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思巴奚戰(zhàn)亂”分為兩大階段。
賽甫丁、阿迷里丁叛據(jù)泉州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泉州“義兵萬戶”賽甫丁和阿迷里丁兵亂。
《元史·卷46·本紀第46·順帝》載:“至正十七年(1357年) 三月,義兵萬戶賽甫丁、阿迷里丁叛據(jù)泉州?!?/p>
清·同治《福建通志·卷266·元外紀》也同樣記載:至正十七年(1357年) 三月,“泉州萬戶賽甫丁、阿迷里丁合兵逐泉州官吏,據(jù)城以叛?!?/p>
至正十八年(1358年),福建行省的蒙古貴族內(nèi)部發(fā)生矛盾,又與興化、惠安的漢族地主官僚陳從仁、柳伯順、林德隆、林珙發(fā)生矛盾。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木兒要打倒政敵廉訪司匳事般若帖木兒,構(gòu)兵相攻,還賄前江浙行省平章、因平“寇”無功降為行宣政院使、寓居興化的三旦八,棄官為道士的前興化路總管安童,泉州的賽甫丁、阿迷里丁四人為主,進福州援之,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同治《福建通志·卷266·元外紀》)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三旦八自設(shè)“興化分省”,自命“平章”,安童自稱參政。
二月,三旦八率領(lǐng)數(shù)千興化官兵和“亦思巴奚兵”赴福州,援助普化帖木兒打內(nèi)戰(zhàn),安童留守興化。賽甫丁和阿迷里丁以援普化帖木兒為名,乘機帶兵北上。當(dāng)賽甫丁部途經(jīng)興化時,留一支監(jiān)視安童,阿迷里丁部繼至,則要襲取興化。
三月,阿迷里丁率兵突襲興化城,三旦八聞訊從福州趕回興化,不顧安童反對,出城慰勞阿迷里丁,勸阿迷里丁退兵,反被阿迷里丁拘留,安童逃跑。阿迷里丁入城后,“縱兵殺掠”近一個月,四月俘帶三旦八、安童的妻子和所擄男丁退回泉州。
興化漢族官僚的矛盾,也給賽甫丁和阿迷里丁兵亂以可乘之機。
至正二十年(1360年),興化路推官、莆田人林德隆糾集地霸武裝,趕走判官、惠安人柳伯順,行省遷就林德隆,提升他為興化路總管。
這時,興化路同知、惠安人陳從仁和林德隆都是一方豪霸,旗鼓相當(dāng)。但陳從仁的實力較雄厚,有分省長官苫思丁作靠山,又是柳伯順的親戚,便以替柳伯順出氣為名,密調(diào)兒子(一說兄弟)陳同帶兵到興化,乘機殺死林德隆。從此。林、陳成為世仇,給阿迷里丁以反攻興化之機。林德隆之子林珙賄求賽甫丁與阿迷里丁幫助,二人多次要挾苫思丁嚴懲陳從仁。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林珙大集興化“民兵”,阿迷里丁派兵到惠安,牽制陳同。苫思丁與賽甫丁、阿迷里丁先有默契,誘殺了陳從仁。不久,苫思丁調(diào)回福州,行省派忽都沙和元帥忽先主持興化分省政務(wù)。
陳從仁死后,陳同跑到漳州,向總管羅良乞援,回軍占領(lǐng)惠安,并得姐夫柳伯順支持,在楓亭打敗林珙軍,態(tài)意報復(fù),殺掠莆人。
柳伯順利用興化分省頭目忽都沙與忽先的矛盾,便先買好忽先,然后兵圍忽都沙之家,迫其委任他為興化路判官,下令討伐林珙。林珙再次通過許瑛聯(lián)合阿迷里丁,阿迷里丁派部將扶信進攻興化城。柳伯順逃跑,扶信人城,自稱元帥,林珙自稱總管。為了搜索柳伯順,大肆茶毒莆、仙人民。至此,賽甫丁、阿迷里丁勢力擴展到興化。 那兀納兵亂 第二階段,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市舶使那兀納勾結(jié)蒲氏在泉州的后代叛亂,及其與阿迷里丁的內(nèi)訌。
那兀納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波斯人,也是“亦思巴奚”舶商,繼蒲壽庚之后,“以總諸番互市而至泉”,任市舶使(《古今圖書集成》、《福建通志》、《晉江縣志》)。
有史書說那兀納是蒲壽庚的女婿,合謀叛亂,其實不確。因為蒲壽庚在南宋任過市舶使,至元十四年(1277年)降元,那兀納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叛亂,前后相差85年,不可能成為岳婿,蒲壽庚也不能這么長壽,與之合謀。
蒲壽庚降元后,對發(fā)展元代福建和泉州的海外貿(mào)易有過貢獻,元朝給予高官厚祿,卻毫不放松市舶的權(quán)益,不答應(yīng)蒲氏進一步發(fā)展與海外各國通商的要求,這就引起他們的不滿。當(dāng)元朝統(tǒng)治鞏固時,他們野心不敢暴露。但當(dāng)賽甫丁、阿迷里丁在福、興、泉作亂后,蒲氏家族看到元政府無力消滅叛軍的弱點,又眼紅于賽甫丁、阿迷里丁二人的權(quán)益,就推那兀納為首,伙同作亂。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二月,那兀納襲殺阿迷里丁,吞并其部,占據(jù)泉州。
