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良散 《圣濟(jì)總錄》卷一百 五十二方。治婦人五色帶下不止。 吳茱萸 ( 黑豆同炒 ) 、寒食面、干姜 (炮 ) 各一兩。為細(xì)末。每服二錢 匕 ,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日三。 土瓜根散 《金匱要略》卷 下方。治帶下 , 經(jīng)水不利或一月再 見 ,少腹?jié)M痛。亦治陰 腫。土瓜 根、芍藥、桂枝、 蟲各三分。為細(xì) 末。每服一方寸匕 , 溫酒送 下 , 日 三次。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 治脾黃。土瓜根、栝蔞根、炙甘草、 枳殼 ( 麩炒 ) 各 半兩。為 細(xì)末。每 服三錢 ,水煎 ,不拘時服。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 治小兒陰 腫硬 , 時復(fù)疼痛。赤芍 藥、當(dāng)歸 ( 炒 ) 各半兩。為細(xì)末。每 服一錢 ,水煎 , 量兒大小 , 以意加減 服之。 大豆紫湯 治五色 帶下。方 見“產(chǎn)后病·大豆紫湯”。 萬安散 《濟(jì)陰綱目》卷三方。 治婦人赤白帶下 , 或出白物如脂 , 或有臭濁污水, 小茴香 ( 炒 ) 、木香 各二錢 半 , 黑牽 牛 ( 另取 頭末 ) 一 兩。為細(xì)末。每服二錢, 以生姜汁 調(diào)下 , 臨臥服。取盡惡物為 效 , 未 盡 ,間日再服二錢 , 后以白粥補之。 忌熱毒物。 衛(wèi)生湯 治腹痛 , 帶下 不止 , 脈微弱。方見“痿痹·衛(wèi)生湯”。 馬護(hù)干散 《圣濟(jì)總錄》卷一 百五 十二 方。治婦 人 帶 下五 色。 馬護(hù)干。燒灰細(xì)研。每服一錢匕 , 食前溫酒調(diào)下 , 日三次。 牛角 散 《太平圣惠方》 卷七十三方。治婦人血氣不和 , 赤 白帶下。牛角 (燒灰 ) 三兩 , 桂心 半兩 ,當(dāng)歸 (銼 , 微炒 ) 半兩 , 牛膝半 兩。為 末。每 服 二 錢 , 食 前 溫 酒 調(diào)下。 《圣濟(jì)總錄》卷一百六十 五 方。治產(chǎn)后血痢 不止。黃牛角 (燒灰 ) 二兩半 , 橡實 ( 燒 ) 一兩 , 側(cè) 柏葉( 銼 , 焙 ) 半兩。為細(xì)末。每服 二錢匕, 空腹米飲調(diào)下。 雙白丸 《萬病回春》卷六方。 治白帶。石灰 一兩 , 白茯苓二兩。 為細(xì)末, 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 ,空腹白水送下。 玉仙散 《濟(jì)陰綱目》卷三方。 治赤 白帶 下。干 姜 ( 焙 )、白 芍 藥 (炒 )、香附( 炒焦 ) 各一兩, 甘草 ( 生 用) 五錢。為細(xì)末 , 每服三錢 , 白酒 調(diào)下。 艾葉煎丸 治婦人月經(jīng)冷 病 帶下。方見“虛損·艾葉煎丸”。 四圣 散 治 婦 人 赤白 帶 下。 方見“虛損·四圣散 ”。 石脂 散 《類 編 朱氏 集 驗 醫(yī) 方》卷十方。治帶下青黑 黃白 , 陰 挺 , 腹悶攻痛 , 眩暈耳聾 , 痰上壅。 赤芍藥 ( 炒 ) 四兩 , 干姜、香 附子各 二兩。為細(xì)末。每服三錢 , 空腹酒 下 , 如帶赤冷 , 煎阿膠艾湯 或用陳 米飲下, 若要順氣加茴香。 石榴皮湯 治白帶。方見“泄 632 帶下病 五畫~六畫 ] 瀉·石榴皮湯 ”。 石燕散 治 赤白帶 下。方見 “肛痔病·石燕散”。 四仙散 《萬病回春》卷六方。 治婦人白帶。蒼術(shù) ( 酒浸去黑皮 , 炒干 ) 一 兩 , 白 芷、川芎、附子 ( 面 裹 ) 各五錢。為細(xì)末。每服五分 , 空腹酒調(diào)下。 白馬 蹄 散 治 帶 下久 不 瘥。 方見“跌打損傷·白馬蹄散 ”。 白術(shù) 散 治 室 女 帶下 諸 疾。 方見“妊娠病·白術(shù)散 ”。 白頭翁丸 治婦人產(chǎn)后帶下。 方見“虛損·白頭翁丸”。 白芷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 方見“金 刃刺 傷· 白 芷散 ”。 