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常會有讀者問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媽媽要如何給孩子拍出好照片,有沒有什么心得。我一直不太好意思寫,因為我完全不專業(yè),我的一些小竅門,放在兒童攝影師面前都是很低端的基本功。但是正像一些讀者留言說的那樣,我其實可以代表很多攝影零基礎(chǔ)的媽媽們,我以前也是對攝影一無所知,只是因為想要捕捉自己孩子的那些可愛瞬間,才第一次舉起鏡頭。因此,如果我能體會到這些簡單卻有效的拍攝竅門,我相信大家都能拍出滿意的照片。 這個題目欠了一陣子,今天就來縫補丁。對于攝影經(jīng)驗豐富的讀者,你們就可以直接翻篇啦,這篇秘籍是寫給攝影零基礎(chǔ)的爸媽們的。雖然我不專業(yè),但這篇文的好處是:門檻低你肯定讀得懂,讀完了這篇,你起碼能拍出和我一樣的照片。 非廣告:我用的相機和鏡頭 相機和鏡頭的配置被問到多次。我用的相機不是專業(yè)的單反,是微單sony a5100,畫質(zhì)對我來說夠用了。選用它的主要目的是機身小,給孩子拍照時我希望自己越隱形越好,相機太大話會給她們壓迫感,平時出門也不好攜帶。但我也不是做廣告,所以你們看看就好,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器材。 我的相機標配鏡頭是15-50mm。我又添置了50mm的定焦人像鏡頭。 但其實,相機并非是拍出好照片的必要條件。我后面說到的一些竅門,即使用手機拍也可以應(yīng)用得到。 越真實越美好:只抓拍、不擺拍 給孩子拍照,要看你的攝影目的是什么。大多數(shù)專業(yè)的兒童攝影都是以實現(xiàn)照片效果為第一目的,因此是對圖片的構(gòu)思在前,而為其效果設(shè)置環(huán)境、情景、服裝和道具,再引導孩子進入狀態(tài)而擺拍出滿意的照片。 但我平時的攝影目的正相反,我只需要用鏡頭對孩子們最真實的狀態(tài)做記錄,因此我很介意我的拍照會干擾到她們。 所以我拍照的原則是:不能讓拍照這件事打擾她們的專注,我不會要求她們做某個動作、或者看鏡頭、或者站到特定的位置,她們不用為照片而做任何表演或服務(wù)。我只是個觀察者,偶爾快速地捕捉她們最天然和真實的狀態(tài)。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孩子們不會特別意識到相機的存在和其功能,相機就只是像是媽媽衣服上的一個掛飾而已。如果總是要求孩子擺拍或者看鏡頭,孩子很容易會對鏡頭敏感,看到相機就會過來抓,或者從她投入玩耍的狀態(tài)中游離出來。 而在我看來,孩子們對鏡頭無所察覺、全心投入自己生活的狀態(tài),是最動人的,也是我最愛捕捉的。 相機設(shè)置:事先根據(jù)環(huán)境設(shè)置好光圈、快門與連拍 平時孩子們在家里做游戲、或者在公園里玩耍,我意識到可能會有適合捕捉的畫面時,就事先根據(jù)環(huán)境把相機設(shè)定設(shè)置好放在一旁,需要時就能隨時抓起相機拍幾張,不會錯過最好的瞬間。 光圈與快門是最基礎(chǔ)的攝影知識。上手了好相機的攝影零基礎(chǔ)爸媽,建議至少越過這個最低門檻。明白了這些設(shè)置,基本上你就能拍出類似我這樣的照片了,哈。 光圈先決:在室外拍攝時,通常光線好,不用擔心快門速度,我便會設(shè)置“光圈先決”(通常是f/1.8),以實現(xiàn)拍攝出的孩子身處在小景深的柔和環(huán)境中。 快門先決:在室內(nèi)拍攝時,光線比較弱快門速度可能會慢,我就設(shè)置“快門先決”(通常是1/250),以保證捕捉孩子的動態(tài)時畫面夠清晰。 手動檔:如果在室內(nèi)時背景比較亂,我需要將背景虛化,而孩子動作比較快,我又需要保證快門速度夠高時,就設(shè)置手動的M檔(通常設(shè)定f 1.8,快門1/250),然后ISO感光度設(shè)置自動檔。這樣拍出來,雖然有時顆粒會比較大,但至少人物是清晰的,景深也足夠小、畫面柔和。 聚焦:在孩子動作特別快的時候,聚焦是個頭疼的問題。但很多相機(比如我的相機)都有追焦功能,開啟了就可以追蹤孩子的動態(tài)。我的相機還有臉部識別功能,我輸入孩子的臉部圖片經(jīng)相機識別以后,再拍照,相機就能夠在一群人里專門對我的孩子的臉聚焦......這個方法實在是方便到老R要稱其為“令人發(fā)指的作弊”...... 連拍:拍攝孩子動態(tài)的一個重要竅門是把相機設(shè)置成連拍,捕捉到孩子一系列的自然動作,更容易挑選出最好的瞬間。 淺景深大特寫:最適合拍攝嬰兒的美 嬰兒時期,孩子沒有太多太快的動作,通常不是躺著就是趴著,這時最常用的攝影方法就是“淺景深、自然光、大特寫”,最能拍出嬰兒的皮膚稚嫩細膩的感覺。
淺景深,可以將相機調(diào)成光圈先決,通常我設(shè)置為f /1.8; 自然光,就是多在室外拍照,如果室內(nèi)時就靠窗拍照,會讓嬰兒的皮膚和眼睛最亮,色澤最飽滿; 大特寫,反正嬰兒的動作也不多,最常見的放置于畫面正中的臉部大特寫就挺好的!
