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然,在對瑣事或片段的敘述中,為了增加散文的情感底蘊,也要適當(dāng)運用一些寫作技巧: 第一,畫面神化。在寫人敘事散文的寫作中,為了增加抒情性、文學(xué)性,往往要適當(dāng)?shù)貋硪稽c寫景狀物,模山范水,這就有了畫面描寫;而散文的畫面如果沒有飄逸神韻詩意的話,那就是“死”畫面。試想,杜甫如果不是孤獨悲秋,筆下就不會出現(xiàn)“蕭蕭”的“無邊落木”;李清照如果不是“凄凄慘慘戚戚”,就不會繪出“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圖景。因此,“畫面神化”就是美景麗物與神韻詩意的融合。其神韻,是感人的情趣;其詩意,是靈動的文字。 那么,如何使畫面神化呢?概言之,即繪聲繪色,描情摹態(tài)。具體言之,除了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之外,還要運用“想象掘進”法。一般來說,在開始生成畫面時,也需要想象、聯(lián)想等思維活動,但那指的是生成現(xiàn)實之景;而作為寫景狀物的散文,還要在現(xiàn)實景物之上加一點想象之景,而且這個想象的層次還要盡可能逐步掘進,使散文的神韻詩意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地體現(xiàn)出來。下面舉一習(xí)作《生如蔥蘭》中的一段話為例: 蔥蘭的顏色是如此的潔白,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純粹的白。白得無畏無懼、肆無忌憚,純粹得叫人嫉妒。她的花瓣是如此舒展,毫無保留地露出她金黃色的花蕊——像是一顆熾熱的心。那滾燙的金黃啊,我真怕會濺出來。而她的花柱高高地立起,卑而不微,纖而不弱。從側(cè)面看去,她則呈現(xiàn)一種擁抱的姿態(tài)——張開雙臂企圖把藍(lán)天擁在懷里。 這一段話寫了蔥蘭的顏色、花瓣和花柱三個方面,這是現(xiàn)實之景的主線。但作者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景物主線的感知上,而是借助想象不斷延伸。例如作者寫了蔥蘭的“金黃色的花蕊”,接著說“像是一顆熾熱的心”,這就是展開的淺層想象;“那滾燙的金黃啊,我真怕會濺出來”,這是更深層次的想象,因為它完全是建立在一個想象“熾熱”之上的。由于有了這兩個層次的逐步掘進,作者對蔥蘭的禮贊向往的神韻就飄逸而出了。 可見,“畫面神化”可以讓畫面既充滿動感,又溢滿人情,從而見出內(nèi)情與萬物相生、心聲與天籟交融的韻致,此之謂“體物賦情”,“形神兼?zhèn)?/span>”。 第二,情景活化。敘事散文中,哪怕是敘述一件瑣事,描述一個片段,如果能夠顯現(xiàn)出人性的迷人光輝,散發(fā)出生活的芬芳?xì)庀?,那就?/span>“情景活化”。如優(yōu)秀考場作文《無處告別》中的片段: 走過舊街南邊的老房子,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鐵門已生出了暗紅的花紋,墻上的爬山虎綠意盎然,清冷纏繞,仿佛糾結(jié)在心中的往事;涼風(fēng)吹開記憶之門,從前的一幕幕光影重現(xiàn)。 童年,是菜園里菜葉上安靜蟄伏的七星瓢蟲,是明媚陽光下天真純潔的笑臉,是打碎瓷碗后等待責(zé)備的驚恐,是考試得雙百后一路狂奔的氣喘吁吁,是手牽手的真誠,是淚水的透明清澈,是甜,是喜,是張開雙臂擁抱夢想的毫無畏懼……每一個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又何其相似!一生中最純凈無瑕的東西,都埋在那個叫童年的地方,那里埋著善良,埋著懵懂,埋著第一次的悸動和害羞的甜美。 作者精心選取了富有生活氣息的“舊街南邊的老房子”和生出了“暗紅的花紋的鐵門”等作為自己童年生活的背景;同時,又選取“陽光下的笑臉”“打碎瓷碗后等待責(zé)備的驚恐”“考試得雙百后的狂奔”等充滿人性光輝的片段來作為抒情的載體,使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童年的眷戀,對未來的向往,顯得情意綿綿,含蓄悠揚。 第三,虛實互化。一般而言,文章中的“虛”,指的是思想情感、哲理意趣;“實”,指的是記敘的事情。但是在散文中,虛實還有另一層含義:實,即文中的瑣事或片段;虛,即與之相關(guān)的情景或者材料。這情景,這材料,或是回憶所得,或是想象而成。散文寫作中,若能將這或回憶或想象的材料恰到好處地組合進文章中,虛實互化,就能起到或?qū)Ρ然蚝嫱械淖饔?,使文章既有思路開闊、內(nèi)容充實的豐厚之美,又有構(gòu)思精巧、文筆跌宕的靈動之美。