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了。颯爽的秋風,帶來了綿綿的秋雨。
 秋雨驅除著殘夏的暑熱,予人以舒適的清涼。
 天空被洗滌得瓦藍瓦藍,云彩絲兒都顯得那樣潔凈透亮。
      不過,我更喜歡秋雨淅淅瀝瀝的夜晚。
 
 
        靜夜里的微響,往往能夠襯托出夜的幽深靜謐。
        所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深得動中見靜的奧妙的。       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都是一脈相承的佳句。
 
 
        伴著雨聲我睡得特別安然,心里也仿佛被雨聲滌蕩得干干凈凈,什么憂慮牽掛,什么寵辱幽怨,什么錙銖必較的心思,什么悔之不及的懊惱,都被洗刷得蕩然無存。 聽著雨滴敲擊著窗外花葉的細碎聲,有如春蠶蝕著桑葉沙沙作響,伴隨著秋蟲唧唧復唧唧的低鳴,覺得仿佛置榻于無際的曠野之中,嗅著大自然的略有腥味的清新空氣,耳聞這天籟之音,本來郁結的心漸漸地融化了,睡意不知不覺地襲來。
 
 
 
         聽雨的夜晚沒有失眠。聽雨的夜晚是欣賞田園交響曲的晚會。
        不過,秋雨中淋漓著古人的多少愁怨,澆注著他們多少的悲苦!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這是南唐后主李煜描寫的秋雨中思婦,聽著雨打芭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情景。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南渡后的李清照在家國遭受劫難后的悲鳴。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是壯志滿懷的陸游在雄心屢屢受挫之后的喟嘆。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這是壯志未酬的辛棄疾深夜聽雨的情境。
   我平日最為欣賞的是南宋詞人蔣捷那首《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者用聽雨概括了他四處漂泊的一生,個人的身世之感折射著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
 
        俱往矣,這些古人的幽怨和悲嘆離我是那么遙遠而又遙遠,仿佛漸漸消散在廣漠天宇中的梵音,好像望之漸行漸遠的秋空上的雁群。
   秋天是個多雨的季節(jié)。我渴盼著秋雨淅瀝的雨夜。
 讓心在雨聲中融化,
 讓神在天籟之聲中得到安歇。
 
 喜歡的話,讓朋友們也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