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管家 文 | 花榮 記得之前花哥曾推送過一條關(guān)于“消費全返”騙局的文章,沒想到短短2個月的時間,又有一家消費全返平臺關(guān)門跑路,還被定性為集資詐騙,真心坑死人不償命。 近日,浙江義烏市公安局發(fā)布消息:' 利市派 ' 網(wǎng)絡(luò)購物平臺涉嫌集資詐騙罪,已對涉案人員全力展開抓捕。 能被定性為集資詐騙,其惡劣程度可想而知,今天咱就說下消費全返是個什么鬼。 我們平時在網(wǎng)購時,經(jīng)常看到“滿減立返”的字眼,比如買滿100元,返現(xiàn)5元等等,這種就是“消費返利”。 作為一種稀松平常的營銷手段,返利本是兩全其美的方法,可“全返”又是怎么一回事? 目前,消費全返的套路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按余額每日返還一定比例。 舉個例子:消費者消費10000元,返還額度為每天萬分之五,第一天可得5元,第二天返還余額9995元的萬分之五,即4.9975元,以此類推。 第一個月大約返回1.5%,第一年返回大約16.8%,五年返回約60%,十年返回約85%,二十年返還97.5%,但永遠(yuǎn)不可能100%返完。 此種模式其實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由于返還周期漫長,平臺完全可以歸集消費者的資金挪作他用。 如果投資得當(dāng),雙方互利互惠(法律問題仍存在);如若投資失敗或者平臺負(fù)責(zé)人挪用資金用作個人的消費享樂,不消多時便會暴露風(fēng)險。 而利市派則走了一條更為暴力直接的路線:15~30工作日內(nèi)全額返還。 這種模式就沒什么好說的了,用屁股想想都覺得有問題。 換句話說,這與龐氏騙局又有何異?只不過將投資的利息換成了商品而已。 更關(guān)鍵的在于:無論是哪種模式,都是在“一定時間后返還完成”。 前者需要20年,后者也需20~30天,這樣就能給不懷好意的平臺留出足夠的時間跑路。 如果你以為平臺的套路就那么些,那說不定就栽在下面兩個坑里了。 我們不時會看到“商家先提價,再打折”的新聞報道,而利市派則將其進行“改良”。 原本100元的充電寶,平臺標(biāo)價500元,50元的襯衫標(biāo)價200,由于“全額返還”的宣傳,消費者可能不會過分在意“高價”。 但平臺如此操作,可在短期內(nèi)獲取大量資金,至于這些錢拿去做什么,我們就無從得知啦。 此外,最厲害的殺手锏則是拉人頭的推廣模式——消費者獲得會員資格后,再推薦其他人到平臺上購物并成為會員,1%到3%的返傭激勵,神似傳銷! 說到底,絕大多數(shù)的消費全返還是在玩擊鼓傳花的老花樣,只是借助著“購物”的包裝,很多消費者會被迷惑,當(dāng)成商家的營銷噱頭而放松警惕。 目前法律還沒有對“消費全返”的模式進行明確定性,但花哥還是想老生常談一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對于這種不合常理的商業(yè)邏輯,大家盡量遠(yuǎn)離為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