,佳節(jié)快樂??!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月夜思鄉(xiāng)》 《中秋》 (唐)李樸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中秋月》(宋)蘇軾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念奴嬌(中秋) 宋·蘇軾 任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相信蘇軾的《水調歌頭》大家都很熟悉,這也是寫中秋的詩詞中最著名的一篇,但我卻喜歡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這首詩被稱為是最冷清的中秋詩詞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衲臧嗽率逡?,湓浦沙頭水館前?! ∥鞅蓖l(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蝻L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p> 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物是人非,故鄉(xiāng)不見,孤苦伶仃。詩歌清冷至極,悲苦無形?!∵@種情形我覺得跟我很像,孤身在外,離家兩千多公里,難免會覺得冷清 我還喜歡一首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這就是辛棄疾的《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一連串的發(fā)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色彩的一首詞。月亮為什么能在空中不會掉下來?沉到海里,不會被碰壞嗎?為什么圓月漸漸變成一道彎月?是不是這邊沉下去,那邊就升起來?……八百年前的辛棄疾,竟然在詞中接觸到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科學現象。王國維贊嘆說:“直悟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辛棄疾還有一首《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寫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優(yōu)秀詞章?!?br> 黃景仁的《綺懷》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拼诵浅椒亲蛞梗瑸檎l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 ∪迥陼r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p> 詩人年輕時曾同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悅,但以溫馨開始,以無言結局。在詩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紅墻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笆澜缟献钸b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心中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讓人傷心至極?有點真實寫照,難免會讓人想起某人…… 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詩詞?!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9/2210/111602753_33_20170922102323659'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img_width="650" img_height="342">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zhí)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范之作。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弊類圻@句了,可惜,我還是不能完全按此意思生活。但愿今年的中秋節(jié)是個好天氣,有個美麗的月亮,我還能夠和三五知已一起登高賞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