當然不只是嬰兒時期,孩子們大了一些以后,我還是會用淺景深的大特寫來突出孩子們的柔美。
單一背景:最容易拍出專業(yè)效果的“傻瓜模式” 即使沒有任何拍攝知識和技巧、即使沒有相機只用手機,只要做到“背景單一”,畫面效果也能立馬提高好幾個檔次,直奔專業(yè)!
(手機拍) 我經(jīng)常看到一些爸媽拍的寶寶照片,說真的孩子的表情都好可愛,但背景那些五顏六色亂七八糟的家當特別搶眼,一下子就把畫面感覺給毀了。 無論是相機拍還是手機拍,最簡單也最容易出效果的“傻瓜攝影模式”,就是尋找色彩和形式單一的背景了,換句話說就是背景越“干凈”越好,這樣就能突出做為主體的孩子。而孩子本身就是精彩的呀,不用加什么修飾,只要去除了背景的嘈雜元素的干擾,一下子就會有“專業(yè)攝影”的視效。
最容易實現(xiàn)單一背景的拍攝,就是自然環(huán)境。把孩子往草地上一放,背景一片綠色,怎么拍都上鏡。
或者從很低的角度往上拍,以藍天為單一的背景。
如果能在湖和海的水藍色前面,就更容易突出主體,而且氣氛十足。
如果背景不是單色,但是有整齊的圖案韻律,也是會有整體感的。
如果背景色彩不那么單一,就想辦法尋找背景比較暗、但孩子能夠亮起來的地點,暗的背景也會融合成單一的色調(diào),而讓亮的主體突出出來。
如果是在家里,就稍微收拾出個空白區(qū)域吧,拍出來的畫面會比孩子坐在雜物前面好看很多呀!
抓拍動態(tài):孩子的動態(tài)最有畫面吸引力 孩子們會跑會跳以后,我最常拍攝的,就是抓拍她們的動態(tài)瞬間。這樣的畫面最有吸引力,充滿了情緒、情節(jié)和動人的生命力。
(手機拍攝) 如開篇所說,我盡量不讓她們留意相機的存在,她們的狀態(tài)才會更自然。尋找她們游戲時最投入的時刻,用連拍方式抓拍。如果孩子動作比較快,可以設(shè)置為“快門先決”,以保證畫面上的動作清晰。但我最喜歡在白天的室外給她們拍照,快門都不是問題,所以直接使用“光圈先決”保證柔和的淺景深效果就好。
“拍攝動態(tài)”有個特別出效果的竅門:除了孩子的動作瞬間,如果能捕捉到和孩子同時處在“動態(tài)中”的其他細節(jié),畫面效果就會一下子有提升。比如:飄在半空定格的泡泡、飛起的頭發(fā)、鼓起的裙子、濺起的水花,有了其他參照物的動態(tài)與孩子的動作結(jié)合起來,畫面就更有動感了。
抓拍表情:真實的都很美 孩子的表情最戲劇化了,不一定是笑的,孩子的各種表情都那么鮮活、真實、打動人心。所以不要總對孩子說:“看鏡頭!”“笑一個!”,讓孩子做自己吧,而用鏡頭捕捉她真切的喜怒哀樂。
除了微笑和大笑,孩子專注的表情也很迷人。吵架、生氣大哭、憂郁傷心、調(diào)皮做鬼臉,都可以成為照片的亮點,讓畫面充滿了故事。
甚至寶寶吃東西時的憨萌模樣也是每個爸媽都看不厭的。
抓拍互動:有互動就有情感的流動 經(jīng)常給孩子拍照,我時常就會感到自己變成了隱形的觀察者。讓我覺得最有趣的觀察,除了孩子自己的狀態(tài),就是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了,以及孩子與大人的互動。這時總是充滿了故事,而且有著豐沛的情感流動。
孩子們互動時,會迸發(fā)出雙份的興奮,讓畫面更加有張力。
而孩子們相互試探的爭斗、相互依賴的深情、共同分享的快樂,這些互動相處的故事都象純粹的鏡子展示著真實的人性,因此而觸動人心。