治婦人帶下膿腥 , 臍腹冷痛 , 方 見“金刃刺傷·白芷散 ”。 白蘞丸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婦人門》方。治室女沖任虛 寒 , 帶 下純白。鹿茸 ( 醋蒸 ) 二兩 , 白蘞、 狗脊各一 兩。為細(xì)末 , 用艾、醋煎 汁 ,打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五十丸 ,空腹溫酒送下。 白薇丸 《圣濟(jì)總錄》卷一百 五十二 方。治婦 人白帶 不止。白 薇一兩 , 赤芍藥、烏賊骨 ( 去甲 ) 各 半兩。為細(xì)末。以醋熬膏 , 丸如梧 桐子 大。每服 二 十 丸 , 食 前 熱水 下 ,日二次。 地黃益母湯 治婦人赤白帶 下。方見“月經(jīng)病·地黃益母湯”。 當(dāng)歸 散 治 婦 人 赤白 帶 下。 方見“衄血·當(dāng)歸散 ”。 肉豆蔻丸 《太平圣惠方》 卷七十三方。治婦人白帶下 , 腹內(nèi) 冷痛。肉 豆蔻 一 兩, 附子 ( 炮 ) 二 兩 ,白石脂二兩。為細(xì)末 , 蜜丸如 梧桐 子 大。每 服 二 十丸 , 食 前 熱 酒下。 《圣 濟(jì) 總錄》卷 四十 四 方。 治脾臟久冷 , 滑泄不止。肉豆蔻五 兩 ,附子 ( 炮 ) 五枚。為細(xì) 末, 酒 煮 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 至 二十丸, 空腹溫米飲下。 《圣 濟(jì) 總錄》卷 六十 四 方。 治留飲宿食不消。肉豆蔻 ( 去核 , 面裹煨, 銼 ) 半兩 , 半夏 ( 與 茱萸半 兩煮 , 只用半夏 , 焙干 ) 三分 , 巴 豆 七枚 ( 去皮去 油 ) 。為細(xì) 末。酒 煮 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 , 食后 茶酒任下。 《圣 濟(jì) 總錄》卷 七十 六 方。 治血痢久不差, 臍腹刺痛。肉豆蔻 一兩 , 食茱 萸 一兩 , 陳米 一兩 半。 前二味為末 , 同米拌勻 , 炒黃去米 , 粟米粥和搗為丸如梧子大。每 服 五十丸, 空腹溫陳米飲下。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 八 方。治水濕腹脹如鼓 , 不食。肉豆 蔻、檳榔、輕粉各一分 , 黑牽牛 ( 取 頭末 ) 一兩半。為細(xì)末 , 面糊丸 如 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 , 食后 煎連翹湯下 , 日三服。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 眾方》方。治胃氣虛冷 , 胸膈痞悶 , 腹中疼痛 , 嘔吐痰飲。肉豆蔻 ( 去 皮) 一兩 , 桂 心三分 , 干姜 ( 炮 ) 三 分 , 訶黎勒皮三分。為細(xì)末 , 煮棗 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食 前溫米飲下。 伏龍散 《博濟(jì)方》卷四方。 治婦人赤白帶下 , 久患不瘥 , 肌瘦 黃瘁 ,多困乏力。棕櫚 ( 燒灰 ) 不拘 多少 ,梁上塵、伏龍肝 ( 炒令煙盡 ) 各等分。為細(xì)末 , 入龍腦、麝香少 帶下病 六畫~十二畫 633 ] 許令勻。每服二錢, 溫酒或鹽醋湯 調(diào)下。 《外 科真詮》方。治手足陽 明經(jīng)風(fēng)熱而致的丹毒。癥見面上 赤腫 , 后漸漸由頭而下 , 至身亦赤 腫。灶心土、黃柏 ( 炒 ) 各三 錢 , 冰 片二分。為細(xì)末 ,雞子清調(diào)搽。 如圣 丹 治 婦 人 赤白 帶 下。 方見“月經(jīng)病·如圣丹”。 杉節(jié)散 治 帶下不 止。方見 “月經(jīng)病·杉節(jié)散”。 束帶湯 《辨證錄》卷十一方。 治婦人經(jīng)年累月, 帶下白物 , 如涕 似唾 , 甚則臭穢。雞冠花一兩 ( 鮮 者三兩) ,白術(shù)一兩。水煎服。 利肝解濕湯 《辨證錄》卷十 一方。