例如下面一名考生在《站在老家的門口》一文中就較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 不經(jīng)意就走到了老家門口,歲月斑白了門上的門神壁紙,消褪了朱紅色的門漆,朽蝕了高懸的門檐。叩門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該進還是走開。一路的疑問一一跳出,兒時的畫面紛至沓來。 我們的胡同還在嗎?那棵高大的槐樹還在等著我放學(xué)回家吧! 轉(zhuǎn)身拐入小院,古槐還在,恍惚間看見奶奶依然安詳?shù)卦跇湎录{著鞋底,總感覺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總愛穿著不肯脫下?;秀遍g看見母親在屋內(nèi)張望,該是在想今天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見父親彎著腰,將水桶放進水井,撈起滿滿的一個月亮,然后有節(jié)奏地?fù)?dān)進家門,該是那月兒也進了我家門兒了吧!恍惚間看到我自己在放學(xué)后的雨天,穿著涼鞋跳躍在石板道上,一步兩步…… 后來,一紙封條貼住了我向里張望的眼睛,村子里傳言上級發(fā)命令要整治村容,將老院改成商業(yè)街。 那時奶奶慌了,滿院里轉(zhuǎn),卻不講話,如同枝柯間找不著舊日里做窠的寒鴉,在枝柯間翻飛,孤獨惆悵。 再后來一切都變了,古鎮(zhèn)如同一個抹著脂粉的老婦人,在時代T臺上走秀,卻讓人驚喜不起來。我流淚了,古院也流淚了,那條穿過院子的小河漲得飛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淚吧!一滴兩滴…… 肆虐的笑聲傳過來,驚醒了我的夢,我還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門口,舍不得進,更是不忍進,害怕進,如同怕看舊照片里的初戀情人。 轉(zhuǎn)身,回首。默默走開,眼淚成詩。 本文作者站在老家門口,目睹歲月印記,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在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不僅構(gòu)思精巧,首尾呼應(yīng),文筆細(xì)膩,感情真摯,而且將今天的變遷與昨天的人事巧妙組合,在眼前的實景中融入想象的虛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于凝練厚重中見靈動灑脫,在時空轉(zhuǎn)換中見情感的撞擊,情味深長,生動感人。 第四,語言詩化。散文是文學(xué),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藝術(shù)的語言就要詩意化。語言詩化的途徑很多,現(xiàn)略舉如下: 1.用字求新。即遣詞造句要力避陳詞濫調(diào)。實際上,有時候一個字或一個詞能救活一個句子,一句妙語能激活一段文字。如下句“我知道:那十幾里山路還等著空腹的父親去一步一步地走”,讀起來有點平淡,但如果將最后一個“走”字換成“量”字,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2.角度求妙。敘述事件時如能從人們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也能使語言富有詩味。如“媽媽對我投來贊許的微笑”一句,顯得一般,若換成“媽媽把對我的贊許安置在一個微笑里”,就新穎得多了。 3.意蘊求厚。煉字就是要煉意,詩化的語言既要優(yōu)美凝練,又要含蓄雋永,即所謂“字惟期少,意惟期多”。請看下面的例子: ①老牛的長尾巴一甩,一個未經(jīng)構(gòu)思的黃昏,就隨歸巢鳥兒的翅膀上的斜陽飄落下來。 ②奶奶的童話,連同那遙遠(yuǎn)的歌,一塊兒為我編織了睡意,把我送到了一個星星與蝙蝠縈繞的夢境中。 這兩句美得讓人心醉神迷??梢姡Z言一旦有了意蘊,就有了濃濃的詩意和獨特的魅力。 4.形式求美。這就要運用排比、對偶、擬人、比喻、移用、通感、整散結(jié)合等手法,使文字優(yōu)美靈動,充滿詩意。例如要寫江南春雨的情景,如果用類似下面的句子,就可平添迷人的風(fēng)姿了: 江南雨斜,斜成檐前翻飛的燕子;江南雨細(xì),細(xì)成荷塘淺笑的漣漪;江南雨密,密成原上青青的小草。 總之,敘事散文的寫作要緣情而寫,借事抒情;而抒情又不能平實直白,要自然生動,含蓄蘊藉,充滿詩意。這樣,散文就有了美感,有了韻味,也就能動人而且感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