抓拍背影:往往產(chǎn)生特殊的情緒氛圍 在自然中、在建筑中,當孩子處在特殊的環(huán)境里,我也喜歡抓拍孩子的背影,用這種方法突出“孩子成為環(huán)境的一部分”的視覺效果,讓觀者微妙地體會到“兒童與她周圍的大世界”那種依賴和探索的心靈關(guān)系,因而產(chǎn)生出別樣的情緒氛圍。
易裝拍攝:拍給未來的最有趣留念 孩子長大后回頭看翻看舊照片,可能她覺得最好笑的,就是小時候的那些易裝拍攝了。穿上不一樣的服裝,扮成風趣幽默的幻想角色,是爸媽和孩子都喜聞樂見的,也是兒童專業(yè)攝影里最常用的擺拍方法。
(Suki的“愛麗絲漫游仙境”) Suki在小嬰兒時期我親自縫制戲服制作道具,給她拍了好些“電影場”,現(xiàn)在看起來都是珍貴的照片,不僅能讓家人好友看到捧腹大笑,她自己也百看不厭。
(Suki的“第五元素”) 我們的好友馬克叔生日大會時租了一個古堡,邀請所有朋友都穿上都澤王朝的服裝來居住幾天。我給Sula也縫制了嬰兒的古裝戲服,這些照片都是留給未來的笑料,永遠難忘的留影。
上面所說的這些,就是我的拍照心得,是最基本的、最容易實現(xiàn)畫面效果的拍攝方法了。 下面4點是在藝術(shù)上拔高的小竅門。在上述拍攝方法的意識基礎(chǔ)上,再增加一點藝術(shù)性的小把戲,孩子的照片就更有視覺沖擊力了。 光與影的游戲 利用強烈對比的光與影,可以讓畫面產(chǎn)生特殊的夢幻氣氛,竅門是要讓環(huán)境暗,但讓孩子能夠被一些光亮照到。拍攝時要注意對亮處對焦,使得亮處不失去細節(jié)。而暗處要對比得暗下去,就能實現(xiàn)“背景單一”的視覺效果。
色彩的游戲 在背景色比較單一時,我會在前景色增加一個大塊的鮮艷色,這樣畫面會一下子有一個主體的色彩焦點,而讓照片與眾不同。比如給孩子一個橘色的大圍巾,戴一頂紫色的王冠,或者在暗的房間里揮舞彩色熒光棒,都會把視覺焦點集中在主體的色彩上。
竅門是背景色要夠單一,前景色的色塊要夠大,才有奪目的效果。 層次的游戲 標題聽起來費解,其實做法特別簡單。我時常制造的“層次感”,就是在拍攝主體和鏡頭之間設(shè)置“一層物體”,也就是讓鏡頭穿越一層事物而拍到后面的人物,這樣前景的模糊色塊就會產(chǎn)生有層次的空間效果。
(透過童床的縫隙拍姐妹) 比如在拍suki時,我在桌面上放了一瓶花,鮮花在鏡頭里就是一片虛黃,增加了畫面的層次和色彩。
再比如鏡頭穿越近處的枝葉,聚焦遠處的人物。
有時,也可以越過主體人物,而去聚焦她在遠些鏡子里的倒影。
另外一個方法,是隔著玻璃拍攝,玻璃上會有對近景的反光,讓近處和遠處的成像疊合在一起,而產(chǎn)生有趣的視效。
構(gòu)圖的游戲 有時拍攝,只需要在構(gòu)圖上做點小變化,就能產(chǎn)生出不同的效果。 比如這張肖像,不一定總是把人物放在正中,有時稍作偏離,用大面積的花而制造獨特的美感。
或者利用有進深感的“透視線”來創(chuàng)造活躍的構(gòu)圖,比如利用街道的線條、建筑物的線條、橋梁的線條,這些線條指向了畫面的中心,因而孩子的動態(tài)在環(huán)境中就更具動感。
以上都是我最常用的最淺顯的一些拍攝小竅門,史上最低門檻,只要拍攝的時候習慣于讓這些“意識在線”,就能極大程度拔高攝影的畫面效果。 我是一個業(yè)余時間喜歡給孩子拍拍照的媽媽,從零基礎(chǔ)開始,現(xiàn)在也稱不上專業(yè)。但是我可以拍出讓自己挺滿意的照片。為的就是開心,你我都能做到,一點都不難。 安瀟 2017年9月 于 倫敦
|
|
|
來自: 暖暖2h8jof5jr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