治 婦人 肝 經(jīng) 濕熱 , 帶 下色 青 ,甚則色綠, 氣腥 , 稠粘不斷。白 芍二兩 ,茯苓一兩 , 干雞冠花五錢 , 梔子( 炒 )三錢。水煎服。 阿膠 散 治 婦 人 赤白 帶 下。 方見“月經(jīng)病·阿膠散 ”。 苦楝丸 《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方。 治赤白帶下??嚅?( 粹 , 酒浸 ) 、茴 香 ( 炒 ) 、當(dāng)歸各等分。為細(xì) 末 , 酒 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 空 腹溫酒下。 茅花散 治 赤白帶 下。方見 “月經(jīng)病·茅花散”。 礬石丸 治 白帶時 下。方見 “月經(jīng)病·礬石丸 ”。 固腸丸 治 婦人白 帶。方見 “泄瀉·固腸丸 ”。 金銀丸 《楊氏家藏方》卷十 五方。治 婦人 沖 任 不足 , 子 臟久 寒 , 肢 體 煩 疼 , 帶 下 冷 病。牡 蠣 (煅 ) 八兩 , 硫黃 ( 生研 ) 二兩。為細(xì) 末 , 面 糊 丸如 梧 子 大。每 服 三十 丸 ,食前米飲下。 威喜丸 治精氣不固 , 白帶自 漏。方見“虛損·威喜丸”。 桂附 湯 《蘭 室秘 藏 · 婦 人 門》方。治 白 帶腥 臭 , 多悲 不 樂。 黃柏、知母各五分 , 肉桂一錢 , 附子 三錢。為細(xì)末。水煎 ,食遠(yuǎn)熱服。 桃仁煎 治帶下。方見“產(chǎn)后 病·桃仁煎 ”。 破故紙 散 《校 注婦 人 良 方》卷一方。治赤白帶下。破故紙 (炒 ) 、石 菖 蒲 ( 炒 ) 各等 分。斑 蝥 (去翅足頭 , 糯米同炒黃 , 去米 ) 五 分。為細(xì)末。每服二錢 , 用菖蒲浸 酒調(diào)下, 溫服。 《證 治 準(zhǔn)繩》幼 科卷 二 方。 治小兒膀胱虛冷 , 夜間遺尿 , 或小 便不 禁。補骨 脂 ( 生用 或 炒 用 )。 為細(xì)末。每服一錢, 熱水或黃柏煎 湯調(diào)下。 黃白牛車散 《辨證錄》卷 十 一方。治婦人赤帶。牛膝一兩 , 車 前子 三 錢 , 黃 柏二 錢 , 白 芍一 兩。 水煎服。 黃連散 治婦人帶 下。方 見 “瘧疾·黃連散 ”。 硇砂丸 治婦人白帶下 , 臍腹 冷痛。方見“腹痛 腹脹 · 硇 砂 丸 ”。 麻子酒 治婦人帶 下。方 見 “產(chǎn)后病·麻子酒 ”。 綠礬丸 治婦人帶白帶下 , 經(jīng) 年不愈。方見“便血尿血·綠礬丸 ”。 硝石大 丸 治婦人 帶下。方 見“積聚·硝石大丸”。 黑附 散 《類 編 朱氏 集 驗 醫(yī) 方》卷十方。治血海虛損 , 或因 產(chǎn) 634 妊娠病 二畫 ] 時用力過度 , 或產(chǎn)時使性氣 , 或食 生冷 , 以致帶下淋漓不斷 , 心腹疼 痛。干姜、烏梅各一兩, 棕櫚 ( 燒存 性 ) 二兩。為 細(xì)末。每服三 錢 , 陳 米飲或煎烏梅湯下。如血過多 , 煎 艾湯送下, 空腹服。 敦阜糕 治 婦人帶 濁。方見 “泄瀉·敦阜糕”。 蒲黃丸 治婦人血傷 , 兼赤白 帶下。方見“月經(jīng)病·蒲黃丸 ”。 漏蘆 丸 治 婦 人 帶下 諸 疾。 方見“疳證·漏蘆丸 ”。 樗皮 丸 治 濕 熱 赤白 帶 下。 方見“產(chǎn)后病·樗皮丸 ”。 醋煎丸 《楊氏家藏方》卷十 五方。治血海久冷 , 赤白帶 下 , 月 候不調(diào), 臍腹刺痛。高良姜 ( 銼 , 油 炒) 二兩 ,干姜 ( 炮 ) 二兩 , 附子 ( 炮 ) 六錢 , 狗脊 ( 去毛 ) 一兩。為細(xì)末。 別用艾葉末二兩 , 醋三升 , 煎至一 升半 , 次入面一兩再熬成膏 , 和前 藥末為丸 , 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 丸 ,空腹淡醋湯下。 震靈丹 治 婦人帶 下。方見 “虛損·震靈丹”。 鎮(zhèn)心丹 治心氣不足 , 女子帶 下。方見“驚悸怔忡·鎮(zhèn)心丹”。 露華湯 《傳信適用方》卷四 方。治婦人赤白帶下。干蓮房 ( 隔 年者良 ) 。為 細(xì)末。每服二 錢 , 空 腹麝香米飲下 , 日三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