“那兀納兵亂”中,“虐邦民以取財物,不得者多置于死”(《八閩通志·卷67·武功列傳》)?!按笏烈?,選民間女充其室。為金豆撒樓下,命女子攫取以為戲笑。以喬平章宅建番佛寺(作為叛亂的大本營,遺址在今泉州南門舊運輸總站附近),極其壯麗,掠金帛貯積其間。數(shù)年間,民無可逃之地,而僧居半城”(《清源金氏族譜·麗史》)。
那兀納還要窮究阿迷里丁的黨羽。扶信是阿迷里丁的心腹干將,內(nèi)心自危。林珙雖與扶信敵對,但系朋友,念及舊情,就護送他到福州。自己卻聽賽甫丁的話,仍回興化掛了總管頭銜。
三月,柳伯順以為“亦思巴奚兵”已去,林珙不足畏,便溜出來,奪取興化城,并派人聯(lián)絡(luò)陳同,約期合取莆田城。陳同爽約,柳伯順孤軍作戰(zhàn)。柳伯順軍剛出山區(qū),長途行軍,疲憊饑餓,被林珙軍一舉擊敗回山。
四月,燕只不花接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命令諸軍圍攻盤踞福州三年多的賽甫丁。
五月,尚書李士瞻誘執(zhí)賽甫丁和扶信,余部饋奔泉州。參政觀音奴蹙殺數(shù)百名“亦思巴奚兵”,燕只不花克復(fù)省會。參政鄭畋分省興化,為陳、林二家解冤釋仇,罷戰(zhàn)息戈。
《元史·卷46·本紀第46·順帝》載:“泉州賽甫丁據(jù)福州路,(新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擊敗之,余眾航海還據(jù)泉州?!?/p>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一月,那兀納繼承賽甫丁、阿迷里丁衣缽,妄想囊括興化,陳同、柳伯順與他無仇,他竟派死黨白牌(一作博拜)、大闊攻打惠安,搜索陳同,追至仙游,攻陷縣城。又追到興化縣,搜捕柳伯順未著,便一路殺掠,占楓亭為駐軍之地。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那兀納兵逼興化郡城,自左丞鄭畋以下的分省官員都攜眷逃跑。
經(jīng)過六年內(nèi)戰(zhàn),林珙和柳伯順有所覺醒,開始和解,一致對付那兀納。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正月,那兀納派白牌、馬合謀和金阿里主力攻陷仙游、興化,僅留哈散、黃從善單薄的兵力守興化郡城。
二月,林珙、柳伯順乘機攻進興化,殺死哈散和數(shù)十名“亦思巴奚兵”,黃從善潛逃。駐扎仙游的那兀納聞訊,暫時撤回泉州。
三月,白牌、馬合謀、金阿里全力攻打林珙,那兀納又利用占有的海上優(yōu)勢,先行殲滅了由許瑛率領(lǐng)的林珙水師。接著莆田陷落,林珙逃遁,莆田被洗劫。
當(dāng)月,福建行省左丞陳友定奉命討伐那兀納。
當(dāng)白牌、馬合謀、金阿里蹂躪海疆時,柳伯順乘虛人據(jù)興化城。這時,柳伯順聽到陳友定奉省令討伐那兀納的消息,便決心堅守興化城。
白牌、馬合謀、金阿里聞知柳伯順入據(jù)興化,趕忙回師包圍莆田。但不知先鋒陳宗海(陳友定之子)早已乘夜進據(jù)莆田了。翌日,白牌等軍被裝備精良、行動迅速的陳部全殲,白牌、馬合謀、金阿里三人都在陣前正法。
陳友定進莆田城當(dāng)天,興化路即完全收復(fù),柳伯順、陳同、林珙均受其約束。陳友定命其子陳宗海督率陳同、柳伯順部,會同林珙水師,從水陸兩路進攻泉州的那兀納,自己也自率步騎兵,到前方督戰(zhàn)。
陳友定出兵以前,已派晉江宿儒潯美場司丞陳馬玄(“馬玄”合一字)、氵丙州場司丞龔名安(參見泉《泉州人名錄·龔名安》),暗中聯(lián)絡(luò)泉州的豪強和實力派,合兵討伐那兀納。
五月,省軍兵臨泉州。
這時,被那兀納兵亂殺害的名士伊楚玉的遺腹子伊樠為父報仇,主動替陳馬玄(“馬玄”合一字)勸說駐守泉州西門的西域人、左翼副萬戶府千戶官金吉(金阿里之父)反正。金吉見金阿里已死,“亦思巴奚”大勢已去,便聽從伊樠勸說,約同陳馬玄(“馬玄”合一字),夜開西門,引陳友定部人城。那兀納就擒,被檻送大都。至此,泉州長達10年的“亦思巴奚兵亂”平息,興、泉二郡底定。
八月,陳友定擢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勝兵數(shù)萬,不可一世,再次荼毒泉州人民。直至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的大將湯和率領(lǐng)明兵南下,消滅陳友定,泉州社會才安定下來。 |
|
|